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好消息是极卷的2023年已经过去了。坏消息是,更卷的2024年又来了。
数日前,2023年亏损100多亿元的蔚来继续迎难而上,推出不走量,只加声量的光环产品ET9,旨在进一步坐实豪华地位,并为2024年推出的亲民子品牌腾出施展空间;两天后,华为发布堪比迈巴赫GLS的旗舰SUV,余承东说「问界M9创造了全球高端车的奇迹」;又过了一天,作为首家真正下场造车的互联网企业,小米汽车逐一向车圈前辈「诚挚」致敬,但看完产品,保时捷哭了、特斯拉麻了,除了「米粉」,大家都意兴阑珊。
小鹏X9,新年第一卷
热闹未过,2024年的第一天,小鹏汽车抢开头炮,小鹏X9正式上市,价格35.98万-41.98万元。
不得不说,同样是新势力,造了10年车的企业和刚造车的企业,对于产品的打磨和用户思维的理解确实有差距。前者着力于深挖使用场景,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而后者则大部分采用拿来主义,进行零部件拼装。
小鹏X9属于前者。
比如,在X9出现之前,人们见识过SUV后排座椅放平,但没见过MPV第三排放平。它还不是简单的放平,而是通过一套折叠、翻转的操作,完全与地板齐平,融为一体。由此,小鹏X9可在大7座MPV和大4座之间无缝切换。
小鹏汽车认为,7座MPV不可能一直有7个人座,更多时候还是2-4个人乘坐。在后面这种情况下,一个超级大的后备箱加上4座的布局,X9就变成了一台超大4座SUV。有多大?可以放进15个高尔夫球包、5辆自行车或29个登机箱。
说到这里,也不难解释为何小鹏X9没有采用传统MPV的平头和方正后尾箱的设计,而是采用子弹头与溜背式尾部线条,就是为了减少一分MPV感,增加一分SUV感。
再比如,小鹏X9首次在车内采用「中央空调」概念。家庭出行难免各有各的需求,有人害怕空调直吹脑袋,有人不喜欢背部受凉,而当前车内空调都是出风口直吹的形式。小鹏X9内拥有6,000+微孔的环绕式静感柔风中央空调,让车内有温感、无风感。
小鹏X9还解决了MPV转弯半径太大的痛点。这台车采用了后轮转向,可以实现媲美小型车的转弯半径。这两年MPV产品都在主打「去司机感」,但却没有厂家为MPV的操控花心思,这说明,在大部分厂家的眼中,MPV仍然是一台「司机」开的车,而不是车主自己驾驶的车。小鹏洞察到了这一点,毕竟,X9的目的是「一车两用」。
其他的产品点还包括采用一体式压铸铝车身实现超高扭转刚度,以提高安全性;全系标配双腔空气悬架,增加舒适性;还有智能驾驶、超快充、长续航等优势。而这相比上述「原创」功能点来说,属于常规内卷的范畴。
相比当前动辄百八十万的新势力产品,小鹏X9的定价显得比较诚恳。根据现场公布的信息,X9大定已经突破5000单,「目前我们最大的瓶颈就是产能,春节我想我们不要休息了」。
不过,看似开端良好,但X9这款产品的多面性或许也是一把「双刃剑」。X9对于多种功能场景的兼容性很高,但小鹏汽车现在对它的竞品和真实定位并没有的锚点。一位小鹏高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开发X9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竞品,我们更希望它是一个不一样的东西,是一个大空间的MPV或大四座MPV,定位比较泛。」何小鹏本人则「更希望它是一个SUV」,并表示「给我一点时间,我来打打SUV」。
发现问题所在了么?产品端是放飞自我了,但将难题留给了营销端,模糊的定位将给传播营销工作带来困难。竞品分析作为传统车企开发产品的必要环节之一,决定着后续一系列的市场跟进动作。模棱两可的定位导致的结果或许不是「既要又要」,而是「既不也不」。
从这方面来讲,小鹏X9当前的传播口径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绝处逢生
如果时间回到一年前,很难想象小鹏汽车会有这样的信心。
回顾2023年,相比理想的一骑绝尘、华为的遥遥领先、蔚来的负重前行,小鹏汽车正在经历绝处逢生,为自己的组织漏洞填了一年的坑。
庞大组织发展的过程总是符合熵增定律,在没有外力干扰下,事物总是从有序向自由无序发展。而小鹏汽车短短数年内从几百个员工增长为拥有1.5万名员工的大型企业,难免像打了药的水果一样,看着卖相水灵,果实却未必饱满。
问题出现在2022年9月,老款小鹏G9上市失利,公司月销量接近腰斩。一款代表着公司最高技术水平的杰作,缘何成为了将公司拉进深渊的巨锚?那是因为这枚巨锚上堆积了不少毫无用处却增加重量的寄生物。
借此机会,何小鹏终于决定立刻开启本就在酝酿的组织架构调整,进行降本增效,并将权力集中,提高决策力。
2023年初,新能源车补贴退出,本以为车企新能源产品都会涨价,没想到一波价格战轰然而至,赔本赚吆喝的风潮席卷,直接把还未站稳的创业公司们吹得东倒西歪。
