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位于浙江中部的金衢盆地之中,古称婺州,明清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县,因有「八婺」之称。金华府各县,除浦江属浦阳江流域之外,其他县区均在婺江(金华江)干流或各个支流之上,水陆交通便利、文化交流频繁。金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其乡村遗产更是浙中地域文化的突出体现。东阳卢宅、兰溪诸葛村、武义俞源村等重要乡土建筑和传统村落一直备受关注,也成为金华乡村的「金字招牌」。在这些闪闪发光的「焦点」村落之外,我们不妨把视野拉得更开一些,从复合、活态乡村遗产的视角去理解、欣赏那些「普通」村镇的日常景观。2020年以来,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和金华市博物馆、金华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武义江和永康江流域的村落调研与遗产研究,我们希望通过本系列文章向大家分享武、康流域的典型村落个案和相关专题讨论。
少妃属武义县新宅镇,位于武义县城西南方向,距离县城约30公里。群山之间,少妃岭自东北的岭头向西南方向伸展开来,与西部的黄岗岭,东南的雀树山围合而成一道狭长的谷地。谷地西缘,一座被唤作郑岩峰的高大花岗岩体拔然耸立,传说曾有岩仙居住其间,少妃便背倚这座神圣的山峰,在谷地中依形就势地生长起来。少妃,这一当地乡人口中的聚落范围实际上大致涵盖着如今上少妃、下少妃两个行政村的管辖区域,自东北向西南可分为田弄、上宅、下瑶塘、下宅4个自然村(图一)。
图一 郑岩峰下的少妃聚落范围现状(孙雪阳绘制,底图:2022年航拍)
聚落·风水·民居
少妃聚落发展与平舆陈氏密不可分。在【平舆陈氏宗谱】的记叙中,始迁祖陈拱登(唐末五代人,生卒年约874-925年),跟随祖父陈王袁在唐朝末年保驾唐僖宗建有功勋,陈王袁被封为平舆侯,族邑平舆郡,故而得郡头「平舆」,称平舆陈氏,陈拱登则官至后唐镇国左仆射。唐末五代时期,中原地区社会动乱,陈拱登作为朝廷命官,时感不安。彼时陈拱登之弟陈拱景为台州郡守,携母在任,陈拱登自台州省亲北归,途径武义鞠岩山(菊岩山)山麓阅览少微山水佳胜,「遂卜居焉」, [1]于是携家带口至大妃(今新宅镇一带)避居。数十年后,又转徙于松谷,即今天少妃所在的谷地。【少微平舆陈氏宗谱】的【序】载,陈拱登「忽见郑岩山红光满天,有一微星喜降,遂仆居少微」,因此从大妃迁至少微,即少妃。
少妃坐落在郑岩峰下,聚落沿妃水溪而建,体现了「负山靠水,择水而居」的选址理念。郑岩峰不仅作为天然屏障为少妃抵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祸,也给少妃提供风水上的倚靠,村中住宅几乎均背依郑岩峰建造。在背山郑岩峰外,少妃还有前山,即从东北向西南、相距不远、平地凸起的六座小山。这几座小山传说较多,与郑岩峰相对的前青山,传说古时无林木覆盖,表面光秃秃似一面镜子,于是有美女照镜的传说。而最北的前青山较囫囵山、殿前山、乌龟山、竹园山和佛雅山为高大,依据它们的形状和分布,形成刘海钓钱的形态,前青山是刘海,而几座小山被比做铜钱(图二)。上宅住宅几乎都朝向前青山,这里也被认为是少妃财神所在。
