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普通民众而言。
现在过年的食材更丰富,荤素瓜果,口味多样。
而古代的过年食材更受天气和地方、阶层限制。
同样是庆祝新年新春,围着皇帝打转的宫眷内臣,他们的饮食规格跟普通老百姓不大一样。
像是明朝的内臣吧,他们贺新年的时候,有种食物名为「百事大吉盒儿」,涉及多种果子,柿子饼、荔枝(干)、圆眼(干)、栗子、熟枣。
部分柿子饼、枣子可能还好点,成熟期较晚,明朝北方大冬天的,普通人家要吃到荔枝干、龙眼干(即前面的圆眼,也叫桂圆),谈何容易。
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贺新年"也。所食之物,如曰"百事大吉盒儿"者,柿饼、荔枝、圆眼、栗子、熟枣共装盛之。明朝,刘若愚,【酌中志】,卷二十 饮食好尚纪略
他们嚼的肉类零食,有一种名为「嚼鬼」,其实是拿小盒盛好的驴头肉,当时的风俗喜称驴为鬼。所饮之酒,为椒柏酒。吃的食物之一,为扁食——明朝对饺子的称呼。
年的氛围就在那,随着元宵节的临近,内廷人员也开始吃元宵/汤圆。
做法的话,明朝知名内臣刘若愚也说的很详细,用的是糯米细面,以核桃仁、白糖为馅料。可见材料方面是比较讲究的。
吃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者。明朝,刘若愚,【酌中志】,卷二十 饮食好尚纪略
前面提到阶层的饮食选择和规格等事。
接下来是刘若愚观察到的宫廷过年饮食另一部分,有「凤尾橘、漳州橘、西山之苹果、石榴」等多种水果,肉类有「银鱼、麻辣活兔、水下活虾、烧鹅鸡鸭、猪肉」等。
原文记录的食物食材更多,这边就不一一例举了,感兴趣的可自行翻看【酌中志】「卷二十 饮食好尚纪略」这个章节。
斯时所尚珍味,则冬笋、银鱼、鸽蛋、麻辣活兔,塞外之黄鼠……江南之密罗柑、凤尾橘、漳州橘、橄榄、小金橘、风菱、脆藕,西山之苹果、软子石榴之属,水下活虾之类,不可胜计。本地则烧鹅鸡鸭、猪肉、泠片羊尾、爆炒羊肚、猪灌肠、大小套肠……
明朝,刘若愚,【酌中志】,卷二十 饮食好尚纪略
刘若愚生于明万历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谢肇淛生于隆庆 元年(1567年)。
谢肇淛比刘若愚大17岁,谢肇淛是知名的博物学家,他的一些文字记录可以跟着刘若愚的对照着看。
时令饮食这一块,谢肇淛留意到明朝的年末岁初饮食较前朝有提升,像是大白菜的改良耐寒品种已在北方的冬天开始展露头角。
与此同时,他也明确指出,京师隆冬时节的黄芽菜、韭黄,「盖富室地窖火坑中所成,贫民不能办也」,看到了普通民众的不易。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章节【物部三】
同样是过年,新鲜的蔬菜一块,有的朝代和地区,确实连奢侈强横如皇室权贵的阶层,也不容易获得。
但在部分地方隆冬时节吃上一些新鲜蔬菜,却不是稀奇的事,以至于有的地方还流行起「冬不藏菜」一类俗语。
按【广东新语】所说,则明末清初的广州一带,地方流行吃新鲜的蔬菜,种类不下十数种。
这么一来,专门去做咸菹(酸菜)的人家减少,冬天岁末,家里来客人了,主人家拿腌制的酸菜等去招待,甚至容易有怠慢不敬的误会。
广中隆冬时,常得鲜蔬十余种,故人家绝少咸菹。谚曰:"冬不藏菜。"宾客至,以菹荐之,谓之不敬。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四·食语·菹
从天气而言,广州的冬天大多数天气也较暖和,适合一部分的蔬菜生长,如芥菜、大白菜。
同样的食物风俗,也体现在吃水果一块,当时的广州推崇吃新鲜的水果,说是「诸果亦然,率以鲜者不以乾。」
平常时间,有些人家「荔支之脯,橄榄之豉,羊桃之蜜煎者,人面之醋渍者「,不登于器。
为啥说是平时呢?因为果干果脯们另有个重要的使用环境/场合,用在嫁女一事。
其中,最受女方器重的腌制类果脯为糖梅,即其时广东俗语所说的「男贽茶麻女贽梅」,这里的梅即糖梅。没有准备好足量的糖梅,「虽多远方珍果,充溢筐筥,未为成礼也」。
讲到豆类食物时,屈大均表示当时的广东海丰有一种寒豆,晚于常豆,成熟于大小雪时,时令一块,也接近岁末了。
局限性有没有?也有,即这种寒豆食物,在当地才有。
海丰有雪豆,熟于大小雪时,名寒豆。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四·食语·豆
黄瓜,古代也叫胡瓜、王瓜。
冬天时节的黄瓜稀奇吗?不说古代了,就是三十年前的当代冬天,在许多地方,新鲜黄瓜也不是能随便买到的。
但在明末清初的台湾地区,当时的冬天,地方的时蔬之一即有王瓜/黄瓜。
冬月的水果,当时的台湾同胞能吃到西瓜,这么吃瓜的人家还不算少,作者给的文字描述是,「臺人元旦多啖之」。
对应的局限性也一样,只是部分地区才有,并不是古人多城多地的普遍现象。
王瓜,一名莿瓜。月令:四月王瓜生,臺地十二月即有之。西瓜,盛於冬月,臺人元旦多啖之。
清朝,【褔建通志台湾府】·物产·王瓜
那么。
当时的台湾地区过年,其他的一些饮食风俗是什么呢?
比如大年初一(即引文中的元旦),做喜庆的食物「红白米糕」来祝神纳福。
元旦制紅白米糕以祝神,於四五鼓時拜賀親友。四日,家家備牲醴,燒紙禮神,是謂「接神」。清朝,【褔建通志臺灣府】·風俗·岁时
除夕当天吃的一部分菜,被称为「隔年菜」,这类食物要提前几天准备,把对应的「各种生菜」用沸水浸泡在瓮中,到除夕当天,有所发酵了再吃。
除夕前數日,以各種生菜沸水泡甕中,以供新歲祭祀之用,餘則待發變後食之,名曰「隔年菜」。殺黑鴨以祭神,謂壓一歲凶事。為紙虎,口內實以鴨血或豬血生肉,於門外燒之,以禳除不祥。清朝,【褔建通志臺灣府】·風俗·岁时
参考资料: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章节【物部三】明朝,刘若愚,【酌中志】,卷二十 饮食好尚纪略
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四·食语·豆、菹;
清朝,【褔建通志臺灣府】·風俗·岁时;物产·王瓜;
(图片来自网络,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