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二战期间,纳粹装甲师在德军的每场战役中都起着关键作用。早期的轻型坦克跑得快,后期的中型和重型坦克火力猛,德军靠着它们在欧洲战场打了不少胜仗。
不过,装甲师可不全是坦克和装甲车这些装甲单位,步兵支援对任何师的成功都很关键,装甲师也不例外。
这些主要掩护、支援坦克的部队,我们叫装甲掷弹兵。因为装甲师的先锋部队里,这些步兵常坐装甲车辆,跟坦克一起进战斗,好快速跟上坦克进攻,给坦克掩护。那德国最早的装甲掷弹兵是咋来的呢?
【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说起装甲掷弹兵,就绕不开德军的闪电战。德军能发明出令人害怕的闪电战,其实和他们的军事传统有关。早在普鲁士时期,军队指挥官就觉得,保持部队的机动性对赢得战役很重要。
从腓特烈大帝时代到一战初期,普鲁士及后来的德国军队都在奉行这一理论。凭借更高的机动性,他们在面对人数更多的敌人时赢得了不少战役。但一战堑壕战的出现似乎意味着德军这一理论的终结,然而,这只是一战前后一系列特殊情况的结果。
在战争后期,技术和战术的新发展让德军能够重回机动战,可一战结束时这些技术还不成熟。
一战后,【凡尔赛条约】限制了德国拥有庞大且装备精良的军队,这使得德国军事高层们对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能保留的军工技术,以及在【凡尔赛条约】不再适用时迅速推进新的技术发展充满了热情,闪电战的创始人古德里安就在其中。
古德里安对坦克发展很感兴趣,因为德国一战时轻视了坦克,这是德国战败的重要战术原因之一。
坦克这个最新武器,各国理解不同。有些军队希望坦克能独立作战,设计时就该先考虑机动性。
而其他国家觉得,坦克在战场上最管用的打法是和步兵相互配合、掩护步兵冲锋。因此坦克不用太看重机动性,应该着重提升防御力,慢点也没事,只要比步兵快就行。
但古德里安觉得这俩理论根本不冲突,坦克能超快地搞乱敌人的指挥、控制和后勤,步兵则能坐在卡车上跟在后面,清扫敌方部队的残部,或者帮坦克排除陷阱和路障。
古德里安的构想经实践不断完善,这些步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他们在 1939 年和 1940 年的德国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德军闪电战离不开装甲掷弹兵】
西班牙内战让德国军队明白,光靠卡车给坦克送步兵在很多情况下不行,卡车在开阔地不如履带式坦克,还容易被敌人火力打。
那就造一种轻便又便宜的半履带装甲车辆吧,这就是 Sd.Kfz.251 半履带轻型装甲车。它在越野方面表现超棒,能跟得上坦克的速度,还能运十名士兵,这就是装甲掷弹兵的由来。
但那时还没有「装甲掷弹兵」这个称呼,德军装甲师中支援坦克的步兵部分被叫做「Schützen」,即普通步兵,和其他步兵一样。
在战争初期,这些步兵专门支援坦克作战,通常以团为建制配合,由四个营组成,一个营通常配备半履带装甲车,另外三个营用卡车。但根据部队具体情况,有时所有营都配备半履带装甲车。到了战争后期,德军甚至把建制从团扩编成师。
这些步兵的训练很严,因为他们要在战场上的关键地方帮坦克,得能适应比一般步兵复杂的仗。打仗时,一般坦克冲敌方阵地,步兵在后面支援。
因为步兵比坦克视野好,所以他们要学会怎么把装甲车用好,啥时候隐蔽、啥时候下车打仗这些都得知道。要是说闪电战的基础是很多能机动的装甲单位,那装甲掷弹兵(那时候还不叫这名儿)就是这些装甲单位里不能缺的润滑油。
欧洲一马平川,德国 27 天就征服了波兰,1 天征服丹麦,23 天征服挪威,5 天征服荷兰……从波兰战役到后期东线战场和苏联僵持,都有德国装甲掷弹兵的身影。
尤其是在法国战役中,装甲掷弹兵配合坦克部队穿越阿登森林,绕过马奇诺防线,迅速推进法国本土。二战时号称拥有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仅仅 39 天就被德国征服了。
1942 年 7 月 5 日,这些部队有了个新名字叫「Panzergrenadiere」,我们一般叫装甲掷弹兵。这名字不光是提醒装甲掷弹兵他们地位特殊,还有个实际作用:从这以后,他们算装甲单位,不算步兵单位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德国军队内部复杂的指挥链条简单了点。
【三、后期的德军装甲掷弹兵:一年不如一年】
差不多一年后,1943 年 6 月 23 日,装甲掷弹兵的规模大幅扩大。东线德军损失惨重,坦克及其他装备的补充变得愈发艰难。而且,从 III 型、IV 型坦克这种简单的坦克,过渡到豹式、虎式这种复杂坦克,也加剧了装备短缺的问题。
把现有的装甲师改成装甲掷弹兵师,就有了新的装甲掷弹兵部队。这些师的坦克通常是 III 型和 IV 型坦克,虽然过时了,但还能用。虽然这些师挡不住苏联的重型坦克,但打打步兵防线、消灭点轻型装甲单位还是可以的。
在 1943 年,装甲掷弹兵的训练勉强跟得上架构和装备的变化,德军装甲师逐渐乏力,装甲掷弹兵来补缺。
但到了 1944 年,资源短缺加上战争持续消耗,装甲掷弹兵师也开始不行了,有经验的士兵越来越少,新兵的训练时间不得不缩短。
资源短缺使装甲掷弹兵训练课程简化,新兵到达后,半履带车和弹药供给也减少,装甲掷弹兵师难以发挥重要作用。
从 1944 年底到 1945 年德国投降,装甲掷弹兵也经历了德军整体的衰退。在整个二战期间,装甲掷弹兵部队的职责范围变化巨大,但基本概念不变:他们是精锐步兵,主要任务是跟上坦克,并与之协同作战。
这个概念让现代部队建设受益匪浅,很多现代步兵部队都有步兵战车,这得归功于二战时德国的装甲掷弹兵。
资料来源:
克里斯·毕晓普的【闪击先锋:二战德国-装甲掷弹兵师】,由敦煌文艺出版社于 2011 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