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孩子爷爷、奶奶俩人看娃都嫌累,宝妈下班,爷爷、奶奶就躲卧室玩手机,这样的公公、婆婆你们喜欢吗?

2021-03-07亲子

首先表明观点

1、爷爷奶奶帮着带孩子是情分而不是义务;

2、由于孩子活动量比较大,老人带孩子通常会有力不从心之感,会感觉累;

3、白天老人带孩子,父母下班回家后应该主动从老人手里接过孩子,因为一来这孩子毕竟是自己生的,二来孩子也需要和父母有更多更好的互动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

然后来详细说一说隔代养育这个问题。隔代养育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它既在客观上解决了孩子白天的带养问题,但同时也在家庭里面造成了一些冲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和处理隔代养育这个问题呢?

就绝大多数家庭的实际情况而言,与其讨论到底是自己带娃好还是老人帮忙好不如讨论「如何更好地和老人合作带娃」。

之所以大家觉得这个问题需要讨论,一是因为我们觉得老人带娃有很多的弊端;二是没有看到老人带娃的好处。而只是把老人带娃看成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对于老人带娃的弊端,比较一致的看法可能集中在观念陈旧难以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溺爱无原则这两点上。但这两点其实对于年轻父母来说也同样存在。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家庭教育这个概念在我国流行并不久,家庭教育在我国整体上处于研究不足缺乏体系的状态,反应到每个家长身上首先就是很难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比如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一个基础关估计就有很多家长过不了;然后就是缺乏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比如儿童成长发展的基本规律,不了解孩子如何成长发展,哪个年龄阶段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所以无论从理念到基础知识,年轻的家长和自己的父母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可能有的差别就是年轻一代可能多看了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接触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但对于新理念和方法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更多处于生搬硬套阶段。(市面上优秀的家庭教育书籍不多,真正优秀的家庭教育书籍往往又不如那些讲故事的家庭教育畅销书好读好卖)

至于溺爱孩子,对于绝大部分的父母来说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溺爱的方式不同而已。包办替代同样是溺爱。

老人带娃还有没有别的弊端呢?

首先就是老人精力体力不够,很难陪精力无限的孩子玩耍,而且出于安全的考虑,会对孩子的活动进行限制,这剥夺了孩子探索和运动的机会,在实际中,由老人为主带养的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比率相对会更大一些。

然后就是老人和孩子的互动和交流相对偏少。由于精力不足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老人很难和孩子同频,这导致互动很难持续。同时老人在和孩子言语交流上相对于父母也比较少,这有可能导致孩子听觉信息刺激不足,影响语言能力发展。

但老人带孩子除了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时间上和经济上的好处以外,其实还有更多的好处。

1.老人的爱和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是不一样的,这可以给孩子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2.孩子与父母交往的模式和与老人交往的模式是不同的,孩子可以从中间学到更多的社会交往能力。这一点在独生子女政策大背景下在孩子严重缺乏同伴交往的机会下尤其显得重要。

3.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缓冲地带。当父母情绪失控的时候,老人可以成为孩子情绪情感的缓冲器。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更客观地看到老人带娃的一些优点,而不是把这看作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其实是可以和老人一起学习,合作带娃的。

怎么样合作呢?

首先,我们不要把老人帮我们带娃看作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而要把这看作是老人对我们的巨大支持,这样首先就避免了情绪上的对抗。

然后,我们也需要给老人一些时间和耐心。每个人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学习都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还需要改变就更加需要时间了,这不但对老人如此,对我们自己同样如此。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更理性地看待老人的一些行为。只要能够保证基本的原则,细枝末节的问题上我们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对于孩子而言,最大的影响关键是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而不在于我们做了具体的某件事,我们不是完美父母,也不要苛求帮我们带孩子的老人成为完美老人。

最重要的是需要共同学习,不要以为自己看了几本书就真理在手,有时候老人不认可你的做法确实是因为你的做法不值得认可,比如对于「爱与自由」的理解,可能百分之七八十的家长都是不全面的。从我的经验来看,只要你自己够专业,只要你是怀着开放的尊重的态度去交流,绝大多数老人都是能够接受的。只不过,我们很多情况下一开始就从内心认定老人是错的,把说服当作了沟通,这样无论谁都是很难接受的。

如果我们能够理性地认识到老人带娃的好处和不足,那我们就可以理性沟通,扬长避短,皆大欢喜。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少一些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多一些建设性创造性合作性的思维,这不仅仅是育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