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运20B准许出口,脉动生产线公开,涡扇20释产能,机会稍纵即逝

2024-09-17军情

上个月上旬,尼日利亚防长穆罕默德·巴达鲁·阿布巴卡尔来华参加香山论坛的时候,参观了咱们国家的好多防务企业,还看了防务展,展台上有个运-20 的模型,这其实也没啥新鲜的,不过模型旁边的「运-20BE」型号名称倒是挺引人注意的。

咱对外军贸这方面,都知道带「E」是啥意思,像歼-10CE、HQ-16FE、052DE 这些出口型号都有「E」,这字母是「Export」的缩写。运-20BE 这型号一公开,那就意味着咱不光允许运-20 出口,还准许带涡扇-20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运-20B 出口啦。

其实啊,这也不是运-20 第一次在防务展上露面了,就说今年上半年的阿布扎比防务展吧,还有刚刚闭幕的迪拜航空展,运-20 的模型都在那儿参展呢,但这次倒是「运-20BE」型号头回公开亮相。

运-20 出口,可不是摆摆样子哦,这可是实实在在要推进的工作呢!

这比拿模型参展可强多了,你猜怎么着,去年 8 月底,空军直接派运-20 运输机去奥地利参加「空中力量-2022」航展了,这可是这机型头一回飞欧洲腹地参加国际防务展呢!

这次航展是在采尔特韦格机场举办的,这地方离咱中国西部可远了,有五千多公里呢!运-20 飞过去得十多个小时。这次任务不光是要展示运-20 的远航程优势,还得途径好几个国家的领空。这意味着运-20 完全符合国际民航组织的 RVSM 标准,要是没达到这标准,飞机就只能在 8850 米的空域飞,那可就发挥不出大型运输机的远航程优势啦!

RVSM 标准就是让飞机多飞两层,这样航路就不堵了,效率也提高了,地面延误也减少了。具体来说,就是要求飞机通过精确的高度测量,保证飞机和地面、飞机和飞机之间的高度差,这样就能让好多飞机在不同高度层飞了。

嘿,你听说了吗?运-20 这两年老执行跨国运输任务,这说明它肯定是配了高级的高度测量装置和自动驾驶系统啦!

嘿,你知道吗,单机远航程飞行,还得能准时准点降落在数千公里之外的陌生机场,这对导航系统的要求可高了去了!

那架运-20,在当时参展的各国飞机中,是最大的,也是最新的,稳稳当当地站在奥地利「空中力量-2022 航展」现场的正中间。

老外曾质疑:这是中国造的?不会是欧洲组装的吧?难道是飞过来的?飞行员笑答:「中国制造,我们自己飞过来的!」

嘿,你知道吗,现在那运-20可是老忙啦,成天飞呀飞的。这都成了咱国家展示实力、担当责任的一张名片啦!你看,它的足迹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大家都见识到了运-20 的厉害啦!

运-20 都忙着出口了,自己国内够用吗?

嘿,你知道吗?运-20 这大家伙自打 2016 年 7 月 6 号交付列装以来,都已经过去 7 年多啦!这交付总量眼看着就快接近百架了。虽说各个运输机单位的装备量还没到饱和的程度,但你得想想生产和换装的周期啊。就算按照现在的生产速度推进,到 2030 年,运-20 的装备量也该饱和了。那运-20 生产线咋办呢?

到时候要是有出口的需求,产线就能继续开着,还能赚一大笔钱,然后就能给国内军工输血了,这就得提前把出口的事安排好,早点宣传,早点把订单拿回来,这样才能好好规划后面的生产任务。

嘿,你还得想想啊,如果后面要搞运-20 更大的战略运输机项目,那得给新飞机留点儿换装空间吧!

运-20B 真厉害,涡扇-20 加快生产。

运-20A 用 D-30KP-2 发动机,展示了我国航空工业的能耐,让咱国家的大型飞机工程系统集成设计与制造能力上了个台阶,也刚好能满足现阶段的装备需求。不过,这也就是个过渡而已。

现在,换装了涡扇-20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运-20B 已经开始服役了,而且还在加紧进行实战实训。这型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比运-20A 的 179 吨增加到了 220 吨级,运力也从 55 吨提升到了 66 吨,这都得归功于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耗油低的优势呀!

以前运-20A 的年产量为啥在 12 到 14 架之间晃悠呢?主要是受限于 D-30KP-2 发动机供应量少。现在涡扇-20 服役了,国产大型运输机终于进入动力自由时代啦,这就意味着运-20 的产能要进一步提升啦!

