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33条措施勾勒美丽中国模样,回应社会关切

2024-01-13新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1月11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是一份未来5~25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路线图,其中明确了不同节点的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水气土污染防治攻坚战怎么打、监测督察机制怎么护卫目标实现、示范区域怎么建设等关键问题。
意见公布后的第二天,有33条措施的美丽中国「方案」带动环保股集体高开。在业界专家看来,意见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释放了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也承载了人民群众对建成美丽中国的期待与热望。
意见也首次做出判断,明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也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美丽中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新征程上,必须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全面建成美丽中国目标「三步走」
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早已吹响。在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建设战略部署不断深入,蓝图徐徐展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美丽中国」首次作为执政理念和执政目标被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此次出台的意见将2027年设为「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的新时间锚点,明确到2027年,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家生态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实践样板。
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目标也更加细化: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更加稳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意见还勾勒出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全面建成」的面貌: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点领域实现深度脱碳,生态环境健康优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拐点还未到,真正推动量变到质变,需要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全社会行动。「三步走」的目标转化为五年计划即是:「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多项定量目标细化美丽中国建设路线图
意见提出33条举措,明确了多项定量目标要求。例如,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45%,全国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到28微克/立方米以下,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到2035年,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6%,水土保持率提高至75%,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等。
在多位业界专家看来,设立美丽中国建设的定量目标有助于建立系统的管理和执行机制,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监管提供明确标准和依据,推动各方责任的落实,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工作有没有下真功夫、做得好不好?意见还明确提出成效考核要求,「研究建立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制定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办法,适时将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过渡到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考核工作由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
也有专家认为,美丽中国指标体系应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质量与健康、生态保护与修复三个重要维度的建设,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科技条件定期进行阶段性调整,提升指标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公正性。
此次意见还与2023年12月公布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互为补充,明确了我国到2035年的阶段性空气质量改善量化目标。
有专家观察到,结合该意见和行动计划,我国2025、2027和2035年三个时间节点的全国PM2.5年均浓度目标均已明确,即分别为30微克/每立方米、28微克/每立方米、25微克/每立方米。这三个目标都是在现行国家标准(35微克/每立方米)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
王金南在受访中表示,目标的制定,主要考虑全面建成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要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此为参照,生态环境质量水平也要总体与之相适应,达到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重要参照。
中等发达国家或者发达国家的历史同期,PM2.5浓度大多在20~25微克/立方米,而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PM2.5浓度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准则的第四阶段目标值1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已经达峰,部分已进入下降区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已从大气、水、土壤等常规污染治理转向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更加注重保障人体与生态系统健康。
意见回应多个社会关切
新污染物作为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中的重要一项,「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要使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被写入意见中。
事实上,新污染物是指排放到环境中的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对生态环境或者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但尚未纳入管理或现有管理措施不足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其种类繁多,正逐步成为当前制约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深入改善的新难点,也是继雾霾、黑臭水体之后,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啃的「硬骨头」。
王金南此前就表示,加强新污染物治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延伸深度、拓宽广度的重要任务,也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效防控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和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抓手。
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依然在此次意见中占据重要篇幅,且每一项都有清晰的量化目标。
在王金南看来,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当前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中之重,也是抓手机制;美丽中国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愿景,也是形象表达。两者一脉相承、相互衔接。
面对社会对风电光伏废弃物的关注,意见明确,「推动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其中就包括,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促进废旧风机叶片、光伏组件、动力电池、快递包装等废弃物循环利用。
此外,意见中所提到的关于「研究制定下一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开展新阶段油品质量标准研究」「适时修订环境空气质量等标准」等问题,均是业内人士所呼吁的前沿关键问题。
多机制保障全面建成美丽中国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从不同角度提出一揽子激励性政策举措,调动各方面共建共享美丽中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改革创新方面,推行重点行业企业污水治理与排放水平绩效分级;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完善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经济激励政策,支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整县推进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利用。
在市场机制方面,把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综合考虑企业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与公众密切相关的绿色生活方式也将拥抱新变化。意见指出,将构建绿色低碳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
为确保责任落实,意见明确要求,「充分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督促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实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年度工作情况,书面送生态环境部,由其汇总后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根据意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也被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发布美丽中国建设白皮书。
美丽中国建设将融入基层治理创新的实践中,人民群众身边大大小小的环境单元为美丽中国增光添彩。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地区将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一座座城市朝着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方向建设;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到2035年,美丽乡村基本建成;更多的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将不断涌现。
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在绘就。
本报北京1月12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