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军舰时隔22年穿越台海,引发中国大陆的严重交涉,但赖清德未能成功遮掩,岛内有人开始主动撤回支持。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瑞斯确认,9月13日,两艘德国军舰通过了台湾海峡。他表示,「国际水域就是国际水域,这里是最直接的航道」,因此德军选择经过台湾海峡。需要注意的是,上一次有德国军舰经过此地是在2002年,自那以后,德国已经结束了22年未派兵穿越台湾海峡的历史!显然,柏林当局这一冒险举动将对本就不稳定的中德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果然,中方在当天并没有对德方手软,对其施加了一定压力。
在13号的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指出,台湾问题并非纯粹的航行自由问题,而是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议题。毛宁重申,中方尊重各国享有的航行权,但坚决反对任何以「航行自由」为名义进行挑衅或危害中国主权与安全的行为。在同一天,中国驻德国使馆发言人证实,中方已向德方进行了交涉,表达了严正立场,并敦促德方遵守「一个中国」原则,以避免对中德关系造成干扰与损害。
显然,这只是中国方面的初步回应。可以预见的是,为了惩罚德方的不理智行为,并对其他北约国家发出警告,中方可能会采取进一步的报复措施。柏林当局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他们若挑衅,必定要承担相应的代价!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德国不顾中国大陆的强烈反对,仍然选择派兵进入台海,这是否会增强民进党当局挑衅大陆的自信呢?诚然,从某种角度看,德国的最新举动确实可能助长民进党当局的气焰。然而,赖清德可不要妄想利用这一点欺骗公众,以营造出北约集团可以「保护」民进党当局介入台海的假象。实际上,在德军通过台海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已部署了海空力量,全程监视并警戒其行动。据台湾媒体透露,至少有一艘解放军舰艇在距离台湾更近的一侧与德国舰艇同向活动。
明显可以察觉,穿越台海的两艘德国军舰实际上处于解放军的包围之中,赖清德所期望的外部「援助」在解放军面前根本无足轻重。
值得注意的是,岛内的聪明人对德军穿越台海一事的看法,可能会让赖清德感到不快。前台军舰长吕礼诗指出,民进党当局可能将这一行动视为「印太战略下各国的一种声援举动」。然而,他强调,这一行为实际上效果有限,因为如果真的发生冲突,欧洲舰队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抵达台湾海峡,而某些情况下,「远水无法救急。」显然,这位前台军舰长提出的问题是有道理的。考虑到欧洲距离台海较远,希望北约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派兵支援几乎不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