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建造了一艘全球领先的大洋钻探船,名为「梦想号」。这艘船是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
大洋钻探船也称作「海洋科技航母」,目前全球仅有美国、日本和中国拥有这样的制造能力。拥有这种船只的国家,将可能主导全球大洋钻探项目。
为什么要进行大洋钻探呢?因为这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地球,例如海底扩张理论就是通过大洋钻探得到证实的。这还促成了古海洋学这一新兴学科的诞生。通过研究大洋沉积岩,我们对地球气候的变迁、温暖期与冰期的交替、海底深处的生物圈、东亚季风和大陆裂谷等现象有了更多了解。
有些人认为这些都是纯学术的内容,与社会无关,但实际上石油、海底矿产、可燃冰等都与社会密切相关。尽管大洋钻探主要服务于基础科学,各国仍非常关注这些活动中是否能探测到金矿、石油、可燃冰等资源,可燃冰的发现就是大洋钻探的成果之一。
目前,全球仅有两艘大洋钻探船。一艘是美国的「决心号」,服役超过40年,预计2028年退役;另一艘是日本的「地球号」,尺寸是「决心号」的五倍,但日常运营成本高达50万美元,通常只能在浅海作业,计划每年执行6次航次,但因资金问题,在7年内只完成了4次。欧洲则没有专用的钻探船,通常租用船只进行钻探,因此钻探深度有限,平均每两年才能完成一次航次。
中国之前没有自己的大洋钻探船,需要向美国支付年费300万美元,享有一定的航次权益。由于不拥有专属船只,中国很少能独立组织航次,且可上船的名额极为有限。例如1999年,中国在南海的首次大洋钻探仅有3名中国科学家参与。2014年,中国支付了300万美元年费,并额外提供了600万美元资助南海航次,才使得13名中国科学家得以参与,尽管一般船员总数约为28人。
若中国拥有自己的大洋钻探船,就能独立组织航次,甚至加入综合大洋钻探计划的领导层,增强在国际上的发言权,根据国家目标进行更多的探索。例如日本的「地球号」就将研究地震机制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因为日本经常遭受地震威胁。
「梦想号」总吨约33000吨,长179米,宽32米,续航力15000海里,自持力120天,能在全球任何海域进行作业,并具备11000米的钻探能力。这艘船能钻探至莫霍界面,进入地幔,探索前人未及之地,可能会在莫霍界面以下发现更多科学奥秘和地球宝藏。
「梦想号」的建成,将重点用于大洋能源资源的勘查和开采,提供关键的装备支持,成为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和支撑海洋强国建设的核心装备。
此外,过去的大洋钻探项目由美国主导,参与费用高昂,许多发展中国家因负担不起而无法参与。但「梦想号」将为这些国家提供参与地球科学研究的机会,类似于中国空间站向发展中国家开放的方式。
有了「梦想号」,未来中国收集的地球岩芯样本将存放在上海,由国内部门审核后分发给专家或研究机构,这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科学家在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