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我作为特邀辅助,全程参加了一期(从企划、组织到落地结营)朋友组织的小学生夏令营。当期夏令营将近120个孩子,最小的孩子刚满6周岁,最大的孩子11岁,孩子们大致按照年龄分为3个营区。
根据我的亲身体验,加上和从事10年以上户外研学/夏令营研发、带营工作的朋友沟通,我对夏令营有这样几个认识:
1.参加夏令营的好处肯定是有的
可以培养孩子的领导力、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等等, 但是,作用并不大 。
短程的教育产品,与其说培养孩子的某些能力,给孩子本身具备的能力锦上添花的作用更大一些(除了针对考试的辅导班,其他统统没奇效)。
比如说我全程参与的那一期夏令营,特别直观的能看到低年级孩子的纪律意识、集体意识明显比高年级孩子弱;胆大的孩子从头到尾都开朗大方,胆小的孩子自始至终都不怎么说话……就算那一周有很多的互动环节、小组活动、老师鼓励,依然难以激活他们的互动和表达。
又比如说,很多家长给孩子报集体类的夏令营,都会有这样一种期待:希望孩子能学会和人相处、大胆表达、具备领导力。
就拿这个领导力来说,我们通常理解的领导力,是孩子逻辑清楚,能把事情看明白;是孩子会表达,把话说清楚;是孩子能领头,带着其他孩子一起完成某项任务。而实际情况是,群体活动必定有人带头,有人辅助,有人跟随,孩子平时是什么样,到了夏令营基本上还是什么样。
如果平时有能力缺机会,到了夏令营确实能展示一把、练习一次,但如果平时就缺能力,到了夏令营,这么短的时间,做也做不好,学也学不全,练也练不够。
所以,功夫在平时,培养能力还得靠家校。
2.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参加夏令营
整个夏令营,除了早前分配的任务,我最主要就干了两件事,其中一件就是带小孩,带一个6岁的小男孩。
这个小孩从开营第一天就明显不适应,活动环节不积极,到了休息就缩在一边,一回宿舍就趴在床上哭着喊「想妈妈」。
刚好,我这个做早教的专业对口,安慰的活就归我了。然后整个夏令营期间,这孩子就成了我的「跟屁虫」,只要营区活动结束,到哪都得把他带着。
由于他的参与度并不高,体验度也不好,我跟朋友沟通了一下,第二天就跟孩子妈妈沟通,询问她要不要把孩子接回去,只可惜孩子妈妈依旧希望孩子能留在夏令营,希望孩子能够学会独立。
说实话,我能理解这些家长的想法,孩子在家被宠坏了,十分希望能有个地方让孩子学会独立和自理。可实际上,这么做是有些舍本逐末的。因为真正的独立和自主,应该在安全感充足的环境中习得。
这么小的孩子被送到夏令营,举目无亲、环境陌生,他的脑子是懵的,他的心里是慌的,他连本来能做到的事情都做不到了,他几乎都得靠着老师的照料、室友的关心才能度过那几天。他除了在想「我怎么了?我为什么要在这?妈妈为什么不要我了?」别的真学不到什么。
如果孩子连基本的独立、自理都做不到,到了夏令营也只能「拖后腿」,虚弱本身的自信心,破坏不充足的安全感。
3.参加夏令营有没有用,有多大用,考验产品设计,更考研老师的合理处置
那次夏令营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处理几个同寝室孩子之间的矛盾。那间寝室一共4个男孩,都在八九岁。瘦瘦的A比较皮,喜欢挑逗别人;胖胖的B,看起来温和,实际却不好惹;秉持公正,被另外3个孩子推举为寝室长的C;以及A的好朋友D。
事情的起因是A摸B的头,B一把把A推开了,引发矛盾,寝室长调和不了,两个孩子差点打起来了,引来了老师。
第一次老师介入,三营区的带队老师向几个孩子了解了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然后就让A和B相互道歉,握手言和。
第二天中午,这两个孩子又差点打起来了,老师再次介入,了解到事情和前一天的差不多,于是又让A和B相互道歉、握手言和,但B坚决不同意,说A总是捣蛋,又吵又烦,还总是惹他,坚决要换宿舍,不跟A住一起。A也不高兴,说B总是欺负他、推他、打他。老师劝不好了。
于是我们让一个老师带着B先到教师宿舍休息,让A和D到另一个宿舍去串门,我们留在他们宿舍和C了解情况。根据C的描述,A非常的吵,叽叽喳喳,故意捣乱,他喜欢看书,但是A吵得他没法看书……B呢,也有点强势,提醒了两次发现没用就开始动手推打,虽然力气不大,但确实动手了。可A似乎不信邪,还是喜欢挑逗B。
接着,我们分别找B,以及AD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结果就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这事办不下去了,卡壳了。
下午,继续开展夏令营计划的流程,到了晚饭之后,我们把3营区的孩子们全部集中到了「事发」宿舍,让大家一起判断怎么办比较合适。
首先,我们给这4个孩子发了一个枕头,作为「 发言权杖 」,谁拿到发言权杖就可以说话,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看到的事实,没有发言权杖的人只能听,就算觉得别人讲得不对也不能反对,而必须等到自己拿到发言权杖之后才能说。
整个过程,老师只负责维持纪律和规则,不提供任何意见和建议。
就这样,一轮、两轮、三轮,从一开始每个孩子说得都有不少出入,每个孩子都指责别人,到每个孩子都在纠正和补充细节,再到开始相互原谅并反思自己,最后矛盾双方相互道歉达成和解,4人重新修改宿舍规则,并提出解决和预防的方案。
3营区的孩子都观摩了一次集体中矛盾化解的技巧和流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集体之中充满矛盾,夏令营的有趣之处,应该就是应对突发状况的处置。
参加夏令营,与其说孩子能得到能力上的提升,倒不如说让孩子增加一次特别的体验。与其说帮助孩子 构建能力 ,倒不如说是帮孩子 整合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