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最近发布的一张退役军人海报因出现了「双发F-35」而遭到广泛批评,目前该图片已被删除,但围绕这一「错误」的讨论还在持续发酵。实际上,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在保障F-35B时强行推行单发设计所产生的后果。
▲瞬间消逝却引发了不小的轰动的海报
尽管许多文献提到,美国国防部将中国的歼-35误称为F-35并放入海报中,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个所谓的「双发F-35」实际上是外界的猜测,强行在F-35上添加了两个发动机的假想图,与歼-35有显著区别。2023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架F-35B坠毁后,当时在野的特朗普对F-35的安全性进行了猛烈抨击,留下了「给F-35装两个发动机」的名言。在「双发F-35」海报出现后,有人认为这是美国国防部为了迎合即将上任的特朗普而特意制作的,但从删除海报的行为来看,这种推测似乎不太成立。总体来看,更倾向于认为这仅是一个意外,制作者并非「憧憬歼-35」或「奉承特朗普」,而是对F-35缺乏了解,随意找了一张所谓的「F-35图片」便使用了。
▲明显可以看出这是基于F-35「改进」而来的。
这类情况其实并不罕见,国内曾多次将「狂风」误认为「飞豹」,将「台风」当作歼-10。老实说,对于不常关注这一领域的人来说,区分这些战斗机的型号并不简单,这并不算什么大事。然而,这一小插曲却在美国引发了较大反响,原因并非空穴来风。2014年,中国正式签约采购24架苏-35SK,消息迅速激起了轩然大波,大家在线上争论不休,并非因为对这20亿美元的惋惜。关键在于,当时歼-20已首飞三年多,并在加紧试飞之下,再花重金进口苏-35SK,实际上暗示了歼-20发展遇到困难,需要先借助苏-35SK来过渡。虽然错误地使用「双发F-35」的假图并不是大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确实存在「双发中型隐身战斗机」,并且即将服役。
▲随着歼-20的服役,苏-35SK的争议反而减弱了。
使用双中推和单大推是中型机动力的两条经典路径。由于兼容F-35B的原因,F-35从一开始就采用了单发设计,这令美国海军十分愤怒,差点退出F-35项目。在全球中型三代机中,单发和双发都有许多,后续改进大多没有实质差异,但F/A-18是个例外。该机早期与F-16竞争美国空军订单,但失败后被美国海军看中,成为F-14A的「助手」。在F-14退役后,F/A-18后来居上,首次统一了美国海军航母甲板,其起飞重量和作战半径等指标甚至超过了早期F-15A,在对外出口时也被定位为略逊于F-15的高端机。
▲歼-35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与F/A-18相似。
换句话说,优秀的原设计使得三代双发中型机的潜力相比单发型号更高,这种情况在四代机上同样适用。然而,现实问题是,在F-35B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F-35A和F-35C对于歼-35已难以保持优势。潜在的担忧被一张意外出现的错误海报激发,凸显了美国隐身战斗机发展的重大失误。此外,近日歼-35在珠海的表演证明了其实力,现实的对比最终导致了如今「小题大做」的局面,很多人因此感到不安。曾经自信无比、从未设想被其他国家超越的美国军队,如今沦落至此,令人感慨不已。当然,现场的苏-57飞行员表示歼-35不如苏-57,也更让人感触颇深。
▲对于美国而言,歼-35所带来的威胁明显高于苏-57。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歼-35终于正式亮相。从展示的情况来看,歼-35整体设计简洁,风格相对传统。沈飞在当年对机动性和高性能的追求失利后,风格转变明显。然而,从外部环境来看,歼-35的设计理念无疑是合适的,国内亟需一款常规且能够快速量产的中型隐身战斗机。而美国正在量产F-35,对歼-35量产的意义理解最深,反应也最为强烈。相比之下,俄罗斯的进展似乎有些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