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建议南北降碳帮扶」

2024-01-13新闻

学者建议,可以尝试「南北降碳帮扶」低碳试点,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全国一盘棋整体布局。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3):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绿皮书」)。绿皮书指出,从区域态势来看,2022年我国各地区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综合指数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从南北方来看,南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综合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北方城市。

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建议,针对上述现状,可构建城市间合作机制,尝试以「南北降碳帮扶」的方式助力北方城市,从而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全国一盘棋整体布局。

排名前十的

多为低碳试点城市

「城市是低碳减排的主战场、主力军,合理、准确评价城市当前绿色低碳发展程度,不仅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也有助于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绿皮书指出。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连续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中国城市绿色低碳评价研究项目组通过选取新的指标,对2022年中国189个城市进行评估,根据人均GDP和碳排放强度,将这些城市分为引领型、蓄力型、潜力型、压力型四类。

结论显示,189个城市的绿色低碳综合指数平均分为80分。其中,深圳和北京的综合指数高居榜首,且得分超过90分。上海、杭州、广州、成都、厦门、三亚等城市排名靠前。排名前十的多为低碳试点城市。综合指数的区域分布特征为东部和中部地区高于东北和西部地区,南方地区明显高于北方地区。

「排名前十的城市基本为试点城市,这说明开展试点十分必要且有效。」济南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田建国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

据田建国介绍,引领型城市优势明显,比如深圳、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在实现「双碳」目标中起到了引领作用。蓄力型城市紧随其后,内部最为均衡。压力型和潜力型城市实现碳达峰目标面临较大挑战。其中,潜力型城市未能将经济发展的优势合理转化为低碳优势,尚未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协同道路。压力型城市能源转型的短板普遍较为明显,需要加强外部支持。

「在这些城市类型中,潜力型和压力型城市挑战比较大。比如阜新,其碳排放强度和人均GDP相对比较低,凭借自身能力比较难以完成减排任务,需要在‘双碳’进程、产业升级、绿色金融、绿色科技等方面持续提升,补足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短板。」田建国分析称,因此,必须给这类城市一定的资金或政策支持,否则仅凭其自身能力不太可能完成。

经济发展水平

对试点城市促进作用更强

为什么这些城市之间的差距如此大?绿皮书指出,189个城市按照「双碳」态势、能源转型、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和治理有效这五个维度进行分析。其中,「能源转型」的短板最为明显。

「比如,廊坊、贵阳、保定等压力型城市的协调度较差,主要是由其能源转型维度得分过低导致的。」田建国说,未来,提升我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应花大力气聚焦能源转型。

当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与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关键是什么?在田建国看来,「主要在于把握好试点城市。立足试点城市成熟的绿色低碳发展经验,在经济发展政策方面给予试点城市一定的支持,可首先实现试点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与经济包容性增长。」

据绿皮书分析,北方城市尚没有将经济发展动能同绿色低碳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主要是由于北方城市多属于碳达峰压力型和碳达峰潜力型城市;南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经验包括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借助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北方城市普遍依赖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资本效率较低、创新驱动发展动能不足。

「未来应在人均GDP较高的城市、相对发达的地区增加绿色投资。相对发达地区的投资效率高、回报率高,有助于增加绿色就业,提高企业利润,促进绿色财政高质量发展,优化低碳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田建国说,同时,这些地区的绿色投资也有助于缓解当前产业升级压力,加快我国零碳产业布局,提升我国零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稳经济目标下的绿色低碳转型。

建议尝试

「南北降碳帮扶」

「自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启动第一批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以来,试点内容越来越明确、思路越来越清晰。而试点的意义,则是试出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庄贵阳告诉记者。

今后,如何更好地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话题。

据庄贵阳介绍,目前,我国已在地方政府之间合作、「东西部对口协作」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基于此,可以尝试「南北降碳帮扶」低碳试点,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全国一盘棋整体布局。「比如,可以通过绿色技术合作、研发技术共享、产业转移等方式,利用南方城市成熟的绿色低碳发展经验助推北方部分碳达峰压力型城市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田建国坦言,目前还没有开展「南北降碳帮扶」,期待今后有敢于「吃螃蟹」的城市。

同时,绿皮书也指出,要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协同「双碳」目标与经济稳定增长。建议与「双碳」目标有关的稳经济政策措施,要防大水漫灌,宜有所侧重,将有限的政策资源投入到能带来显著效果的地区。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经济和绿色低碳协调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有助于为其他地区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和举措。

原标题:城市高质量发展背后的绿色低碳逻辑

文丨本报记者 张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