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
作者:屈群苹 陈宏彩(分别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到2027年,基本形成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高效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和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见效,大幅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度、获得感。【指导意见】的出台,有利于推动政务服务「更上一层楼」,以「面对面」的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给人民群众带来「指尖上的便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政务服务作为政府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的前沿阵地,为政府机关履行职责、配置资源、服务社会提供了切入点和着力点。从一项项零散的「手续」提升到企业和群众想办的「那件事」,「高效办成一件事」彰显了立足企业和群众视角、办好暖心惠企优环境「每件事」的坚定决心,是新时代新征程行政管理改革的务本之策和务实之举。
多方发力,让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根据【指导意见】,「高效办成一件事」就是将多部门办理的「单个事项」集成为企业群众视角的「一件事」,关键是「高效办成」,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提升行政效能、优化政务服务的重要抓手。这意味着政府机关一方面要建立起高效的服务机制,让运转机制再提速,及时回应民众关切;另一方面要提高政务服务质量,立足群众和企业所思所想、用心用情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高效办成的「这件事」,不是单个部门的单件事,而是集成化的事,需要多个部门以「办成事」为宗旨同向发力,持续加强机关内部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减少烦琐流程。通过念好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的「一字诀」,为机关运转纾解程序阻力,为实现政务服务「办事快、事好办」提供了系统性保障。
数字赋能,使出门办事更便捷。【指导意见】提出,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持续赋能,让政务服务「只进一门」「一网通办」「一线应答」成为可能,更让灵活、便利成为「易办」的最好注解。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造的在线政务服务总枢纽,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充分发挥政务服务平台支撑作用,为自然人和法人身份认证、跨域电子印章验签、办件调度、用户管理等业务办理搭建了基础通道。在政务数据共享、源头化数据治理等方面,推动实现「一数一源一标准」。同时,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政府与银行、邮政等部门合作不断加深,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不出门也能办成事的「科技范」愈加凸显,真正让政府成了企业和群众的贴心人。
集成办理,给营商环境添活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背后,时时牵动着民心企意。政府通过实现多个部门办理或跨层级办理,关联性强、办理量大、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集成办理,能够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服务,不仅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还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大幅压低办理时长和办事成本。「容缺事项承诺办」「异地事项跨域办」,表达了政府为企业和群众「办成事」的决心;申请材料后补或免交、差异化的告知承诺事后核查、提供远程帮办服务等一系列「最后一公里」的加速措施,显示出「把事办了最重要」的目标导向。除此以外,「政策服务免申办」,致力于精准匹配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和群众,逐步实现政策「免申即享」,将福利送货上门;一站式提供的「融资担保、产业基金对接、上市培育等金融服务,人才认定、住房安居、资金补助等人才服务,科技企业培育、产学研对接等科创服务」,能够帮助企业更好掌握市场需求和发展机会,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整体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俯下身子倾听,力争以最接地气的方式「把事办好」。黑龙江省探索「极简审批」「政务简码」,推动政务服务深层次变革;山东省围绕政府机关运转、加强政企沟通、数字政府建设全力开展提速提效「三大行动」;河北省着眼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力求跑腿更少效率更高;安徽省用「皖事通」App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浙江省借力「三服务」小管家平台解决群众企业烦心事……「高效办成一件事」,正成为为民为企办实事的新风尚。未来,随着政务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技术支撑的不断发展,高效办成的「一件事」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每件事」。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25日 02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