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贵州省黔西市司法局工作人员(右三)到谷里镇香山社区农家小院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周训超摄(影像中国) 图②: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黄畈村风光。 曹忠宏摄(人民视觉)
党对法治乡村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乡村矛盾纠纷化解和平安建设机制更加健全,乡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推进……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有力有序开展,持续走深走实。
近期,司法部联合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2024年法治乡村基层行」主题宣传活动,记者前往山东、江西、甘肃等地,就法治乡村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采访。
——编 者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常路镇茶沟村
化解矛盾的三把「钥匙」
本报记者 李 蕊
「你们占地,还有理了?」地头里,于老汉锄头一扔,气冲冲地掏出手机,电话打到了镇信访办。
因为啥事?原来,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常路镇茶沟村,于老汉与邻里的承包地中间夹着一条排水沟,属集体沟渠。为了多种地,双方不同程度填埋占用了沟渠,如今要标清界线,又起了争执。
「邻里相处,家长里短,勺子哪能不碰锅沿儿?」茶沟村党支部书记伊永祥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找对钥匙方开锁。解矛盾,纾民困,咱有三把‘钥匙’。」
哪三把「钥匙」?「第一把是‘常规钥匙’,把镇村干部、村调解员、村级网格员作为基层社会矛盾调处的最前沿常备力量。」伊永祥说,「镇级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组成专项化解小组,找出记录原始数据的地亩册子,领着于老汉等人实地测量,可双方不满意,非说原始数据不准确。」
「第二把是‘亲情钥匙’,用好乡里乡亲‘情感杠杆’。」伊永祥说,他们走访了周边邻里乡亲,请老党员上门拉家常,但几次沟通后,双方「心结」仍未解开。
用「理」、用「情」疏矛盾未果,果断启用第三把「钥匙」。对于涉法涉诉案件,常路镇用法治力量联合调解。「镇综治办、信访办、法律服务所齐参与,召开听证会。」伊永祥说,方案最终决定在保证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待本季农作物收获后,按照原界线重新恢复排水沟。
「有理有据,心服口服。」听证会结束后,于老汉主动与对方握手言和,矛盾得到化解。
近年来,临沂各地改进工作方法、多元化解涉农矛盾,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纠纷解决方式,发展壮大村、社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通过「算亲情账」「门口办案」等措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
创新普法形式,法治深入人心。除了大喇叭、宣传栏等传统方式,临沂各地着眼群众需求,深度挖掘革命根据地红色法治资源,多元化、多角度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创作排演了一幕幕沉浸式普法剧。
「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法律进村入户,让普法更生动有趣、深入人心,才能拉近法律与群众的距离。」山东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杨增胜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引导各地凝聚众力,推动乡村法律服务提质增效,多措并举创新普法形式,让法治精神更好地在乡村落地生根。」
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
「五老」解纷助平安
本报记者 王 丹
从江西省瑞金市市中心向西北驱车8公里,便来到了沙洲坝镇洁源村。走进村里,只见民主法治广场旁的一棵百年古樟下,村民正在聊天。
迎面走来的是欧阳钊。欧阳钊今年88岁了,有50多年党龄,曾是洁源村村委会主任。如今,作为「五老」代表加入了村委会的矛盾纠纷调解队,欧阳钊干劲十足。
