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兵也能胜岗,底气从何而来
■翟 伟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佳豪
第77集团军某旅演训场,一场实兵实装考核火热进行。
战车疾驰,硝烟弥漫。激战正酣时,导调组给出特情:「某步战车车组遭‘敌’火力打击后减员,现随机抽选一名载员接替车组指挥通信战位,继续执行任务。」
「希望能抽到我!」虽然赵建林只是一名列兵,并且第一次参加演训,但作为载员的他满怀期待。
「由列兵赵建林补位。」消息传来,赵建林信心满满,向班长寇朋表示保证完成任务。
通过指挥方舱大屏幕上传回的实时画面,记者看到坐在车载电台前的赵建林,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各类按键。负责评定的导调组陈参谋告诉记者:「这名列兵的操作步骤准确无误。」
「呼叫指挥所,现进行通联测试。」不一会儿,指挥方舱内传来赵建林的声音。随后,陈参谋接连下达数项指令,赵建林按照指令完成相应操作。最终,陈参谋对赵建林的现场表现给出了「良好」的评定。
「小伙子有一手。」得知车载电台通信是军士训练课目后,记者感到好奇。
「我参加过电台操作专业的基础训练。这次考核,依托标准化作业流程手册,我的操作更加得心应手。」演训结束后,赵建林对记者说。
「你知道一名列兵的底气从何而来了吧?」寇朋介绍说,连队编修了一份10多万字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手册」,凭借这本手册,官兵能够快速掌握不同岗位、不同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要领,缩短了人才成长周期。
「不仅如此,这本手册还涵盖了特情处置方法、装备故障排除等内容,官兵研习后,遇到问题大多能做到心中有数,妥善应对。」寇朋说。
「这本手册挺实用,想必是出自专家之手?」面对问题,寇朋没有回答,而是将手册递到记者手中。
翻开手册扉页,上面编者一栏的打头处赫然写着「寇朋」二字。
「这本手册是由你牵头编修的?」面对记者提问,寇朋腼腆一笑:「这是连队集体智慧的结晶。」至此,记者不免对眼前这名老兵心生敬佩。
一本「作业流程手册」产生的前后
■刁鹏凯 解放军报记者 张磊峰 曹蒙洁 特约记者 李佳豪
第77集团军某旅组织战术训练。黄伟 摄
要想不被时代淘汰,必须尽快完成「进化」
秋夜,在电脑上敲下最后一个标点符号,第77集团军某旅某连一级上士寇朋伸了个懒腰。除了参加连队的日常训练教育,他还担负着一项重要任务——牵头负责修订完善连队「标准化作业流程手册」。
「有时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潜力有多大。」寇朋说,去年春天,连队被上级赋予转型建设试点任务,没想到一开始就遇到了「拦路虎」——
首次实兵对抗,面对完全陌生的条件,曾经的战法打法不管用了。
战幕拉开,部队按照过去的战法展开队形后,「敌人」早已变招……寇朋和战友们最终败北。
走下演训场,寇朋唏嘘不已:「这一仗,我们不是败给了‘敌人’,而是败给了‘过去的自己’。」
这样的结果,让连队官兵如坐针毡。复盘会上,寇朋的发言引人深思:「就像许多从地球上消失的猛兽,如果不能主动适应新环境新条件,就免不了遭遇灭绝的命运。我们要想不被时代淘汰,必须尽快完成‘进化’。」
为了让连队尽快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条件,该旅机关调研后决定,将寇朋所在连队作为试点单位,尽快形成一套适应转型需求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手册」。
然而,「进化」需要勇气。在确定任务人选时,一些官兵打起了退堂鼓:「我们既不是专业参谋,也不是专家教员,怕是没能力担此重任。」
关键时刻,作为连队「尖刀班」班长、学历最高的老兵,寇朋主动请缨,担负起这项任务。「鲸类的祖先从陆地走向海洋,进化成如今世界上体形最大的动物。」回忆当初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寇朋向记者打了个比方,「对于连队转型建设的这场‘进化’,我愿意当那名最先的探路者,找寻正确的答案。」
完成转型,首先得走出舒适区
在战友们的期待中,寇朋带着连队几名骨干「支起了炉灶」。
对于他们而言,首先要解决的是装备「水土不服」的问题,而这恰恰是寇朋的短板。他坦言:「我是车长,带领车组成员冲锋陷阵没有问题,可平时车辆维修保养是由驾驶员和技师负责,我对此一知半解。」
这不是寇朋的托词。按照训练大纲明确的岗位分工,作为车长的他,并没有被要求精通修理技能。
「如今,我要和战友们一起撰写一本综合性的作业流程手册。这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作。作为起草者之一,我必须熟知关于这种装备的所有相关知识。」寇朋说。