这得放多少啊?拿 C-17 运输机来说,过去它能年产 24 架,现在得根据实战任务的需要,预估运-20B 的生产速度会越来越快啦。

嘿,你知道为啥说以前运-20 的产能受限是因为动力不足吗?这从运-20 机体制造的神速就能看出来啦!

运-20立项到首飞 5 年,首飞到服役 3 年,一共才 8 年。C-17 立项到首飞 14 年,伊尔-76 立项到首飞 11 年,这俩要是算上试飞时间,那就更难看了。

运-20 为何能「五年首飞,八年交付」呢?这全靠全数字化设计呀!各参研单位在同一个数字样机、同一套设计基准下,那设计速度快得嘞!协调起来也轻松得很!你猜怎么着,全数字化方案一用,设计周期直接缩短了 40%!

运-20 在生产方面实现了全数字化制造、装配和检测,数字化机加零件占比达到了 90%,跟全数字化设计简直是一脉相承啊!

运-20 牛着呢,机身蒙皮钻孔都实现自动化了,重点关键部位都能自动钻孔!在总装车间大部件对接区,有自动制孔设备,机身对接后,它能绕着机身 360 度自动钻孔。这要是人工干,效率没保障,关键是有些部位人工还够不着,得用专门的辅助设备。统计过,这设备钻孔 100 万个,错误率是零!

嘿!这自动制孔效率简直了!一个人就能干六七个人的活,一分钟能钻出七八个孔来!哪还用得着六七个人工环节啊,直接一次成型!

嘿!你知道吗?现在对接大部件,过去七八个人得干一个月,现在有了自动化设备帮忙,两三个人一天就能干完!

运-20 的机翼老厉害了,特别是那个超临界机翼,贼先进!它的前缘是圆钝的,上翼面比传统机翼平多了,气流到了前缘速度加得少,而且平的上表面让气流速度变化也不大。同时下翼面后缘还有反凹,上下一起使劲,能把高亚音速飞行时的激波阻力给降下来。

这超临界机翼的生产,要是用传统模式,那可太难了!你想想,那复杂的翼面构型,让机翼各个部位的尺寸控制变得超级困难。所以啊,就得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在生产环节就把机翼的相关功能给完整验证了。这就创新出了「模块化交付」模式,生产好的机翼部件直接就能交付总装,快速对接,大部分问题都能在模块化生产阶段给消灭了,这就能让飞机总装的速度更快啦!

飞机制造和船舶建造其实有点像,它们都是通过改变总装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比如,传统的飞机制造用的是「固定式站位装配」,船舶建造用的是「塔式建造法」,效率都不咋高。后来飞机制造领域搞了个「脉动式生产线」,船舶建造领域则搞了个「分段总装建造」,这俩新办法都是通过模块化生产制造来实现的。

运-20 在生产制造时用的是脉动生产线,这跟固定式 站位老一套的搭积木似的总装飞机可不一样,脉动生产线能同时设多个装配站位,一层一层地来,像搭积木似的模块化交付总装,这种模式既有传统站位装配的特点,也有连续流动生产的特征。

大型运输机产线那可是全方位聚焦高效率总装制造啊,各个装配站位之间还有智能移动机器人协助,就连一些特殊岗位人员,都配有外骨骼辅助装配呢!

运-20 这机体,本来生产速度就已经是世界同类型飞机里的尖子生了,现在涡扇-20 一上,它直接进入动力自由时代,那叫一个「如鱼得水」!以后的生产速度,主要就看需求啦!

加紧推进运-20 往外运,这机会太难得了!

现如今,C-17 运输机早就停产了,就算想重启也没戏,A-400M 运输机运力才 40 吨,就一胖中型运输机,伊尔-476 倒是换了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但综合性能还是不如运-20,价格还贵,更要命的是产量超低,8 年才打算交付 14 架,这还不如运-20 没加速生产前一年的产量。

你这要求可真够高的,我都有点担心自己完成不了。不过,我还是想试试,毕竟这是个挑战嘛!你就等着看我的表现吧!

运-20 的买家,不管是朋友还是敌人,都得争取!朋友要交好,敌人更要拿下!毕竟,像运-20 这种战略装备,一旦出口,赚的可不止是单机的钱,还有几十年的维护维修保养利润呢!这还是看得见的好处,还有更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依赖价值呢!只要运-20 一装备,哪怕是敌人,也能变成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