图二 少妃「刘海钓钱」风水格局(孙雪阳绘制,底图:少妃航拍图,2022年)
上宅的两头门民居位于聚落中心、白果亲娘树下(图三)。建筑由前庭、清代建造的前三合院,以及增建于民国的后三合院及东附屋组成(图四、图五、图六),占地面积为887平方米。建筑前庭左右设门联通村内巷道,前后院之间通过右侧巷道连接。
据村中风水先生陈德H(生于1945年)介绍,过去少妃规模稍大的民居均可分为上厅下厅,厅两侧设有可进出的门,即为两头门,是吉利的表现,唤为生门,存生气;但西北朝东南的门则不可开,唤为孤寡门。民居做两头门一来是为了开生门存生气,二来如果自家大门的朝向并非最好,可以使用此种方式化解[2]。
图三 白果亲娘树下的两头门民居(龚逸婷摄影,2021年)
图四 两头门前院院墙(龚逸婷摄影,2021年)
图五 两头门前院(龚逸婷摄影,2021年)
图六 两头门后院(龚逸婷摄影,2021年)
陈训宗宅的规模稍小,但为上宅现存较早的住宅建筑,建在18世纪上半叶,坐西北朝东南临弄而立,建有上厅和下厅(图七)。虽然住宅正中开大门,但因正对前侧弄堂,但根据当地风水讲究,设置有屏门,平时中间关闭,从两侧出入。每遇红白喜事,会在下厅摆设酒席,大门从中间打开迎客。正房即上厅,正房明间为家庭礼仪空间(如摆灵堂,棺材头侧朝内置于正中[3]),向院内开敞(图八)。
图七 陈训宗宅测绘图(李玥、孙雪阳、董妙繁绘制)
图八 陈训宗宅上厅与院落(李玥摄影,2021年)
驿道与商业
由于山间驿道穿行少妃,这里还在清末民国逐渐发展形成商街和店铺,也吸引更多商业移民的进驻。
从流域来看,少妃处于瓯江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上。因地处原来宣平、武义两县交界的交通要道,而与北部钱塘江水系武义江流域的聚落多有联系,东北方向少妃岭中的山间石板小路即为沟通宣平、武义的古驿道中的一部分,可由少妃通往武义江支流熟溪水畔的岭下汤,是武义江流域一处重要市镇,由武义往宣平的航运至此不能通行,在此转为陆路交通。由岭下汤入少妃岭,翻越新岩山至少妃岭头,进而下山岭至少妃岭脚,经大竹园、田弄、上宅,又向东南方向延伸(图九)。[4]古时的少妃岭驿道承载着南来北往的商贸行担,因此曾建有不少驿道设施。如距少妃不远的山岭之上,仍存有一座少妃岭凉亭(通济亭)。少妃人曾在其中设茶水铺,为驿道上的行人、商贩提供纳凉歇脚之处。少妃岭头也曾建有寺庙经堂。
图九 少妃与外部诸村镇的道路联系(孙雪阳绘制,底图:天地图)
少妃东南方向曲折延伸着雀树山南麓谷地,其间麻竹园、太傅等村落沿少妃岭山涧溪水而建,直至南塘头才汇入菊溪。相比于地处边山的少妃,这里是更加闭塞的深山聚落。少妃是这些村落与外界进行商贸、交通联系的必经节点。平舆陈氏宗谱【陈云亭先生家传】记载:「遇有地方建设或创办善举辄慷慨捐助,以为先倡而独立建造自少妃至麻竹园石桥五座,利济行人,尤属难能可贵。」[5]可知在民国时期,经商成功的陈云亭出资在此路建造石桥,便利了少妃与沿路诸村的交通。
清末民初,少妃在上宅西南部逐渐发展出一条商业街道,布店、南货店、药店陆续出现(图十)。倪、吕、周姓氏的外来人口多以裁缝、泥工等手艺在少妃谋生,也逐渐定居于此。其中清道光年间从武义县城高宅迁入少妃的倪姓逐渐发展成为村内除陈姓以外的第二大姓,主要居住在下宅一带。