为了尽快补齐短板,那段时间,寇朋和战友们每天跟着各专业技术骨干学习,能现场消化的知识,绝不拖到第二天;能立即解决的疑问,绝不留下尾巴。有时,为弄懂某个问题,他们常常在熄灯后加班加点进行研究,对着一张张机械图反复学原理、对参数,常常熬到深夜。
几个月下来,每个零件起到什么作用,每条线路实现什么功能,每处机械结构采用什么原理,他都牢记于心。
经过奋力攻关,寇朋和连队技术骨干梳理出一套「某条件下的装备修理保养规范」,成为这本手册的「开篇之作」。与此同时,寇朋也收获了意外之喜——在一次次拜师学艺中,他初步具备了装备故障独立修理能力。
「如果不是任务牵引,我从未想过,有机会去了解修理专业工作,更别提掌握相关技能。」对此,寇朋感慨地说,「想要完成转型,首先得走出舒适区。」
保持这股闯劲,寇朋继续新征程。针对新环境新特点,创新某装备战术队形,是手册的关键章节。为了完成相关内容修订,寇朋晚上拉着连队骨干在沙盘上一遍遍推演,白天驾驶战车到实地反复验证。
「我和战友们在进行了数十次论证和数据比对后,才最终形成了不足千字的‘干货’内容。」寇朋说,有一节关于某装备越障机动方式的内容,光是笔记,他就记了一大本。
今年3月,在受领手册起草任务10个多月后,一份长达10万余字的初稿诞生了,一时间引来旅机关关注。
做好「下篇文章」不在纸上,而在战场
初见这本「标准化作业流程手册」,该旅作训科胡参谋心中曾犯过嘀咕:这份厚厚的文档,其中包含数百套作业流程,效果到底怎么样?
为此,胡参谋组织了多场验证性训练。最终结果令人欣喜:即使是到新驻训地的连队,也能利用这本手册,快速完成适应性训练。
在胡参谋组织的验证性训练中,尤其受关注的是那场实弹射击——任务分工明确到单兵、环节衔接精确到分秒、指挥口令规范到字句……整套流程下来,官兵处置得干净利索。
走下射击阵地,战友们纷纷向寇朋和参与起草工作的骨干们点赞。不少战士说,得益于他们起草编修的这本手册,如今组训施训,大家像多了一份「思维导图」。
手册顺利通过验证性训练只是开始,随后寇朋迎来的是一场「大考」。不久后,该旅在驻训地组织了一场综合性演训。战幕刚一拉开,导调组便向某车组下达特情。
由于装甲车驾驶员是新手,突如其来的情况让他惊出一身冷汗。见状,寇朋连忙通过无线电联系那名驾驶员:「别着急,手册中有类似特情的处置流程。」
驾驶员按照流程冷静操作,这次特情被妥善化解。随后的演练中,尽管导调组频频「发难」,可始终没有难倒官兵。就这样,这本「标准化作业流程手册」,顺利通过上级验收,并作为连队转型建设指导性教材,在全旅推广。
寇朋和连队骨干名声大震,成为战友们口中的「军士专家」。其他连队遇到相关难题,都会邀请寇朋等人前去指导。
前段时间,该旅某连受命前往某陌生地域开展跨区演训任务,面对新环境新挑战,他们决定借鉴寇朋所在连队的做法,形成一套「标准化作业流程手册」。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们向寇朋发出邀请:「能否请你来我们连队,帮助我们起草手册?」
经请示上级批准后,寇朋欣然应允。「若是把转型建设比作‘摸着石头过河’,我很庆幸自己能成为那颗‘石头’,成为战友过河的桥梁基座。」寇朋说。
得益于寇朋的倾尽全力,该连很快完成「标准化作业流程手册」起草工作。
临别时,该连官兵举办了一场茶话会。会上,寇朋道出心声:「如果每个连队都能形成一套‘标准化作业流程手册’,那么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我们就能更快适应新的战场环境,打出战斗力。」
令寇朋感到欣慰的是,他的愿望正在变为现实——经研究,该旅机关决定推广这一做法,为不同类型连队编修相应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手册」,并成立由寇朋牵头的编修工作室。
对此,寇朋冷静地说,「做好‘下篇文章’不在纸上,而在战场。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
一个人的身后,走出一支队伍
今年夏天,寇朋随该旅某连参加一场野外训练。训练现场,他发现手册存在一些不足,也想到了战法创新的新点子。
「如果将这些新战法补充到手册里,能帮助连队战斗力建设迈上新台阶。」再次出发,寇朋的身后,走出一支队伍——编修工作室10余名骨干,成为这份新版本手册的起草人。
某营张参谋负责火力运用内容编写,为细化完善流程中某项火力运用规范,那段时间,他白天铆在射击场收集数据,晚上联系院校专家,请他们解答疑难问题。
此举,也为该旅带来了意外之喜。张参谋提出的问题,引起院校专家的高度重视:「这些情况,是我们课堂对接战场的一手资料。」就这样,一个由院校专家组成的「线上导师组」成立了。
「没想到,一本来自基层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手册’,竟会吸引全军知名专家。」谈及此事,寇朋欣喜不已。随着连接院校与部队的桥梁被打通,许多专业问题迎刃而解,新版本手册仅历时1个多月便完成了修订。
