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市区夜景。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新华社台北1月23日电(记者陈键兴)「如果真为台湾百姓着想,赖清德上任后当务之急就应设法改善两岸关系。」2024年台湾地区两项选举结束后,岛内媒体、学界、工商界持续发声,表达对两岸关系再恶化将更严重冲击台湾经济的忧心,并向赖清德提出建言。
【中国时报】23日就「赖清德须诚实面对的经济警讯」发表社论,直言台湾出口衰退尤其对大陆(含香港,下同)出口大幅衰退,是一大警讯。文章指出,大陆是台湾贸易顺差主要来源,2022年高达1565亿美元,显见大陆才是台湾经济压舱石,而非美国。两岸关系恶化,台湾对大陆出口与贸易顺差均将持续衰退,台湾经济很难看好。
该报还认为,台湾无缘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也不乐观。随着两岸关系恶化,台湾非高科技产品出口得不到关税减让,将迫使更多制造业外移,形成产业空洞化问题。两岸关系恶化只会让台湾出口衰退、税收减少、外资却步、产业空洞化、社会发展失衡。
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兼任教授林祖嘉日前投书媒体指出,经贸关系在两岸关系中非常重要,多年来大陆市场占台湾出口约四成,占台湾进口约两成,两岸贸易总值约占台湾外贸总额的三成,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过去几年,台湾每年贸易顺差都逾1000亿美元,大陆是最大顺差来源。
林祖嘉指出,赖清德上台后,若无法妥善处理两岸关系,会让两岸经贸往来大幅下降,造成台湾民众所得缩水、产业发展受限、就业减少与薪资停滞等诸多问题。如果真为台湾百姓着想,赖清德上任后当务之急就应设法改善两岸关系。
岛内媒体报道说,台湾工商界忧心两岸关系再恶化,希望新当局能缓解两岸关系,想办法保住【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台湾商业总会主席赖正镒提出7项「建议优先推动政策」,第一条即「要赶紧缓解两岸紧张关系」。他说,2023年台湾对大陆出口高达1522.5亿美元,进口约717亿美元,顺差约805.6亿美元,而台湾去年整体贸易顺差同样约为805.6亿美元,若少了大陆的顺差额,台湾贸易恐转为逆差。「建议两岸继续在‘九二共识’下,维持和平稳定交流。」
赖正镒谈到第二条建议「加速贸易谈判」时说,两岸应借重ECFA的基础,ECFA不能中断,还应在早收清单上继续扩大谈判,台湾绝不能放弃大陆14亿人口的市场。他还建议当局开放两岸团客观光,吸引陆客来台。
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许舒博表示,两岸经贸依存度有三成多,台湾难以加入CPTPP等,若又失去大陆市场,经济、税收将受到冲击。
台湾工商协进会理事长吴东亮表示,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也有不少台商在大陆投资,如何妥适处理两岸关系与ECFA,是摆在新当局与工商界眼前的议题,建议新当局「多跟业界讨论,多倾听业界声音」。他提出六项期许,其中包括「降低两岸紧张情势」「恢复两岸对话机制」等。
台湾「三三会」理事长林伯丰表示,选后两岸关系走向,是企业界最忧虑的议题之一。两岸之间不能没有对话空间,而两岸要对话,就要重建沟通管道、尽速恢复两会协商机制。
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苗丰强表示,台湾在政治、经济、社会、产业结构、基础建设上面临各项挑战。盼新当局实实在在面对产业经营困境,协助解决问题。让百姓可以安居乐业,是大家共同的盼望,也是主政者应有的作为。
台湾工业总会透露,有会员厂商反映,台海紧张局势已引起外界对台湾供应链安全性的重新评估,不少跨国企业在商业合约中加入「台海条款」以规避风险。因此,该团体建议新当局上台前召开涉及两岸议题的会议,凝聚共识,建构可与大陆对话、确保台海和平稳定的政策路线。
台湾工业总会的调查显示,台湾产业界对民进党当局各项两岸政策的满意度低于一成。其中,对「反渗透法」、修法增订针对大陆的「经济间谍罪」以及「关键人员赴陆审查机制」等,满意度仅9%,产业界认为当局相关法规定义不明,已干扰企业正常市场运作;对于民间团体赴大陆交流与参访、通过民间单位协助处理两岸经贸事务等,产业界对当局的满意度仅10%和8%,且不满意度过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