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罗湖区第八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此次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市委七届九次全会部署要求,总结区委八届五次全会以来工作,研究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动罗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勇当先锋。会议听取了区委书记范德繁代表区委常委会所作的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深圳市罗湖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列、勇当先锋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
时序轮替中,奋进者的身姿始终不变;历史坐标上,改革者的步伐始终清晰。会议对全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要求,要深刻认识广东、深圳「走在前列」的责任使命,按照「勇当先锋」的目标要求,加快创建「三力三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体现新担当、干出新作为、展示新气象,为全国全省全市改革开放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高质量发展稳中求进
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强信号」
构建「1+N+X」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体系,制定「三力三区」三年行动方案,出台37项细分领域产业政策,推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个一」工作方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将招商引资作为「源动力」工程,新注册落地企业556家,经济活力持续增强;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增长70.5%,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实施街区精致化建设、市容环境整治行动,加快推进「八园连通」……
区委八届五次全会以来,罗湖锚定创建「三力三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目标,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以「12345」重点工作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稳中求进。其间,清水河总部新城纳入全市「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区」,玉龙填埋场环境修复工程正式开工,大望桥拆除重建工程顺利竣工通车,重点区域牵引带动作用日益凸显,释放出城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强烈信号。
行至水深处,回眸云起时。罗湖,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是深圳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精彩缩影,诞生了70余项全国首创改革成果,不断刷新享誉全球的「深圳速度」和「深圳高度」。这些精彩实践,对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也让改革基因深深根植于罗湖人的血脉之中,成为罗湖最鲜明的标签。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举创新旗。新时代,罗湖用改革开启「二次创业」,通过改革破解发展空间受限、公共服务承压等系列难题。可以说,没有全面深化改革,就没有罗湖的「蝶变新生」。与此同时,作为深圳最先发展起来的城区,罗湖也率先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全会报告指出,要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塑造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罗湖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要继续发挥好党的领导这个最大的政治优势,健全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机制,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为罗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证。
争当「四个先锋」、树立「七个意识」
书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答卷」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罗湖对标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如何爬坡过坎、争先进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唯一出路、根本出路,必须继续依靠改革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争当解放思想先锋,坚定扛起「特区长子」的改革担当。既要立足罗湖、着眼全市全省全国,又要放眼全球,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去布改革新局、谋发展新篇。要健全改革容错机制,树立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鲜明导向,营造支持改革的环境、鼓舞改革的氛围、深化改革的生态,充分激发干部群众的改革热情。
争当敢破敢立先锋,主动锤炼攻坚克难的改革魄力。要以改革激活力、添动力、挖潜力、聚合力、增魅力。要树立产业转型的首位意识,加快实现发展动能新旧转换;树立招商引资的不二意识,为城区发展注入「源动力」;树立资源挖潜的深耕意识,用好用足城区每一寸空间;树立政府运行的经营意识,以最小的财政成本撬动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树立城区管理的精细意识,打造精致精彩精品城区;树立公共服务的质量意识,让民生幸福更可感、更可知、更可及;树立安全稳定的底线意识,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争当敢闯敢试先锋,全力营造奋楫争先的改革态势。要在对标落实上先行一步。在学懂弄通吃透改革精神的基础上,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第一时间把上级的战略安排,转化为自身的具体任务,善于冲锋陷阵、打开局面。要在先行先试上快人一步。激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主动争改革平台、争试点任务、争政策支持、争资源倾斜,以「奔跑者」的姿态把改革推向前进。
争当善作善成先锋,牢固树立唯真唯实的改革标杆。要树立系统思维。既突出重点,抓住改革主要矛盾;又增强整体性、联动性和协同性,以重大战略实施为牵引,带动面上改革的整体落实。要注重改革实效。进一步完善改革考核体系、创新考核方式,用高质量发展成效、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成色,不作「为了改革而改革」的表面文章,不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要注重实事求是。从罗湖实际出发,根据罗湖所需所能,因地制宜谋划推进落实改革,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罗湖特色的创造性、引领性改革。
推进「六大变革」
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改革任务,就是发展机遇!此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实施方案】,从13个领域、60个方面、提出400多条改革措施,形成了未来罗湖改革的「四梁八柱」,重点以「六大变革」为核心,加快流程重构、机制重塑、体系重建,以高质量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效率变革」,进一步深化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和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强化产业投资和空间开发;支持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准入、社会信用、产权保护、招标投标等机制;推动政府物业服务「集中采购、集中管理」改革。深化深港合作,推动民生政务事项跨境通办;落实「五外联动」改革,建立健全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机制;聚焦旅游、医疗等领域,加快引进落地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外资项目;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以产业协作为重点,形成「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区域合作共赢长效机制。
加快推进「动力变革」,进一步健全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以「楼宇集聚、片区集群」为路径,推动传统产业通过科技赋能向高端化、国际化、集群化发展;积极发展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黄金金融等金融业态,创新发展航运保险、海洋保险和航空保险;数字赋能「五大商圈」;以数智、绿色技术升级黄金珠宝产业。以「2+2」产业主攻方向,培育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建设好清水河人工智能集聚区;汇聚资源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商旅文创新应用发展区。加快重点片区、总部集聚区、集中连片区域开发建设;建设跨境数据中心。
加快推进「效能变革」,进一步完善高品质城区治理机制。国土空间利用从增量转向存量挖潜,优化土地利用机制;实施产业空间挖潜、存量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低效用地再开发、国有公共物业集约节约高效利用、集体物业改造等「五大行动」;探索创新老旧小区自拆自建等城市更新模式。搭建基层智治平台,运用 AI+物联网技术打造智慧化应用场景;深化「综合网格+」改革,推动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
加快推进「质量变革」,进一步构建高标准民生服务供给机制。完善就业优先政策,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机会。建立优质均衡的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数智化转型;持续深化罗湖医改,建立医疗集团评价标准。打造社区嵌入式民生服务综合体,推广市场化运营模式;支持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
加快推进「绿色变革」,进一步优化高颜值「绿美罗湖」创建机制。推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推进「山海连城计划」,加快银湖山-梧桐山「两山连通」等生态网络建设;携手香港构建「梧桐山-红花岭-八仙岭」生态走廊;加快深圳水库-深圳河生态区「两山」基地创建;以大梧桐生态融合区为示范,通过市场化路径、产品化运营,丰富高端生态旅游产品供给;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培育碳服务市场。推广绿色消费、绿色建筑、绿色能源;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垃圾分类管理;规划新型能源体系,拓展分布式光伏、光储超充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布局。
加快推进「气质变革」,进一步创新高品位文化软实力提升机制。深挖国贸大厦、罗湖桥等本土红色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涵养独具罗湖特色的改革开放文化、深港文化交融、时尚潮流文化等城区文化IP;依托怡景动漫基地、笋岗工艺美术集聚区,催生「云端文化」等新文化消费场景和新文化产品;以「创意+」赋能旅游、消费、黄金珠宝等传统优势产业;拓展旅游「+低空」「+工业」「+赛事」「+文艺」「+演出」等旅游产品。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张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