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KF-21战斗机于2022年7月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经过多年的努力。这款隐身战机目前与土耳其的KAAN齐名,是除了中美俄之外唯一进入试飞阶段的机型。与KAAN相比,KF-21的表现要好得多。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KF-21推出了6架原型机并参与试飞。不仅如此,它还顺利完成了一系列测试,包括最大速度、导弹发射和空中加油等。因此,在许多媒体的眼中,KF-21已经成为中国歼-35未来出口的有力竞争对手。
第六架原型机,于去年七月完成首飞。
事实上,近年来,中巴联合研发的「枭龙」和L-15,在国际市场上多次与韩国的FA-50进行竞争,虽然并未获得太多胜利,但也不能否认FA-50在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陪跑的地位。同时,韩国近几个月间成功从中东国家获取了一些订单,涉及防空导弹和战术导弹,而并非像外界预期的那样向中国采购武器。总的来说,中韩在军事装备出口领域的竞争逐渐加剧,尤其是价格较为优惠的韩国装备,受益于与欧美武器技术标准的深度融合,近年来表现不俗。特别是获得了波兰逾百亿美元的大单后,外界普遍预期其有望超越军售增长停滞的俄罗斯,以及表现不佳的德国,在2023年全球军售排名中至少能跻身第四。在这种背景下,韩国全力推进KF-21的发展,也并非令人意外。
K-2主战坦克已经移交至波兰方面。
然而,其他国家对KF-21的态度目前较为保守。印尼作为唯一参与投资的国家,曾多次反复其立场。几天前传来消息称,他们只愿意支付研发费用的4.4亿美元,相比之前的预期要低得多(目前已支付了2亿多美元),大约只有之前预计的三分之一。韩国对印尼的立场不断变化也令人痛苦不已。他们曾数次考虑重新分配任务,即使可能会承受一些损失,也要解决印尼这个不稳定因素,但迄今为止都没有取得任何结果。目前,唯一下订单购买KF-21的是韩国空军,他们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购买40架,作为与F-35A搭档的低端机型,以填补装备空缺。为此,韩国特地于本月9日组织了2架KF-21和12架F-4E编队飞行,预示KF-21将接替F-4E的任务,以确保机队规模的稳定。
KF-21和F-4E组成编队进行飞行。
经过国际军火市场的洗礼,韩国航空工业显得更加成熟。虽然KF-21的发展计划并非完美,但确实是踏实前行的一步。与印度不同,他们没有贸然定下一个高端目标,然后花费几十年去验证其可行性,最终只能靠着虚张声势过关。唯一的问题在于KF-21的非隐身弹仓设计过于独特,导致外界一提起KF-21,就会摇头。从技术角度来看,隐身战斗机的隐身性并非只依赖于单一设计因素,包括外形、隐身涂料、结构、红外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达到顶尖水平,才能真正做到隐身。KF-21虽然看似只是少了一个隐身弹仓,但实际上各种细节都没有完全到位,因此单凭增加一个隐身弹仓并不能使其蜕变为真正的隐身战斗机。
半埋式弹仓并未带来太大的隐身效果。
然而,若以不同视角观之,KF-21作为韩国应用部分隐身战斗机技术打造的三代半战斗机,便显得更为合理。以"枭龙"为例,中巴早期只是设计为占领二代后期市场的改进机型,然而经过一系列演变,如今已成为轻量级三代半战斗机。对于韩国航空工业而言,单凭一款FA-50难以满足需求,而直接进军主力战斗机市场又难度较大。因此,推出一款带有隐身特性的三代半战机,不仅能满足国内低端装备需求,还可在全球因装备更新缓慢而出现的市场上争夺一席之地。KF-21试飞速度之快,正是因为市场急剧变化,急需将其投放市场。当然,这也意味着KF-21技术相对简单,至于其未来能否真正转变为隐身战斗机,那就留待时日证明了。
歼-35一直以来都将F-35A视为其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了解KF-21的发展定位后,可以认识到KF-21与歼-35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就像"枭龙"无法撼动F-16主流市场一样,甚至无法与二手F-16竞争,KF-21被定位为低端机型,对于那些考虑采购歼-35的国家来说根本不具备吸引力。一旦KF-21开始量产,它真正的竞争对手将是歼-10CE,同时,备受青睐的"阵风"等机型也将面临新对手的挑战。这对国内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歼-10CE已经有了重要的巴基斯坦客户,而且推出出口型号的多番努力也已经开始见到成果。此外,歼-10CE本来可获得的市场份额并不多,失去了也不值得可惜。对于中国航空工业而言,真正的挑战将在与F-35的未来竞争中展开,这将是一个世纪级别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