2023年1月,理想汽车销量突破15000辆,小鹏销量5218辆,蔚来8506辆,哪吒6016辆,零跑暴跌到1139辆。除了依靠「押宝」增程车成功的理想汽车之外,包括小鹏在内的新势力销量都崩了。
何小鹏在X9发布会上回忆说,那段时间他不愿意坐飞机,因为一直碰到认识自己的人。「有一次,一个人问我是不是小鹏总,我说‘是的’。他说,‘你好,我是你的股东,你要加油啊’!」说到这里,何小鹏一脸无奈。
1月30日,小鹏汽车进行了改革中最大胆的举措——前长城汽车「二把手」王凤英正式加入小鹏汽车。
她的加入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整肃供应链,有供应链的地方就有腐败,汽车行业这么长的供应链可以想象。二是优化渠道,整合兼并销售大区。
这位车圈铁娘子深知供应链中每个环节的成本和「灰色操作」等细节,上任后大刀阔斧地改革。官方财报数据显示,小鹏汽车2023年第一季度的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相比2022年第四季度减少了21%。
杂七杂八开支减少了,减少的费用都用在了研发上。2023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研发费用达到13.0亿元,比2022年第四季度增加了5.3%。
去年上半年,小鹏汽车最重要的车型无疑是小鹏G6。G6采用扶摇架构,是国内目前唯一量产的前后一体式压铸铝车身,并整合了CI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50%的综合研发成本、缩短50%智能体验迭代周期、提高300%极速OTA效率。
可以说,从制造工艺到产品力本身,小鹏G6都是冲着爆款去打造的。它对于小鹏的意义也不言而喻——要么涅槃,要么沉没。
吸取了G9的教训,G6上市时的配置简单明了,3种续航,总共5个配置。20.99万元起的价格,更是直接在Model Y面前掀了桌子。
当时,小鹏G6刚开卖72小时,就收到了超过2.5万张订单。截至目前,G6单月销量最高8750台。虽然未达到何小鹏口中的「月销一万辆」的目标,但也算差强人意。
3个月后,小鹏乘胜追击,推出新款G9,同样采用简洁的SKU以及亲民的价格,并将其最引以为傲的NGP功能进行了标配。这无疑掐中了用户的爽点。
从G6到新款G9,可以发现小鹏汽车的性价比更高了,给配置更慷慨了。有人说,这是小鹏赔本赚吆喝。也有人说,这是小鹏通过扶摇架构的应用以及组织架构调整,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鹏的运营成本。
但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应该说,小鹏汽车的确是在「赔本赚吆喝」,只是通过降本增效,它可以少赔一点。
小鹏三季度财报印证了上述观点。小鹏汽车在2023年第三季度的营收超85亿元,环比增长68.5%,产品交付量超过4万辆,环比增长72.4%。但净亏损出现了38.6%的环比增长;汽车毛利率为-6.1%,较上年同期下降17.7个百分点。
如何盈利是小鹏汽车市场地位回稳后要考虑的下一个问题。
解决的思路很明确,但执行起来不简单。首先是通过高性价比车型保住市场,分摊成本;二是在比对手更擅长的领域发力,比如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无图智驾」,再比如,采用子弹头和溜背式这种「非主流」设计的MPV车型。
这些,都是小鹏「烧干CPU」努力想出来的增量技术与差异点。而从价格上看,小鹏X9起步价35.98万元,相对品牌自身而言是想实现品牌向上,提升销售利润。但在腾势D9、极氪009等较为成功的电动MPV面前,小鹏X9作为后来者的压力不小。
最后
在小鹏X9上市的同时,小鹏汽车也例行公布了上月销量。
2023年12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20,115台,同比增长78%。2023年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141,601台,同比增长17%。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小鹏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达400,311台,突破40万台交付里程碑。
过去的一年,是小鹏汽车起死回生的一年,现在看来小鹏的销量逐步企稳。但接下来,以「高新技术」标签自居的小鹏,在这个硬件逐渐拉齐、技术边际效应降低,人们只记得住「金句」,却记不住产品的时代,如何再次突围?何小鹏的答案是,「相信‘相信’的力量」——这不,又是金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