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各地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上,民营经济再度成为热词。
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对支持民营经济作出新表态,从优化民营经济服务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民间投资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新举措。代表委员们也对进一步提振民营经济信心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多位代表委员提出,支持民营经济政策发力,仍需在精准落地上下功夫。「一揽子政策」不可能同时解决所有问题,需进行具体配套政策的精准设计,着力完善支持民营经济政策体系。只有接地气、满足民营企业现实需要的政策才能产生预期效果。
持续优化民营经济服务机制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去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同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体现了国家支持民营经济的决心。
今年年初第一个工作日,国家发改委在福建晋江召开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再度释放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
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密集表态,再度给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比如,广东省表示,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只能壮大不能弱化,各级政府要亮明态度、毫不含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枝繁叶茂」。浙江省明确,推动政商交往正面、负面和倡导清单落地落细,积极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建立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及时回应和解决民营企业的呼声和诉求,让民营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
多地围绕持续优化民营经济服务机制提出了一些细化务实举措。浙江省明确,推动民营经济32条政策精准落地。围绕促进「两个健康」,全面落实「3个70%」「3张项目清单」「7个不准」以及政府无拖欠款、浙江无欠薪等举措,建立定期检查评估、动态调整优化机制。
山东省提出,持续优化民营经济服务机制。深入实施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上出实招、求实效。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完善涉企政策征求相关利益主体意见机制,做好涉企政策废改立工作,优化融资环境,创新金融伙伴机制,加大民营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和儒商精神,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加大民营企业家培养培训力度,让广大企业家放眼世界、扎根山东、安心创业。
重庆市表示,完善惠企强企政策,健全科技创新、数字转型、绿色发展等赋能民营企业发展机制,实施新版减负清单,加大融资信贷、场景应用、库存消化、能源保障等支持力度,推动政策精准对接、直达快享。完善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健全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
鼓励投资优化营商环境
民间投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也是提升投资质量、增强投资活力的关键力量之一。去年以来,随着支持民营经济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民间投资出现边际改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民间投资下降0.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9.2%。
今年多地进一步细化促进民间投资举措,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让民间资本有得投、投得好、进得来、退得出。贵州省明确,将建立全省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四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等产业基金支持民间投资项目的资金占比不低于40%。
浙江省提出,推动民间投资较快增长。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及时打通审批、供地、融资等堵点卡点,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扩大产业投资、参与基础设施投资,让社会资本真正「有得投、放心投、投得好」。
山西省明确,每季度向民营企业推介产业链供应链项目、补短板项目、完全使用者付费的特许经营项目,鼓励民营企业以独资、控股、参股等形式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畅通民营企业贷债股融资渠道。推动中小企业规范化股份制改造,加快挂牌上市。
促进民间投资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在打造营商环境方面,今年将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150项任务措施,健全「政会银企」四方合作、企业圆桌会等交流沟通机制,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以更大力度帮助企业减负增效、以更快速度回应企业诉求;深入清理妨碍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隐性门槛和壁垒;探索一批衔接国际通行规则的创新举措。
湖北近日发布了【深化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五大行动」工作方案】,明确到2024年底将「一事联办」主题事项扩展到55个,三大都市圈「一圈通办」事项累计达到2700项以上。推动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应用全覆盖,扩大「免证明」领域。
海南省政府负责人表示,2024年,海南将顶格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规范涉企收费,大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促进民间投资企稳回升。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完善企业反映问题「接诉即办」机制。
仍需在精准落地上下功夫
从中央到地方推出的一系列举措大大提振了民营企业的信心,但政策真正落地见效还面临着一些难点。
湖北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庄光明表示,受内外复杂多变经济环境影响,民营企业信心不足问题一定程度存在,基础设施等领域仍然存在对于民营企业的隐性准入门槛,政府采购、市政工程、招投标项目等对民营企业的资质、规模、经验和实力要求较高,中小民营企业难以进入。民营企业应收账款拖欠问题反映较为突出,有企业反映,生产成本较高挤压企业利润空间,社会上一些质疑声音动摇民营企业投资信心。
浙江省政协委员徐珺婷提交了【打通民营经济发展扶持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提案。她表示,2024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协同发力,全方位、多层次、多批次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壮大发展的政策。但民营经济发展扶持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完全打通。一些政策还没有精准落地,具体表现为「政策宣贯」不够到位,「政策留白」较为显著,「政策实效」有待提升。支持民营经济政策发力,需要在精准落地方面下功夫。
徐珺婷认为,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既有形势突变所带来的生存压力问题,也有政策设计不够优化导致的问题。「一揽子政策」不可能同时解决所有问题,需根据行业特点、企业规模、业务类型等进行具体配套政策的精准设计,着力完善支持民营经济政策体系。只有接地气、满足民营企业现实需要的政策才能产生预期效果。因此,在设计配套政策时,需要更多地倾听企业真实需求,直击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增强政策的引领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广东省人大代表王斌也提到,建立对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常态化跟踪分析机制,有利于为不同企业阶段、不同赛道的企业提供精准的要素支持。他还表示,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要破除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隐性壁垒。很多人工智能企业都提到了参与政府投标感受到「门槛」太高,建议破除政府采购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差别化门槛,降低包括商业业绩在内的多种限制,保障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合法权益。
福建省人大代表林国镜表示,受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影响,民营企业发展也面临不少的困难。对此,他建议建立完善民营龙头企业培育库,实施「一企一策」综合扶持政策,根据年营业收入、税收贡献情况,给予企业更多奖励扶持;坚持集群式发展策略,支持民营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
上海市政协委员王森提到,实践中,一些部门仍然存在对民营企业设置不合理准入限制的情况,特别是在重大科技创新任务上,民营企业仍然处在「看得见、进不去」的阶段。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
他建议,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政垄断和隐性壁垒,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同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