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思考中医】——第二章伤寒之意义 读书笔记

2023-12-24新闻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吉,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阴阳的关系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讲的是一年中阴阳变化以及万物生长的情况。

春夏阳渐渐长,阴也随着渐长(阳化气阴成形,此处阴是指成形之物,属阴的万物随着阳的增长而不断地繁茂),阳气就好比能量,春夏时节,能量是处在一个释放的过程,随着能量的释放,万物得到了能量的供给,便逐渐生长,这个能量释放的过程就是阳生阴长。

阳杀阴藏讲的是秋冬的变化,阳生指的是能量的释放过程,阳杀说的就是阳气的收藏。阳杀了能量收藏起来了,万物得不到能量的供给,生长就趋于停止,而渐渐的凋零。收藏到了一定的程度后,又要开始新一轮的生发,释放,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素问】中一句「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形象的阐述了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1)主导问题

阴阳之间阳为主导,在阴阳之间阳的变化起主导的作用、决定的作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实际上就是阳气的生、长、收、藏的过程。

阴阳是一体两面的,阴不是阳的对立面,阴是阳的收藏状态,阳的释放增加了,阴这种收藏的状态就减少了,反正,阳的释放减少了,转为收藏了,阴这种收藏的状态就增加了。阳气释放了,天气就变热,阳气收藏了,天就变冷,并不是在热之外又有一个独立的属寒的东西。

(2)体用关系

把阴阳看作一个整体,反映用的是阳,反映体的是阴。体是基础,体是本钱。而秋冬的阴,秋冬的收藏,正是为了培植这个基础,蓄积这个本钱。

阳讲用。第一就是阳生阴长,这个化气的阳,能够促成万物的生长。

第二个用,阳为寿命之根本。

第三,阳者,卫外而为固。我们身体牢不牢固,能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就要看这个阳的卫外作用。

阴为体。「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阴为体,一个突出的方面就是它的藏精作用。「精」实际上指的是阳气的蓄积状态,能量的蓄积状态叫做「精」

精是阳气的聚集态,而不是释放态。而阴的藏精就体现在帮助这个聚集的过程。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蛰是藏伏的意思,肾是主藏的被称作封藏之本。封藏阳气,封藏精,这个精,这个聚集态的阳气就封藏在肾的领地里,所以说是精之处也。精能否封藏好,阳气能否得到充分的蓄藏,休养生息,就要看这个肾的功能。人的精力如何,主要就是看肾。

伤寒总说

(1)寒为冬气

寒实际上是反映阳气的收藏状态,是阳气收藏的外在表现。所以,寒不但是冬之气,其实也是藏之气。

(2)何以养藏

冬日的天气应该寒冷,也就是冬日的阳气应该封藏。

冬三月如何养藏,怎么适应这个闭藏的状态。关键一点就是「无扰乎阳」。春夏秋冬的生长收藏确实围绕着阳的这样一个主导。无扰乎阳,指的是冬三月这个过程阳气已经在闭藏了,既然已经闭藏了,就不要打扰它。如何实现「无扰乎阳」

其一,慎起居。「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其二,调情志。「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总之,这个情志,应该伏匿,不应该张扬,这样才有利于养藏。

其三,适寒温。「去寒就温」冬日气寒,天地阳气在收藏,人要于天地相应,所以,这个时候人的阳气也要藏。冬日的气候本来寒冷,这个时候阳气本来应该更多的释放来为机体取暖,这就干扰了阳气的收藏,所以就要靠我们主动的去做好「去寒就温」的工作,借助外在的方式来为机体取暖,从而让机体的阳气能够安然地休养生息。

其四,节动静。冬三月应该「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泄皮肤也就是皮肤的开泄。皮肤开泄了,自然汗出,汗出多了,就会耗气伤阳。冬三月的闭藏的时候,这个时候皮肤也应该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