图十 少妃村内的商街与店铺(孙雪阳绘制)
商街北段现留存有陈盐仓杂货店,南段有陈思德南货店、倪义兴南货店、倪李云药店等。在商街的诸多店铺中,既有由本地陈氏开设的,又不乏外来人员在此经商的产物,反映出少妃岭古驿道推动少妃一带乡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
在留存至今的商铺建筑中,倪义兴南货店保存情况较好(图十一)。该店铺由倪李云创建于民国初年,其后被倪义兴用作开南货店,土改后分给村民居住,2020年修缮。由于缺乏文献记录,我们无法确知该店铺的建造、变更历史,但从现存格局可知,这一商铺建筑是在天井住宅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而形成的。
图十一 商街南段的倪义兴南货店(右)和倪李云药店(左)(李玥摄影,2021年)
该建筑位于商街以南,面阔三间,高两层,天井位于背街一侧。从建筑原型来看,它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住宅,但大门并非设在天井一侧的正立面,而是在建筑的「背面」、临街开门(图十二)。在北立面,明间开门,两侧开间下部均为店铺柜台,上部开窗售卖。这处建筑显示出了乡村商铺对原有住宅原型的适应性改造——建筑「正」「背」立面倒转,一层临街的三间用作店铺,背街各间仍用作宅屋,形成前店后宅的格局。楼梯设于东侧后厢,二楼可用于居住或存储。
图十二 陈训宗宅测绘图(李玥、孙雪阳、董妙繁绘制)
依据山形水势铺设的少妃岭驿道承载了少妃与北部岭下汤、东南部雀树山诸多乡镇的商贸、人员往来,在聚落边缘逐渐形成商街,吸引外来商贸人口的定居,又进一步推动了当代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乡民的生计方式,也触发了以住宅为原型的商铺建筑发展。驿道、商街、商铺建筑三个空间层次呈现出少妃一带的山区乡村商贸发展及其聚落形态演变的历史过程。
庙宇与宗族
少妃一带信仰与祭祀可以分为地方神祇和宗族先祖两大类,两类之间又彼此交叉、融合。
少妃地方神祇信仰的场所包括岩仙庙、白果亲娘、文昌阁及多个小香火厅,它们各自的祭拜对象、受众群体和辐射范围有所不同(图十三)。
图十三 少妃庙宇和宗族祭祀场所分布图(孙雪阳绘制,底图:少妃航拍图,2022年
岩仙庙
岩仙庙位于郑岩峰下,坐西北朝东南。庙内现存【平舆郡陈氏改建本保庙记】碑(图十四)一通,碑文记载少妃陈氏始迁祖陈拱登曾在本地见访岩仙,并在郑岩峰脚下建起一座两进六间的庙宇。这座庙宇不仅供奉当地常见的本保老爷夏禹王,也供奉着陈氏先祖「敕封召陵候祖陈旭五公」陈莹。可见,这座岩仙庙自始建之时即具有本保信仰和家先祭祀的双重属性。
庙宇崩坏后,「判官神」托梦给陈氏族人劝其修葺此庙。于是,在清咸丰四年(1854年)陈氏主持集资改建了这座本保庙。本次改建之时,陈氏更是通过设立董事专向本姓派捐而成为庙宇的主要出资人、建造者,由此将原本前后六间的小庙扩大为包含门楼戏台、中厅和上厅的三进大庙,这也是我们进入所见岩仙庙的规制。
图十四 平舆郡陈氏改建本保庙记碑(陈雨薇摄影,2021年)