「这期间,有60余名官兵参与了手册修订任务,3名干部将自己负责的课题整理成理论文章发表于军队期刊,11名军士骨干被纳入旅‘作战人才库’……」该旅领导欣喜地对记者说,就像车头带动着列车疾驰,在任务牵引下,大家被推着加速奔跑。
这本手册带来的意外之喜还不止于此——在寇朋等人的激励下,官兵们的创新活力被持续激发,一个个旨在战法训法创新、器材革新创造的课题组相继成立。与此同时,为给更多基层官兵成长成才搭桥铺路,该旅机关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他们为推动单位转型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不久前,一则喜讯传来:针对某环境,官兵研发的野战应急电源得到某军工企业的青睐,相关人员受邀前往参与后续研发。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千帆竞渡,这本手册不仅带来了战斗力提升,更引发了官兵的观念更新。」该旅领导告诉记者,如今,研究战争、研究对手、研究技术战术、研究战法打法等已在官兵中蔚然成风。
锐视点
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张体任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基层至上、士兵第一,充分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带着对官兵的深厚感情做工作,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把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彰显了坚持「基层至上、士兵第一」在新时代新征程部队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军队的基础在基层,基层的基础在士兵。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回顾历史,相信官兵、尊重官兵、依靠官兵,始终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从红军时期的「十六字诀」、抗日战争时期的麻雀战,到抗美援朝时期的坑道战,再到新中国成立后著名的郭兴福教学法等,都源于基层官兵的群众智慧,并成功应用于军事实践。
当前,在基层部队,有本事、有绝活的「兵专家」很多,他们的创新灵感来源于战备训练、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他们接地气的发明创造,有许多都在推广应用,为军事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尊重基层官兵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他们在思战谋战研战中唱主角、挑大梁,必将对部队战斗力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重在思想发动。未来战争,被军事专家称之为「班长的战争」,普通一兵在作战中的地位作用不容小觑。各级要凝聚群众智慧,多用信任、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官兵,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可、被需要,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进而增强干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重在搭台铺路。提供一次机会,收获一份感动;搭建一个舞台,成就一段精彩。各级应注重发挥官兵特长,大胆交任务、压担子、搭梯子,敢于让官兵参与重大课题、重要攻关项目,激励他们主动研究、大胆创新,让基层革新活力充分涌流。
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重在激励创新。各级要对官兵的创新创造多肯定多鼓励,让荣誉奖励与创新成果挂钩,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基层官兵创新创造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官兵的研战热情和创造潜能;在官兵创新失利的时候,能够科学研判、容错纠错,消除官兵后顾之忧。如此,基层官兵才能真正「撸起袖子」「甩开膀子」,为强军实践贡献聪明才智。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