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生活观察|新规之下,课后服务如何更规范发展?

2024-01-02新闻

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严禁随意扩大范围,严禁强制学生参加,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严禁不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人员进校提供课后服务。新规将于2024年春季学期起正式实施。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地中小学因地制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欢迎,也暴露出一些苗头性的问题。新年伊始,随着课后服务新规发布,一些地区开始部署落实。

课后服务「刷新」校园面貌

来到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第九小学的操场,俨然进入一个白色的童话世界。日常的降雪和正在工作的造雪机,堆出一个大大的雪山,孩子们玩滑刺溜、打雪仗、堆雪人……记者实地感受到冬日课后服务的特色和快乐。

2023年12月31日,沈阳市浑南区第九小学学生在玩雪。(学校供图)

这个东北校园的课后服务课程可不是只有冰雪项目,而是系统覆盖了包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32门课程,包括攀岩、赛艇、非洲鼓、汉诺塔、四巧板、折纸、中式面点等,深受孩子们喜爱。

记者在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走访看到,一些学校在校园内设置了「开心小农场」,孩子们化身「小菜农」忙碌地挖土、收菜、剥叶。课后服务涵盖了创意美术、音乐、器乐演奏、武术、乒乓球、啦啦操和非遗等各种课程,与琅琅书声相映成趣。

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聂庭芳介绍,长沙把课后服务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规划,整合学习指导、德育、体艺等7大类71小类的拓展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网上选择课程,自动生成个人课后服务课程及时间安排表。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以课后服务为契机,利用区内科研机构、高新企业聚集的优势,设计企业研学课程,让学生走出校园,切身感受前沿科技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应用场景。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在「双减」背景下做科学教育加法,课后服务科技类课程聚焦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开设无屏实物编程、机器人、无人机等课程,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

从「一班一特色」到「一生一案」,除了各类特色课程满足孩子的兴趣爱好外,多地学校利用课后服务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提升、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缺补差,指导学生尽量在校内完成作业。

「以前孩子放学早,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真的很不方便,课后服务给广大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便捷。」长沙学生家长何女士说。

「五禁」让课后服务不偏离初衷

随着「双减」政策实施两年多来,课后服务工作受到普遍欢迎。但与此同时,有的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走偏」的苗头。比如把「课后」服务延伸到午休、晚自习、周末甚至寒暑假,课后服务的内容出现新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不得不参加,反而增加了学生额外的学习时间,变相加重课业负担。有些地方课后服务政策在小学落实得不错,在中学却「变形」。

有些学校利用课后服务的「幌子」,照顾关系户,把不符合资质的机构引入学校,看似第三方收费,跟学校无关,实则「搭车」收费,将午托、晚托也涵盖在内。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无屏实物编程课程。(学校供图)

部分教师和家长对政策认知存在偏差,有教师认为课后服务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也有不少家长理解课后服务就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看重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以及作业辅导,而忽略课后活动的开展以及兴趣的培养。

长沙市实验小学校长王云霞说,由于课后服务是个新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具有一定模糊性。新规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课后服务的时间范围和内容,特别是把早(午)托、晚自习及周末排除在课后服务之外,明令禁止在课后服务时间刷题、讲授新课和集体补课。

事实上,为避免课后服务「走偏」,部分地区已有探索。针对课后服务可能出现的乱收费问题,广州构建「基本托管+素质拓展」的课后服务模式,基本托管部分落实财政补贴,素质拓展部分按公益普惠原则收费。

长沙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规范市直中小学课后服务经费使用的通知】,明确可以付给教师适当的报酬,并制定了校内教师和外聘教师的课时补贴发放标准。

针对引入第三方机构可能出现的乱象,广州一些区建立课后服务机构遴选机制或第三方社会机构评估退出机制,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督。如天河区建立「民主商定—签订协议—公示」流程;荔湾区不定期通过数据核查、实地调研、推门听课、走访座谈等途径,评估课后服务质量;黄埔区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满意度评价。

汇聚多方力量 完善管理机制

五个「严禁」出台后,多地教育主管部门第一时间下发了文件,并在公众号转发。一些学校已迅速展开「自查」。大连市中山区第三十三中学校长李代君说:「通知出台后,我校即刻比照通知内容,着手五个‘严禁’要求的自查。仅本学期来看,我校94.7%的学生参与了课后服务,困难减免率5.9%,其中艺术、体育、心理、德育、劳动每月课时占比35%。」

广州市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利用课后服务的契机,探索学科跨界、五育融合实践。(学校供图)

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虽然课后服务在全国中小学已经「百花齐放」,但是要行稳致远,还需要参与课后服务的老师和广大学生家长进一步统一和深化对课后服务的认识,把开展课后服务作为育人契机,建立新的教育观、学习观、学生观。

沈阳市浑南区第九小学校长侯明飞等表示,为确保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开展,相关部门应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包括为学校配备足够的师资、教学设备和场地等,以及为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提供合理的报酬。

多位教师和家长建议,要确保新规有效执行,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包括教育部门定期检查、学校内部自查以及鼓励社会监督等。对于违规行为,应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记者:郑天虹、王莹、谢樱

编辑: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