岩仙庙跟陈氏宗族紧密相连,20世纪中期以前,陈氏每年到岩仙庙「报庙」,即每当陈氏男孩出生后年满周岁,就要来岩仙庙中举行「领大男」仪式,以「牵红线」写入宗谱。[6]岩仙庙也是陈氏清明祭祀、聚餐等族内活动的场所之一。春节期间,少妃各个姓氏的乡民从年三十到正月间,均会陆续来岩仙庙祭拜神明。[7]
文昌阁
如果说岩仙庙从最初上宅自然村的本保扩展为整个少妃的本保,那么如今的文昌阁则更多被视为下宅自然村的本保庙。这座庙宇位于下宅南部,靠山面河而建(图十五)。仅一进院落,内有正殿三间,正中供奉文昌,左间供奉本保老爷、夫人,右间供奉关帝,左手有土地公婆神位,右手为五谷、财神神位(图十六)。
图十五 文昌阁大门(赵晓梅摄影,2021年)
图十六 文昌阁内如今供奉的诸位神灵(赵晓梅摄影,2021年)
小香火厅
在本保殿之下,少妃还建有供奉香火老爷的小香火厅。从其名称来看,香火厅最初或许与宗族祠堂的家先香火相关。但在武义山区,普遍演变为一种角落神祇的祭祀之地。它由其周围村民共同建造、祭拜,辐射范围可大可小,分管村落的各个小区域(角落);庙宇形制也多种多样,或为半人高的临路神龛(图十七),或为一间独立屋舍(图十八)。
图十七 临路的香火神龛【图十三-香火厅1】(孙雪阳摄影,2023年)
图十八 独立香火厅【图十三-香火厅2】内的香火神位(龚逸婷摄影,2021年)
或许正因为香火厅由宗族祭祀转变而来,如今乡人们对它与本保殿的关系认知模糊。理论上说,掌管一村的本保老爷当是掌管一角落的香火老爷的「上级」,但村民似乎很少这样认为[8]。在他们眼中,小香火厅的祭拜与岩仙庙、文昌阁关系不大,它是随时祭拜的,没有固定的时间和事件限制。
白果亲娘
少妃有许多银杏树,当地称白果树。村民将银杏结出白果视为人才辈出的象征,所结白果越多,则村中所出人才越多[9]。在众多银杏树中,最为高大、古老的一棵便是人们口中的「白果亲娘」(图十九),它位于上宅中心,已有千年树龄,树前设有小神龛(图二十)。
图十九 白果亲娘(李玥摄影,2021年)
图二十 白果亲娘神龛(赵晓梅摄影,2021年)
白果亲娘之于少妃人,具有两重重要意义。一方面,白果亲娘被视作陈氏在少妃的祖源地象征。从少妃迁往各地的陈氏族人自认是从「白果树下走出来的」 [10]。因此,从永康等地回到少妃祭祖的陈氏后人会专门前往树前祭拜。另一方面,少妃人还认为白果亲娘是当地村民的守护神。每遇人生病,尤其是小孩久病不愈,其家人都会到树前祈求白果亲娘保佑其健康。少妃人也会祭拜古树以求其他重大事件能够顺利进行,获得好的结果[11]。白果亲娘树下的小神龛与一般小香火厅的神龛并无不同,但是它的香火明显更旺。它不仅是周围几户人家的角落神,更是少妃一带的信仰中心。
少妃的祖先信仰主要集中体现在历史上先后建设的祖先祠庙、祖墓和纪念馆之中(图二十一)。
图二十一 少妃陈氏宗族祭祀点位图(孙雪阳绘制,底图:天地图)
大妃祖庙
大妃祖庙位于新宅镇天鹅孵卵山脚之下,人称大庙或大殿(图二十二)。【少微平舆陈氏宗谱】中,由陈氏三十一世孙、贡生陈殿魁在光绪五年(1879年)所撰【重建大妃祖庙碑志】可知,陈氏认为祖庙在宋代由旭五公陈莹于宋代创建,他因婚配仙女而成神,又在明代显灵、驱蜂退敌。因此,已成神的陈莹与夏禹王共同被视为本保老爷供奉于少妃的岩仙庙中。
