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孩子新学期总是承诺这个学期会好好学习,但学习热情总是三分钟热度,怎么办呢?

2023-02-13新闻

任教于高中。

先说点题外话……这个问题,让我突然想到好久以前带学生做过的一道诗歌鉴赏题,问的是「情感」,题干大概是「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一类的。

答案其中有一个点是:「对前路的迷茫、踟蹰」,很多学生都没有写出来。

他们还有点费解:「诗最后不是写了「莫踟蹰」吗……」

我说:「是的,这句「莫踟蹰」是对谁说的?」

学生说:「对自己说的 。」

我说:「那,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对自己说「莫踟蹰」? 正是在他内心充满迷茫的时候,才需要告诫自己,不要迷茫,只管前行。

就像我们以前学韦庄的词,「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他也说「不要还乡」,但那能说明他不想回乡吗? 咱们学语文,也是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听一个人说了什么,需要听到话的深层次,而不是停留在字面意思上。

再比如, 什么样的学生会在内心告诫自己:「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真正的学霸会这样吗?

学生说:「哈哈哈,学霸不会。」

我说:「没错,因为对真正的学霸来说,「好好学习」不是一件需要提醒自己的事情,而是像吃饭喝水一样天经地义,成为了他们习惯的一部分。当然,真正的学渣也不会这么提醒自己。 只有当你想要好好学习却无法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时,只有当你对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状态不满意,下定决心想改变时,你才会发出「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的感慨。

你的决心会起效,但起效时间不好说,大概率会坚持一段时间然后反复,然后再次自我谴责,再次下新一轮的决心……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

正是因为我们内心始终有坚持向上的信念,所以我们就算绕了圈子,走了弯路,我们也一直知道自己的方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但也因为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不是天才,才会很容易对枯燥学习的过程感到厌倦,才会有偷懒、有放纵,有三分钟热度,但就算过程反反复复,我们也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大多数人也正是在这个反反复复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之所以当时从一道题延伸出来,跟学生说了这些,大概是因为当时我们班的班主任很崇拜魏书生,也把他那套管理方法照搬到班上来;写检讨美其名曰「说明书」, 让学生消灭「三闲」,即「闲话、闲事、闲思」 ——有一次我无意中瞥见一个女生写的说明书,说 自己已经很努力地控制了,但还是没办法完全消除「三闲」,所以就很自责,状态也越来越不好。

我一直想吐槽的是,没有了闲话、闲事、闲思,人还是人吗?在高中紧张快节奏的高压环境中,如果真的消灭了「三闲」,人不会崩溃吗?谁能真正做到消灭「三闲」,我们班主任自己能做到吗?就算是魏书生,他能做到吗?

我们可以试着尽力控制「三闲」,但真的 没必要因为自己无法彻底消除自己内心的杂念而感到自责或者有罪恶感——别说杂念了,学习本来就是一个长期枯燥反人性的过程,在这个坚持的过程中会有倦怠感,不也是很正常的吗?

在我们这种全封闭高中,学生其实非常需要彼此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埋头苦学,他们的情绪需要有出口,情感需要有宣泄的渠道。人不可能不说闲话,不做闲事,没有闲思,不然就不是人,而是一台机器。

我们自己(老师/家长)也是个普通人,为什么当我们摇身一变成为「教育者」这个角色的时候,就非要希望我们的教育对象变成一台机器,或者是要求他们成为道德和行为上都没有瑕疵的圣人呢?

我家也有个上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每天开开心心上学,开开心心回家,但这绝不是说明他学习状态就很好没有问题,他也是个烦人的小话唠,屡屡在挨打的边缘疯狂试探;让他去学习也总是不情不愿,嘟嘟囔囔,字写的潦草,题做的不仔细……

一般教师对子女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所以我常常都觉得我们是最不鸡娃,最放养,最三分钟热度的教师子女了。

可我觉得还好,因为一个孩子刚进入学校这个大环境的时候,绝不应该有痛苦的感受。哪有学习热情始终积极主动高昂的孩子?三分钟热度,也是热度。对学习这件事,只要不讨厌,不放弃,只要始终对自己有目标,有要求,哪怕常常倦怠,哪怕喜欢偷懒,那也是可爱的好孩子啊。

这学期我在知乎送的笔记本上写了一句话:

「做好自己,静待花开」

做好自己,静待花开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觉得我能做的有且只有: 对孩子耐心陪伴,对学生认真讲课,好好引导;理解他们所有的懈怠、悲伤和三分钟热度,做好陪伴、安慰和支持。

孩子是努力生长的植物,天然就具有向上的力量。他们总会开花的,哪怕每个人的花期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