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美国6代机NGAD项目失败?性能先进但缺钱,战略错误从停产F22起步

2024-09-13军情

2024 美国空军的三个主要计划同时推进 但由于资金问题 导致其处于被动状态 据报道 由于 B-21 成功完成了首次飞行 后续的生产进程至关重要 更加重要的是 这涉及到美国空军三位一体核威慑能力的建立 由于 哨兵 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也同样关乎着美国的核打击能力 也不能出现任何纰漏 节省开支的事情 只能对 NGAD 第六代战斗机项目有所迁就了 有知情人士透露 美国空军的 NGAD 项目实际上已经中止 无法进一步推进 只是之前美国空军不愿意对外公开这一情况

▲NGAD 想象图 图片来源 网络

就在最近几天 美国空军的部长肯德尔向外界正式表示 美国空军将对 NGAD 项目进行新的评估 这种重新审视的表述十分委婉 类似于俄军将赫尔松的撤退称为战术布局的重新安排 所谓的重新审视 是为了降低 NGAD 的开支 并重新思考 NGAD 的进展方向

在成本方面 NGAD 和美国以往开发的任何尖端武器一样 都会面临严重的成本上涨问题 尽管预计 NGAD 将在 2030 年左右完成原型机的研发并开始相关测试 但现在的保守估计显示 到那时每架战斗机的费用至少将达到大约 2.4 亿美元 再加上一系列的通货膨胀和生产能力的因素影响 每架涨到 3 亿美元也并非不可能 这么高的费用 到时候完全能够购买三架 F-35A 战斗机了

▲NGAD 对比 F-22 图片来源 网络

虽然成本高也无妨 NGAD 的作战效能是否能够达到 F-35A 的三倍 甚至是否能够与 F-35 系列形成显著差距 目前都还无法确定 作为美国的下一代战机 亦即第六代战斗机 ,NGAD 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目前依然无法明确说明 实际上 不仅仅是美国 所有计划参与第六代战斗机开发的欧洲国家 如德国 法国 英国和意大利 在关于第六代战斗机应具备何种标准的问题上 依然没有形成共识 目前 各方唯一达成的大致共识是其发动机将采用变换循环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能够根据不同需求调节输出功率 从而实现性能与经济性的最佳平衡 尚不清楚这种发动机在机动性方面是否能与第五代战斗机拉开明显的差距

▲NGAD 到底是否无人驾驶是个巨大争论点 图片来源 网络

关于六代机的诸多技术细节 比如态势感知 电子战能力和信息化程度 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方面肯定会有所提升 但仍然有一个问题 这些能否直接作为衡量五代机与六代机之间代际差异的标准呢 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美国现在抱以很大的期望 甚至在 F-16 战斗机上 都已经试用了 AI 技术 结果是比较成功的 。AI 只能现在在 DARPA AlphaDogfight 空战挑战赛上都已经可以击败人类经验丰富的少校飞行员了 AI 的胜利也仅限于战术狗斗 对于更为复杂的导弹战场面 ,AI 还达不到战胜人类的程度

回顾过去 AI 战斗机的胜利 超越人类的方面完全是拼手 拼反应 拼简单策略决策这样的层面上 但空军对于王牌飞行员的要求 可比这些要复杂很多 AI 这些年在航空领域发展神速 当时还看不到 2030 年就能够完全取代人类飞行员的迹象 对外界而言 这自然不算什么难题 但对于负责美国新一代战机设计的工程师来说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会致命

人类飞行员已经很难在狗斗中赢下 AI 图片来源 网络

想象一下 有人平台与无人平台在许多细节设计上几乎存在巨大的差异 人类飞行员能够承受的飞机过载是有限的 但一旦是 AI 在操纵战斗机 那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过载限制 在无人的平台上 设计师能够彻底排除人类的影响 进行非常大胆的结构和创新 如果六代机被确定为有人操控的战斗机 那么许多设计方案将不得不放弃 对于美国空军或整个美国而言 假如将数百亿乃至上千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一款设计失误的战斗机上 那么就更不用提维持数十年的空中优势了 从此刻开始 美国空军可能会失去优势 完全被竞争对手超越

▲NGAD 可能使用的变循环发动机 图片来源 网络

目前的关键在于 无论美国的第六代战斗机会如何规划超出预算和成本 这一结果已经是毋庸置疑的 在此基础上 肯德尔提出了他自己的第六代战斗机构想 开发一款有人操作的平台 其外观很可能与 F-35 战斗机的缩小版相似 采用单发动力设计 使用可变循环发动机 所有电子设备将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尽管听上去颇为理想 但这一说法在美国内部却受到了许多质疑

攻击 11 图片来源 网络

毕竟这款战斗机除了变循环发动机以外 似乎并没有其他特别之处 而且既然有资金去重新开发一些电子系统 不如在 F-35 现有的设备上进行改进 干嘛非要重新设计一款新飞机呢 即使按照这个计划实施 最终得到的产品也未必比无人机更实用 特别是在不久前 中国披露了对 11 架无人机的攻击后 这种采用飞翼设计的隐形无人机令美国媒体感到震惊 这架飞机未来能够与歼 20 协同作战 可以视为一种五代战机与六代战机之间的衔接 它能够使第五代战斗机展现出更强的性能 一旦广泛投入使用 这套系统完全有可能将歼 20 提升到 5.9 代战斗机的标准 中国空军的策略是先稳固已有的优势 然后逐步过渡到第六代战斗机的发展 这一做法无疑是相当稳妥和成熟的

▲F-22 图片来源 网络

相对而言 美国空军显得极其不成熟 并且行动困难 其实 今天发生的所有错误 与美国当初停产 F-22 战斗机密切相关 。F-22 战斗机的生产线在 2008 年停产 原因之一是其成本大幅超出预算 导致单价过于昂贵 另一方面 美国认为 至少在未来的 20 30 年内 其空军将没有对手 因此预计 F-22 大约一百架左右就足够了 最终没过多久 中国的歼 20 便问世了 根据美国媒体的估计 目前歼 20 的生产总量已经超过了 300 甚至有可能达到 400

停止生产 F-22 对美国空军而言无疑是一个显著的失误 因为 F-35 作为多军种以至于国际妥协的结果 必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对于美国空军而言 这架战斗机也仅仅是勉强能够满足需求而已 曾经所谓的数十年优势如今早已荡然无存 美国之前也曾考虑过重新启动 F-22 生产线的问题 但经过评估后 确定需要 3000 亿美元的资金 这笔资金肯定不会获得美国国会的认可 更别提足够用于制造 600 F-35 如果将大量资金用于重启旧型号产品 势必会对美国第六代战斗机的开发和进展产生重大影响

#图文新星计划# ▲ 20 图片来源 网络

目前 F-22 的可用率逐渐下降 F-35 正在进行大规模生产 但始终无法为美国空军提供跨越几十年的竞争优势 在第六代战斗机的计划中 由于资金不足 美国甚至考虑对其进行削减 显著降低其实力 以避免预算超支 显然 这类第六代战斗机的计划与最初设想的方向已经大相径庭 即便是为第五代战斗机配置相应的无人机伴侣 现在对美国空军来说 似乎也不太容易

美国在空中优势战斗机的发展上 现在已经明显出现了断档的风险 美国历来具备丰富的创新与技术实力 从全球范围来看 它对顶尖人才依旧拥有显著的吸引力 关键在于 尽管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却始终未能获得理想的成果 所有产品都遭遇严重的成本提升 军工企业只关注利润而忽视战略发展 这或许是美国军工面临的最严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