当地传说大妃祖庙所在的天鹅孵卵小山包,原本是山神郑砣角的地盘。陈莹公为取得在山前建庙的权利,与之斗法。郑砣角先将一枚铜钱埋入土中以定位自己中意的宝地,再让陈莹选择庙址。陈莹聪明过人,也将庙址选在铜钱正中所在的位置,打赢了郑砣角,获得宝地、兴建祖建庙。这反映的是陈氏如何在当地成为主导人群的历史。斗法传说是民俗学的经典题材,展现地方社会权力斗争和势力转变的过程。在二人斗法之前,天鹅孵卵及其山脚下的大妃一带由山神郑砣角把控。随着陈氏势力的扩张,宗族想要取代地方神祇,以斗法将山神之位转移到陈氏之手,并在山神洞之旁兴建祖庙,彰显陈氏宗族在当地的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这则传说的主角陈莹是已迁至少妃的陈氏一支,但他仍被当地族人作为兴建大妃祖庙、战胜地方「恶神」的先祖加以供奉、传颂,足见少妃陈氏在更大区域的势力。
图二十二 大妃祖庙大门(赵晓梅摄影,2021年)
图二十三 大妃祖庙后殿(陈雨薇摄影,2021年)
清咸丰辛酉年(1861年),大妃祖庙被太平军放火烧毁殿,此时,是陈氏与他姓四邻分摊重建庙宇,装塑神像。于是大妃祖庙也像岩仙庙一样具有双重仪式功能,一半为「酬祖德」,一半为「报神恩」,它既是大妃村落的地方本保庙,也是平舆陈氏的宗族祭祖之地。从宗族祭祀来看,陈氏在每年清明节在此举办祭祖活动。清明节前两周,永康、缙云等地的陈氏后人会回到武义,先到新宅镇的大妃祖庙处祭拜,再到少妃祖墓祭拜,并在岩仙庙内聚餐。从地方神信仰来看,在春节期间,不仅陈氏族人,附近居住的各个姓氏都会自发来到大妃祖庙祭拜[12],体现出它类似于本保的效力。
宗祠与祖墓
在大妃祖庙之外,陈氏在少妃下宅建有宗祠。这座陈氏宗祠曾在抗日时期被用作国民党第七十九军的营地,后被拆毁,改建为宣武公社的粮站,祭祀活动随之停止。由于目前宗祠尚未恢复,春节、清明和冬至等重大节日,陈氏族人不在这里进行祭祀活动,而多在岩仙庙或陈氏祖墓进行祭祖活动。陈氏祖墓由陈氏后人在近年修复(图二十四),位于下宅西南部的一处山脚,与东南部的陈氏宗祠相对而立,两者均处少妃南部边缘。
图二十四 下宅陈氏祖墓(孙雪阳摄影,2021年)
墓祭和祠祭是宗族祭祀的两种主要形式。在历史上,它经历了从墓祭到祠祭的过程,我们在大妃祖庙兴建的过程中看到了这种转变。在当下,先祖祭祀似乎又呈现出由祠祭到墓祭的让渡。从少妃陈氏来看,尽管宗祠已被买回,但至今仍未修缮、启用;反观祖墓,原本单独的陈厍墓在近期被大修为「平舆陈氏祖陵」,成为陈氏集体祭祀的重要场所。
纪念馆
在当代发展中,少妃陈氏的宗族力量似乎益发突显,展现于岩仙庙向陈厍纪念馆的转变之中。
20世纪90年代,岩仙庙曾被规划拆除以建造一座学校,这一决议引发了村民的不满。在庙内大门、戏台开始被拆除之际,几个德高望重的村民带领着大批群众敲锣呐喊,反对拆除这座寄托着地方信仰与陈氏宗族的重要建筑[13]。后来,在多方协商之下,决定将「上少妃村岩仙庙」送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代末岩仙庙被修缮,改作陈厍纪念馆(图二十五)。
图二十五 如今的陈厍纪念馆大门(陈雨薇摄影,2021年)
新修成的陈厍纪念馆维持了清咸丰年间所修岩仙庙的基本格局,但其内已不再供奉岩仙、本保老爷等地方神,而全部放置重要陈氏祖先的塑像(图二十六)。陈厍纪念馆修成以后,陈氏祖业委员会在此成立,负责【少微平舆陈氏宗谱】的编纂、组织祭祖活动、开光等工作[14]。
图二十六 陈厍纪念馆内神像和牌匾(孙雪阳摄影,2021年)
