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蚂蚁奋力,因劳得果——高醇芳在埃菲尔铁塔下传播中国文化的故事

2024-01-24新闻

新华社巴黎1月24日电 通讯|蚂蚁奋力,因劳得果——高醇芳在埃菲尔铁塔下传播中国文化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乔本孝

20世纪80年代,法籍华人画家高醇芳旅法10年之际画了两幅画:一幅画上,一只蚂蚁拖着一根巨大稻草,另一幅画上稻草换成一头沉的稻穗。画家自注:「近年来,为举办一些中国文化活动到处奔走,颇有蚂蚁奋力拖物之感……」

多年来,高醇芳在法国各地举办了三十几场画展。记者看到她展示的照片上,她的【西厢记】工笔组画,有法国艺术爱好者透过放大镜细细欣赏;她善画猫,作品展出时引得法国幼童要贴到画作上和「小猫」亲一亲。法国知名汉学家让-保罗·德罗什(中文名戴浩石)曾这样点评:「有心了解中国的人,常常因为海量乃至看似矛盾的信息而手足无措。高醇芳的作品将中国文化的宇宙封装在图形中,让我们得以领略中国文化的实体。」

高醇芳住在埃菲尔铁塔附近的一处公寓,每周一下午两点到四点,家中客厅就变成多年追随她的「洋弟子」的画室。

年近九旬的雅尼娜·萨布兰向高醇芳学画近20年。她曾是职业画家,一度封笔,「没有灵感了,再画下去就是作假」。直到在一次高醇芳画展上得知有机会「拜师」,萨布兰才「改门换派」、重拾画笔。如今她的中国书法和山水画的临摹技艺都达到令人赞叹的水平。

家住外省的萨布兰来巴黎学画要坐火车再转公交车,「往返三个小时,就为了这两小时」,但这两小时给她带来「宝贵又免费的乐趣」。她只恨自己退休很久才开始学中国书画,「不然我也可以开创自己的风格」。

玛丽利斯·克利凯此前在银行工作。她清楚记得,1995年11月,她看到高醇芳现场展示中国画,开启了自己的学艺生涯。克利凯说:「中国画的用墨更适合我的个性。」她认为中国画更加富有意境和哲思,「可以和灵魂对话」。

克利凯原本想学山水画,却被高醇芳要求从书法开始,「非常考验耐心」。坚持一年半后,她如愿以偿开始学画,才明白书法笔法可以运用到绘画中。「如今我反而有些后悔没有继续学书法,不然现在就可以在画上题字了。」

高醇芳所有的国画「洋弟子」,都要从书法开始学起,学书法时间一到两年不等。「这就是国画讲究的‘书画同源’。」高醇芳解释说。她取出当年学生用过的大楷簿,里面全是学生练习的基础笔画。

法国学生不懂中文,学习难度可想而知。高醇芳认为,要传授正统的中国画,无需刻意去适应法国学生,而要打破法国人对东方艺术抱有的「神秘观感」,「艺术是相通的」。多年来,高醇芳教出一批法国学生,有的还同她一起办师生画展。

高醇芳常说:「艺术是熏出来的。」这是她的从艺心得,也是她在法国传播中国文化的做法:所谓「熏」,就是创造长期、丰富的文化氛围,感召与中国文化有缘的法国人。

1984年,高醇芳创立法中文化协会,举办活动介绍中国书画、文学、电影、民乐、饮食等文化。2004年,她创办巴黎中国电影节,把中国优秀影片译介到电影诞生地法国,累计近500部。为取得最大传播效果,她尤其注重影片翻译,总是和她的法国书画学生一起推敲定稿,手写的译稿厚厚一摞。去年10月,因新冠疫情停办三年的巴黎中国电影节重张旗鼓,主题定为喜剧,因为「大家需要笑一笑」。

因在法国长期投身促进法中文化交流,高醇芳获得法国政府颁发「学术棕榈骑士勋章」和「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她常自喻为「蚂蚁」,在她看来,中国文化传播事业宏大,自己只是一只勤勤恳恳、亲力亲为的「小蚂蚁」。不过,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前行路上,她坚信「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