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近年来,洁源村弘扬红色法治文化,把法治融入基层乡村治理,带动乡村发展。
从2022年起,以欧阳钊为代表的老党员干部、老军人、老专家、老模范、老教师等「五老」人员,组成一支15人左右的矛盾纠纷调解队伍。「作为村里的老人,他们德高望重;作为‘法律明白人’,他们在普法宣传上又有优势。别看这支队伍不大,发挥的作用可不小嘞!」在村里的综治中心,村治安调解主任廖志明乐呵呵地说。
去年,村里引入了一家越野车俱乐部。没成想,在修建跑道时,施工方砍的树涉及13户村民。事后如何赔付?两方难以谈拢。
「硬要赔16000元,这几棵树到市场上买,我看也就几百元!」承包商不配合;
「村干部来和大家好好说,事先打了招呼咱一分不拿也同意!」村民不满意;
「动土开工,砍树得商量,在村里,这就是规矩呀!」廖志明也为难。
一筹莫展之际,廖志明找到了欧阳钊,「老主任,请你上门说道说道?」
「没问题,现在就去!」欧阳钊毫不犹豫,挨个去上门说理。
村民这边,欧阳钊苦口婆心;到了项目方,欧阳钊也是摆事实讲道理。两边跑、两边劝,赔偿总额协商至最后的2000元,大家最终和气收场。今年,越野场地正式开门营业,不少游客来到村里体验越野乐趣。
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从拆除空心房到环境卫生整治,从产业发展到普法宣传教育……「五老」团队还特别编写了「三句半」等宣教歌谣,不定时到村里的红色文化大舞台、民主法治广场「开演」。
从村里到镇上,织起平安网。沙洲坝司法所与本镇12个行政村签订了法律顾问合同,相关费用由镇政府承担,在村民或者村委会有需求时提供法律服务。「村集体签订承包合同,村民涉及重大纠纷无法调解时,由专业的法律服务为村庄兜底。」沙洲坝司法所所长罗燕表示。
2022年起,瑞金市组建了由挂点市领导、乡镇干部、公安干警、司法行政干部以及律师等成员构成的「平安服务队」,村里每家每户都贴上了平安服务队联系卡。「自2022年7月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1669件,协助解决群众诉求1801件,开展结对帮扶1128次,开展法治宣传731场次。」瑞金市司法局副局长刘志锋说。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
红色法治文化融入乡村治理
本报记者 银 燕
清晨,一缕阳光洒落,荔园堡村从一片片绿意中逐渐醒来。
荔园堡村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地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所在地。
村里,法治的元素随处可见,法治大篷车、法治文艺演出,更是为群众喜闻乐见。
「啊嗨,啊嗨,嗨嗨嗨,三弦三弦震天响,高原高来黄土黄,高举红旗跟定党……」
抗战时期,边区法官马锡五创造性地将群众路线运用于司法审判中,形成了「马锡五审判方式」。如今,这一宝贵经验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入了当地的乡村治理之中。
荔园堡村的张明(化名)平日以养牛为生。前不久,他听说附近的风电项目可能会对自家的牛产生不良影响,就跑去项目建设地阻拦施工。很快,村里调解员就收到施工方希望调处该纠纷的请求。
事实究竟如何?调解员首先来到实地细致调查。经调解员多方了解,在建风电设施的影响范围为200米,而张明的住房及养殖区域距离风电设施拟安装点300米以上,一般不会对住房、棚舍及牲畜产生危害。
在南梁司法所、村里调解员的耐心劝解下,张明心中仍有疑虑,表示他想听听在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卢正旗的意见。调解组工作人员很快带张明找到了卢正旗。
「有啥事咱规规矩矩说事,把施工方挡住没道理。」
「你要相信党和政府,他们说的都是经过科学测量的,不是糊弄咱们老百姓。」
卢正旗了解情况后,摆事实讲道理、论实情讲保障,打消了张明的顾虑。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调解工作组同时积极普法讲政策,最终化解了矛盾。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融入乡村治理。」南梁司法所所长钟瑞云介绍,庆阳是革命老区,这里的华池县也是评剧【刘巧儿】原型封芝琴的家乡。
据介绍,庆阳市司法局打造富有地方特色、赓续红色法治精神的「巧儿说法」法治品牌,讲解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身边的法律顾问」。依托「巧儿说法」品牌,当地组建「巧儿说法」演出队,为群众义务演出130多场(次);同时还组建庆阳市「巧儿说法」律师服务团队32个,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26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