如今,无论是村中的路牌、对外宣传所用地图上的地点名称,还是建筑内部的设计陈设和使用现状,无不体现出原来主要供奉地方神的村庙摇身一变,俨然成为一座纪念主导姓氏先贤的纪念馆,意在通过纪念以宰相陈厍为代表的族内先贤,宣传弘扬家国情怀;与此相对,由当地陈氏族人自发先后重建的大妃祖庙和陈氏祖陵中神像和墓碑的设置则分别彰显了对始迁祖陈拱登的持续纪念,以及宗族祭祀方式发展变化后对祖先班辈的强调重申。
少妃以典型的山区聚落形态,展现出武义地方社会的发展脉络以及其社会网络勾连起的多元文化融合。平舆陈氏宗族的迁徙和发展,造就了少妃独特的村落选址和风水格局,郑岩峰的天然屏障和聚落南部小山的错落分布构建出当地的风水理念,形成了少妃的初始格局,随着陈氏人口的不断增长,少妃也在逐渐扩张,发展出多个居住组团所在的地理单元,村落内的民居建筑也反映出武义山区的地域特征。驿道商贸和祖神信仰是少妃值得聚焦的两大特点。驿道、商街、商铺逐层构建起少妃一带的商业空间体系,展现出少妃与周边地区交通和联系、乡村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对当地生计方式和聚落形态变化的影响。信仰部分涉及地方神信仰和宗族祭祀两类,从地方社会的角度来看,当地主要姓氏的发展需求带来了文化的传播,体现出人群之间的横向互动;而国家政策的影响则的可被视作是一种纵向的推动力。在陈氏话语权构建、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少妃地区以岩仙庙、大妃祖庙为代表的重要公共建筑中,地方神信仰和陈氏祖先崇拜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在角力后彼此融合,进而承担着地方和宗族活动两种主要功能,体现出少妃独具特色的信仰体系。
(除笔者外参加凡岭脚村落调研的同学还有陈雨薇、龚逸婷、李玥,特此感谢!)
——————————
[1]【少微平舆陈氏宗谱】卷一,2002年,第5页。
[2] 陈德H访谈(访谈时间:2021-10-06. 访谈地点:陈德H宅)。
[3] 陈训Z访谈(访谈时间:2021-10-06. 访谈地点:陈训Z宅)。
[4] 朱连法:【武义通史·下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855页。(参考改绘自【民国宣平县志】宣平县境交通图。
[5] 【少微平舆陈氏宗谱】卷一,2002年,第91页。
[6] 陈福Z访谈(访谈时间:2021-10-04. 访谈地点:上少妃村村委)。
[7] 陈佩R访谈(访谈时间:2021-10-02. 访谈地点:上少妃村村委)。
[8] 陈德H访谈(访谈时间:2021-10-06. 访谈地点:陈德H宅)。
[9] 陈佐L访谈(访谈时间:2021-10-03. 访谈地点:两头门民居)。
[10] 陈J访谈(访谈时间:2021-10-02. 访谈地点:两头门民居)。
[11] 陈福Z访谈(访谈时间:2021-10-04. 访谈地点:上少妃村村委)。
[12] 陈金P访谈(访谈时间:2021-10-05. 访谈地点:新宅镇大妃祖庙)。
[13] 陈良W访谈(访谈时间:2021-10-03. 访谈地点:上少妃村村委)。
[14] 陈福Z访谈(访谈时间:2021-10-04. 访谈地点:上少妃村村委)。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