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信托产品和几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几年前的信托市场融资方五花八门,很多投资者是看着收益凭着感觉去投资,即使出现了风险信托公司也会刚兑,而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要求打破刚性兑付,并且对于专门用来刚兑风险项目的「资金池」也有了明确的清退要求;首先降低规模、资产要求一一对应,其次要求取缔「资金池」,这一举措也使得一些信托公司风险迅速暴露。川信和华信完美印证了监管对于资金池风险的判断,但与此同时却让一些习惯了传统信托的投资者陷入了迷茫,当下如何购买信托更安全?
选公司VS选资产
对于信托公司的挑选: 判断信托公司通常要从信托公司的股东背景、注册资本、实际控制人、信托公司的盈利情况、过往项目的运营情况几个方面来判断。总的来说央企国企信托要比民营信托公司要好,民营信托也有很多良心企业。虽然全国只有68家信托公司,但是普通投资者想把每一家信托公司都了解清楚还是有一定难度,需要学习和积累经验,与专业人士多沟通。(我的公众号每周一对于68家信托公司持续解读:68家信托公司解析)
对于资产的挑选: 大部分信托本质是债权,还款的来源是融资方本身和项目标的的资产价值增长,所以找到一个靠谱的融资方至关重要。多数的高风险项目会将产品层层包装来忽悠投资者,通常会鼓吹商业构想、投资价值;甚至不谈本质,风控不到位更是常伴左右,抵质押担保几乎起不到效果。
选地产VS选政信
对于地产的挑选: 地产商的业内排名、信用情况、现金流、标的城市的地产经济情况和地产政策等。未来地产选择更要谨慎,从选择地产商开始,同时寻求优质城市,二者兼顾方可获得优质资产。
对于政信的挑选: 政信信托依靠当地政府信用,所以经济发达财政收入高的地区为首选。在平台资质上,政府城投平台发债主体优于普通国有控股企业,同个地区地级市优于区县平台,不同地区省会优于普通地级市。融资环境是否优质、当地信用情况如何、是否有金融机构认可,若未有金融机构认可,再融资能力一定欠佳,易产生风险。
选直销VS选三方
直销: 信托公司是信托产品的发行方,信托公司销售自己发行的信托产品就是我们说的直销。信托公司直销有着自己的优势,信托公司对自己发行的产品每一个环节涉及的内容更了解,项目经理会跟踪负责的产品的募投管退每一个环节。投资人直接在信托公司购买信托产品,可以直接从信托公司获得产品的各种信息,避免了「信息不对称」。但信托公司对于理财师通常也有各项指标要求和业绩压力,难免有失客观。
三方: 银行和三方机构都是代销,本质上并无不同。如果说信托公司是专卖店,那第三方理财机构就是理财产品超市,里面有各家信托公司发行的各类产品,投资人可以在里面挑选对比,择优买入。第三方理财机构代销的弊端在于不是每一家第三方理财机构都做到「服务客户」这一点。也存在部分机构虚假宣传的情况,需要投资者对于项目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三方的存在让投资者可以在项目上进行横向对比,找到优质资产,总有一款产品适合你。
认准正版
今年以来,中原信托、紫金信托、中信信托、华澳信托、中航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发布声明称,有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义进行金融诈骗,需要广大投资者提高警惕。
针对信托产品,投资者需要明确要购买的信托产品是合法合规的信托公司发行的真信托产品。有两条途径可供查询,其一,通过中国信托业协会官方网站查询信托公司名单,确认信托公司的合法性。目前,我国共有68家持牌经营的信托公司,如果涉及的信托公司不在这68家名单中,那么大概率就是骗子。其二,在产品真实性方面,投资者可通过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官网,查询产品的唯一编码信息(存在部分产品查询不到的情况,可通过信托公司电话400人工确认),确认产品的真实性。
大白观点
信托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家信托公司都有各自的风格和偏好,作为金融机构每家信托公司或多或少都出现过风险项目,更重要的是要看信托公司在风险项目的处理上是否尽心尽责,瑕不掩瑜。标榜自己从无违约历史的也不一定都是好公司,大概率是「资金池」掩盖了不良资产,如川信、华信都曾靠「资金池」刚兑运转近十年。
随着监管趋严,前期积累风险得以释放,信托业是向阳而生。当下信托公司对于信托放款的融资方和资产是否优质更加严格,不想被行业淘汰就要顺应规则,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对于投资来说手中有过硬的资产,无惧牛熊,再找个管理能力强劲的信托公司可保大吉。
个别风险项目信托公司代表不了行业整体状态,不做一孔之见,以管窥天。信托任何时候都可以买,但要买的明白,买的安全。
更多信托项目、信托解析也可以联系大白,联系方式在个人简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