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以艺术为载体,做中国和斯洛文尼亚文化交流的架桥人

2024-01-05新闻

新华社卢布尔雅那1月5日电 在斯洛文尼亚,有这样一位华人女性,以自己的笔和对文化艺术的理解,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跨越国界、连通人心。

王惠琴,生于江苏南通,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上世纪80年代移居南斯拉夫,90年代末成为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美术学院教授。2005年,斯洛文尼亚媒体评选她为文化名人。2015年,卢布尔雅那市长授予她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她长期积极致力于通过艺术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

2023年4月4日,王惠琴的小奥玛主题展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举行。新华社发(泽利科·斯特凡尼奇摄)演绎百年前环球之旅

近日,根据王惠琴中斯双语儿童绘本【小奥玛环游世界】制作的动画短片在斯洛文尼亚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短片奖」。

作为欧洲首批环游世界的女性,斯洛文尼亚作家奥玛·卡林1919年至1927年间依靠沿途写作所得稿费,游历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多国以及太平洋岛屿。其中,中国是奥玛全球旅行计划的重要目的地。1923年至1924年间,她的足迹涉及东北、北京、上海等地,这些中国经历成就了她后来多部短篇小说。

奥玛或许没有想到,自己的环球之旅在一百年后由另一位女性通过文字、绘画和影像生动演绎,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

谈起两人的「世纪邂逅」,王惠琴说:「我希望更多人了解她,让孩子们了解她尤为重要……人们应该更多地了解其他国家及其文化,只有相互了解,才能相互尊重,避免战争。」

如今,绘本【小奥玛环游世界】中的20余幅画作正在斯洛文尼亚国内巡回展出,受到各界关注和欢迎。

「我以奥玛的经历创作了书、画作和电影,因为我钦佩她,她的勇敢和坚强,都是我们今天需要的品质。」王惠琴说。

2023年4月4日,王惠琴的小奥玛主题展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举行。图为王惠琴所著中斯双语儿童绘本【小奥玛环游世界】。新华社发(泽利科·斯特凡尼奇摄)再现斯版「马可波罗」

「谁曾想到,300多年前,斯洛文尼亚也有马可波罗一样的人物?」王惠琴口中的这位「马可波罗」,是斯洛文尼亚天文学家费迪南德·奥古斯丁·哈勒施泰因,他在中国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刘松龄。

刘松龄1739年抵达北京,后担任钦天监监正,在中国生活30余年,去世后被安葬在北京。他在任期间,监制了玑衡抚辰仪等多个大型天文观测仪器。

2003年,时值刘松龄诞辰300周年,王惠琴受邀用中国书法为他在斯洛文尼亚的故居题字,这才知道这位天文学家的故事及其与中国的渊源,由此产生通过艺术创作来传播这些故事的愿望。

为了创作一幅刘松龄画像,王惠琴查阅了大量史料。2007年,出自她手的刘松龄肖像被斯洛文尼亚政府选中,以现代技法制成国礼,由时任斯洛文尼亚总理亚内兹·扬沙访问中国时赠送中方。

此后,王惠琴将刘松龄的故事创作成中斯双语绘本【紫禁城里的斯洛文尼亚人刘松龄】,向中国和斯洛文尼亚两国读者介绍这位传奇人士的一生。

「我生活在两种文化中,创作这样的绘画和书籍对我来说是一项伟大的任务……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因为我做了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王惠琴说。

2023年4月26日,「刘松龄与玑衡抚辰仪文献展览」在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档案馆开幕。新华社发(泽利科·斯特凡尼奇摄)丝路启发艺术新生

2008年至2009年,王惠琴关于刘松龄的研究课题被欧洲联盟教育文化基金会立为多国文化交流项目。2010年,王惠琴以多媒体形式将中国皮影和当代芭蕾舞相结合,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演舞台剧【刘松龄传奇一生】。此后,她又围绕这一人物创作英文书籍、版画并制作网页,还设计了邮票、电话卡等周边产品。

正是对刘松龄的个案研究,让王惠琴找到了东西方文化对话的契合点——丝绸之路。继【紫禁城里的斯洛文尼亚人刘松龄】之后,她又创作了中斯双语绘本【紫禁城里的画家郎世宁】【我是马可波罗】。这三部作品成为她的「丝路双语三部曲」。

在王惠琴看来,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对外交流融合的有力体现,给予她充沛的创作源泉。「当我找到‘丝绸之路’这个题材时,我的创作获得了新生。」

以艺术为载体,做中斯文化交流的架桥人,增进人民友谊,促进民心相通。王惠琴,一直在路上。(记者:周玥;编辑:蒋国鹏、刘曦、胡若愚、王鑫方、鲁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