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和Stellantis集团日前先后公布了2023年财报。
雷诺2023财年财报显示,集团收入524亿欧元,同比增长13.1%,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7.9%,净收入23亿欧元,同比增长30亿欧元。
Stellantis集团2023年财报显示,2023财年Stellantis集团净收入同比增长6%至1895亿欧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1%至186亿欧元;调整后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至243亿欧元;调整后经营利润率为12.8%。营收、净利润、现金流均创历史新高。
随着财报展示出的亮眼数据,两家汽车制造商的股价也迎来阶段性新高。
雷诺股价在2月15日上涨了6.4%,是一年来的高点。雷诺表示,2023年将每股派息1.85欧元,为2022年0.25欧元的7倍多。
同时,尽管给出2024年的业绩警告,Stellantis集团的股价在2月15日仍上涨了3.4%,创下历史新高。这家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表示,今年将启动价值30亿欧元的股票回购计划。自2023年1月以来,该股上涨了77%,是欧洲表现最好的汽车制造商。
败走中国未妨碍业绩大增
之所以将两家公司放在一起看,一是因为同为法国汽车制造商,二是因为两家公司都是在华「败走」后却整体业务实现增长的公司。
2020年,东风雷诺被叫停,雷诺实质性退出了中国燃油乘用车市场。眼下通过「易捷特」这家新能源公司与东风维持着「代工出口海外」的业务,创下中国制造与法国品牌现阶段可操作的良好结合方式。
Stellantis集团则早在3年前就提出了「在华轻资产」模式,因为2021年中国市场占该集团营收不到3%。无论是旗下高端品牌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DS和蓝旗亚,还是平价品牌标致、雪铁龙、欧宝/沃克斯豪尔、菲亚特,在中国市场上都越来越难以与同级别豪华、合资甚至崛起的中国品牌竞争。
令人称奇的是,在中国这个「双料第一」的汽车市场上,业务体量极小的两家公司竟能在2023年实现整体业绩大幅增长,说明这两家欧洲汽车制造商的资产运营能力和其他市场的表现较好,也代表其「非主营业务」收益不俗。
然而,面对电动化和碳中和时代,他们始终绕不开「中国」二字。即便绕着中国市场走,也避不开杀到家门口的中国品牌。
分析师表示,虽然两家法国汽车制造商优秀的业绩和丰厚的股票分红能暂时缓解投资者的担忧,但他们必须与更有性价比的中国对手、更高的成本和需求平平的市场作斗争。毕竟,当地消费者因借贷成本的上升正收紧预算。
电动车业务仍是隐忧
行业分析师表示,在中国竞争对手的压力下,Stellantis和雷诺正在努力削减电动汽车成本,以便他们能够拥有与燃油车型相似的价格和利润率。
除了对充电基础设施的担忧外,电动汽车的高成本已成为其大规模普及的最大且愈发严重的障碍。
随着电动汽车销售增长放缓,欧洲汽车制造商正试图开发更实惠的电动汽车。
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在公司发布全年业绩后告诉媒体:「如果我是一个短期主义者,我只需让利润率下滑就可以立即增加电动汽车的销售。」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他旨在指出自己是一位长期主义者,却没有说明如何在不减少利润的前提下增加电动车销量。
当被问及价格和盈利能力时,雷诺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告诉分析师,「当然,每个人都在努力降低电动汽车的成本,以达到与内燃机车型的价格平价。」
他在雷诺公布2023年业绩后表示,对于小型汽车来说,降低价格会更容易,因为汽车制造商可以削减电池组的尺寸——通常占电动汽车成本的40%左右。
现在,以雷诺和Stellantis为代表的不那么重视中国市场的欧洲汽车制造商面临着一个死循环——他们需要降低电动汽车的价格,但必须首先削减成本,以产生投资者要求的利润。而只有销量增长才能实现成本分摊,没有低价电动车又无法增加销量。
去年10月,Stellantis旗下雪铁龙品牌推出了新电动车e-C3 SUV,这款低成本车型起售价为25,015美元,旨在瞄准平价中国车型。
唐唯实说,我们的使命是尽快降低成本,以消化电气化的额外成本,并以与内燃机汽车相同的价格出售电动汽车。「因为中国人知道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也必须做到」。
由于电池原材料成本的下降,唐唯实看到了希望,他表示,其油车和电车之间的利润「正在趋同」,他希望这一进程能加速。
菲亚特官网上显示,菲亚特500目前在英国起售价为16,790磅(21,066美元),而电动e500起售价为28,195磅。
当被问及最近电动Megane的降价情况时,雷诺首席财务官Thierry Pieton也是同样的思路,她告诉分析师:「我们首先要削减成本,然后再降低价格,以保护车的利润率。」
她透露,今年雷诺将在欧洲推出Scenic电动车,定价4万欧元。她觉得这款车在中国竞争对手面前「将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
无论是唐唯实的「我们也必须做到」,还是Thierry Pieton的「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更像是增强投资人信心的战斗宣言,而并非真的认为自己能够或已经处于有利地位。不然,Stellantis为何要收购中国公司零跑汽车的股份?雷诺为何要在没什么业务量的中国坚持喊出「在中国,为全球」?欧洲对华的【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和反补贴调查又为何是由法国牵头?
当两家法国汽车制造商交出亮眼财务数据并向外界传递出自己拥有足够实力应对中国电动车攻势的信号时,网络上雷诺与Stellantis集团合并的传闻正在不胫而走。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