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第二场选战已拉开帷幕,是国民党的翻身仗,还是民进党的二连胜?

2024-01-23新闻

1月13日的领导人选战刚刚打完,岛内立法机构的第二场选战又拉开帷幕。

民进党虽然依靠着相对多数,在「比烂」的情况下拿走了岛内领导人的位置,但在本次立法机构的席位争夺中,民进党可谓「大败亏输」,失掉了多数党位置。

而且这次立法机构选举中,民进党内部最大派系「新潮流」的损失是最为惨重的。本届「立委」选举,国民党拿走52席、民进党拿走51席、民众党拿走8席,剩余2席为亲国民党的无党籍人士。

也就是说泛蓝阵营掌握54席优势,而在民进党本届落选的「立委」当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出身「新潮流」派系。

以桃园市来举例子,本次选举后,该市两席民进党新系「立委」均落马,包括郑运鹏和黄世杰都是连任失利。舆论认为本届选举新系除了南流稳住,中流和北流皆遭受重创。

类似新系「立委」逼近「团灭」的情况,在台中市也同样出现了。

该市蓝绿席次版图由原先2比6直接翻转180度,变成了6比2,本来6席现任「立委」当中有4席是新潮流系,如今只剩下蔡其昌、何欣纯成功连任。蔡其昌头顶「副院长」的头衔,但最后仅以不足8000票的微弱差距险胜。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连任都差点不保的蔡其昌,就是现在绿营派出和游锡堃组团,跟国民党在「立院」掰手腕,竞争立院院长的人选。

他们的目的是让「游昌配」继续连任,掌握岛内立法机构。

而「新潮流」是目前民进党内最为势大的派系,因为成员对外不透明且官官相护、弊案频出在岛内饱受诟病,在竞选期间不止一次被柯文哲、侯友宜讽刺为民进党在搞「黑帮政治」、「部落政治」。

但因为岛内选举的畸形现状,以及新系的高度组织性,所以最后这个「黑社会」依然帮赖清德拿下了选举。

但选举结束之后新系也被迅速卸磨杀驴,赖清德本人在当选之前,被看做是新系的门面,还有「台独金孙」之称,但当选之后就立刻和新系切割,公开表示退派系,恐怕很大程度上是看到了民进党前路坎坷,为接下来的「立院」恶斗做准备。

「新潮流」派系被大幅削弱也印证了岛内「下架民进党」的呼声越来越大的总体趋势,让赖清德当选的这个最终结果,在民进党失去立院多数党地位这件事的大背景下被衬托得愈发像一场闹剧。

岛内一些评论人士称妄称,这次选举证明了岛内所谓的「民主的成熟」,标榜「立院」和领导人阵营的分裂、「立院」本身的分裂更能凸显「制衡」的精髓,但这种说法很明显是被形式主义洗了脑。

所谓「制衡」「民主」这些词看着光鲜亮丽,但归根结底要落到反映民意,为老百姓做实事解决问题上。

而从岛内这一场名为「选战」实为「闹剧」的政治表演来看,这一点蓝绿白三党是一个都没能力做到。

无论在领导人选举中还是立院争夺中,岛内三党都没有一个拿到半数支持,反映民意自然也就无从提起。

立院也必定因为蓝白绿的激烈内斗成为「战争泥潭」,能够落地的方案是一点拿不出来,口水仗倒一定是多得很。届时岛内老百姓也别看其他娱乐节目了,每天看三营立委「扯头花」就够了。

目前「立院」的现状是泛蓝阵营以54席占据多数优势,但距离57席这个过半的水位还剩三席。

民进党的位置是51席情况也差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民众党拿走的8席将成为最终决定立院方案走向的「关键少数」,站哪方,哪方就赢。

所以现在民众党成了香饽饽,而柯文哲则成了蓝绿两党的拉拢对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游锡堃呼吁民进党考虑「绿白合」。桃园市「新科立委」牛煦庭也要求国民党要把「态度」做出来,把自己最好那一面呈现出来。

但从柯文哲现在的表现来看,他暂时没有很明确的「蓝白合」或者「绿白合」的倾向。

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柯文哲表示自己不会固定选边站队,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选哪边。

这其实就是他在对蓝绿「开价」,想要看看对方能够亮多少筹码来拉拢自己。这样的情况,未来在「立院」肯定会出现不止一次。

而2月1日所谓的「立院院长」选举,就将是蓝绿各自展现自己拉拢柯文哲效果的第一次尝试。所谓「立院院长」,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

说重要主要是因为两点。一来,这个位置有为「立院」设置议程的能力,可以把不符合自身派系利益的提案无限期押后。

二来,这个位置有一张「关键票」,如果不同派系的「立委」在某一议题上僵持不下,出现一半对一半这样的极端情况,那么议长将有权利做出最后的决定。

这个功能放在「立院」有占据绝对多数的第一大党的时候显得比较鸡肋,但在三党皆不过半的当下就很值得重视了。

说不重要,是因为归根结底,无论是之前领导人的选举,还是当下「立院」的选举,本身都是一场闹剧。

对内没办法反映岛内多数民意,对外则更无法影响两岸大局。其性质比起「大选」,恐怕更接近于「模拟联合国」。最大的意义在于观察未来岛内政局走向已经让全世界看一看美西方推崇的所谓「民主选举」能够「拉胯」到什么程度。

那么谁能在这场岛内的「模拟联合国」中赢得胜利呢?这个问题目前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之前柯文哲就和蓝营走得比较近,蓝营本次推出来竞选院长的「大将」韩国瑜本身和柯文哲私交甚笃,在拉拢柯文哲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两人身上都有共同的「草根」标签,所以支持者的重合度也比较高。

之前地区领导人选举期间,还一度闹出过柯文哲试图拉拢「韩粉」扯国民党后腿的情况。

所以按道理来说,这次「立院院长」之争,蓝白再「合」一次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国民党在落选之后找人「背锅」的时候,把矛头直接对准了破局的「蓝白合」,已经引起了民众党内的不满,也给了柯文哲趁机和韩国瑜「切割」的借口。

韩国瑜搭档江启臣宣布参选正副「院长」后,曾公开喊话称,如果柯文哲愿意携手合作,那么「副院长」非他莫属,一时间「蓝白合」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柯文哲如今拿着国民党这次找替罪羊,攻击「蓝白合」的事情当口实,直接端起了架子,称自己不愿意沦为蓝营内斗的牺牲品,成功回归到了左右逢源的位置上,一套连招相当丝滑,也让「立院」的选举平添变数。

但总的来说,未来几年,「乱」必然会成为岛内政治斗争的主线。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拉锯、立法机构内部不同派系的拉锯都指向一个结果,那就是岛内政治走向「空转」。

而这对于大陆来说,未必是件坏事,毕竟正是岛内政客不断刷新的「下限」,才能凸显大陆为民谋利、为民担当的「上限」,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岸人民呼吁统一的心情只会来得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