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志愿军捕俘,对面传来中国话,战士想起上级的叮嘱,抬手就是一枪

2024-09-16军情

抗美援朝战争打了三年多,大小战役数十次,要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得是上甘岭战役。这场仗是 1952 年 10 月 14 日打的,激烈程度堪称朝鲜战争之最。

在持续 43 天的战斗中,双方反复争夺阵地 59 次,战斗结束后,我军阵地的山头被削低了两米。这场战役的对抗涉及多个战场,除了正面战场的激烈战斗,侧面战场的对抗也非常激烈。

例如第 29 师下属的第 85 团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正面战场的战斗,但在这场战役中也有卓越的战功。据了解,在一次特别的遭遇战中,85 团的士兵在行动中突然听到对面传来了熟悉的中国话,立刻毫不犹豫地抬手开枪,击毙了喊话者。

士兵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呢?他们杀的是敌人吗?

【重要的侦察任务】

上甘岭战役发生在朝鲜战争后期,那时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已逐渐失去主动,不断收缩防线,这让美国政府在和谈中一直无法掌握主动,总统杜鲁门很不满。

为了谈判桌上主动,联合国军 1952 年 10 月发动了猛攻,范弗里特把这叫「摊牌行动」。

这场仗联合国军出动了 6 万多精兵强将,还有 300 多门大炮、170 多辆坦克,再加上全方位的空中火力支援。联合国军这仗是打定了,就是要把不利局面给扳回来。

在联合国军的狂轰滥炸下,志愿军始终在前线坚守,一次又一次击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在朝鲜战场,1951 年进入的第 15 军表现相当突出,在多个地方都获得了不错的战绩。

听说啊,当时第 15 军主要有三个大部队,分别是第 29 师、第 44 师和第 45 师。这后两个师先上的战场,第 29 师是预备队,负责随时支援和侧面战场的战斗。

第 29 师的贡献不可忽视,他们在侧面战场频频打开局面,有效分散了联合国军兵力,大大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上甘岭战役刚打响,第 29 师的第 85 团就接到了硬任务,得赶紧拿下 275 高地和另一处无名高地。

这两处高地对联合国军来说很重要,他们肯定得分兵去夺,那前线的进攻力量不就削弱了?

接到任务后,85 团团长曹洪山立马想到了好多合适的进攻方案。但不管是哪个方案,都得尽量搞清楚敌军的兵力分布和战场部署,所以他打算派精锐侦察部队去摸敌军的底。

这项工作被派给了团里经验丰富的老侦察兵沈秀魁,他心思缜密、经验丰富,最适合执行这种艰巨的任务。

沈秀魁明白「兵贵精不贵多」的道理,就从侦察连挑了 13 个最厉害的人。然后,他根据任务,把这些人分成了捕俘组、穿插组和指挥组 3 个组。

其中,捕俘组的成员最多,能力也最强。因为沈秀魁很清楚此次任务中最重要的就是捕捉一名敌军俘虏。因为关键的战场布置信息很难靠侦查获得,必须有一名俘虏提供内部信息。

完成人员筛选和分配后,沈秀魁思考了很久,不仅制定了非常详细的侦查和作战方案,还把所有的注意事项一一罗列出来。

出发之前,沈秀魁把参与任务的13个人叫到一起开会,一遍遍强调了所有的注意事项,确保每个人都记得很清楚后才踏上征程。

【听到中国话后抬手一枪】

沈秀魁准备得挺充分,选的也是侦察连里的精兵强将。所以这次侦查任务挺顺利,他们悄无声息地摸到了 275 高地附近,趁着夜色潜到了敌军阵前。

在这过程中,他们把敌军的防御力量甩得远远的,还获取了不少有用情报。但沈秀魁觉得这还不够,得抓几个俘虏,才能搞到 275 高地的关键信息。

但要做到这一点可不简单,抓俘虏时会有动静,很容易引起敌军注意。而且抓俘虏也得看运气,蹲几个小时都没人经过的情况也不少见。

回头看,沈秀魁他们那天的运气不咋地。

蹲点了好久,也没等来美军士兵。

没办法,沈秀魁只好带着侦查员继续往敌军阵地里面走,这样遇到落单士兵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可这也意味着更容易被发现,所以士兵们都紧张得不行,连大气都不敢出。

就在他们摸黑前进时,后方突然传来一句中国话:「啥人?干啥的?」侦查员们先是一愣,年轻的吴玉成立马反应过来,抬手就给了对方一枪,毫不犹豫。

听到这儿,估计很多人要问了,咋听到中国话的问询,我军士兵就毫不犹豫地开枪了呢,就不怕误伤到自家人吗?

因为出发前沈秀魁反复强调,战场上听到字正腔圆的中国话,要毫不犹豫直接开枪反击,吴玉成就把这句话记心里了,下意识做出了反应。

沈秀魁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里有不少华裔士兵和会说中国话的韩国士兵。这些人在之前的战斗中,会故意大声说中国话,来迷惑志愿军。

战争刚开始时,很多志愿军士兵都因此中招,听到中国话后会迟疑几秒钟,这在战场上是致命的,很多战士因此牺牲。

据说,当时很多华裔美国士兵都这样做了,例如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吕超然在 60 年代接受 CNN 采访时就曾说过,他在战场上用中文喊「别开枪,我是中国人」,以此欺骗志愿军。

据美国媒体报道,吕超然用这招杀了好多志愿军,给美军挣了不少战功,后来还当上少校了。

好在我军很快就找到了破解的办法,那就是让志愿军士兵说方言,不说普通话。因为大部分华裔士兵和韩国士兵只会说普通话,不会各个地方的方言。

当时 85 团的士兵大多来自四川,所以他们平时交流都说四川话。

而且当时 275 高地没有其他友军,所以吴玉成听到对方说的不是四川话,就反手开了一枪。

【抓获俘虏,顺利完成任务】

事实证明,吴玉成判断得没错,他击毙喊话者后,对面很快传来英语叫骂声。这表明,沈秀魁等人遭遇的是美军巡逻小队,之后双方激烈交火了。

美军本来想使点小手段,没想到没准备好,很快就被沈秀魁带着的侦察小队压下去了。他们扔了几枚手雷后,对面的人就差不多都没了。

但是,连续不断的爆炸声还是引起了 275 高地主力部队的注意,他们迅速进行炮火打击,还发射了两枚照明弹。

好在,沈秀魁他们选的潜入点特隐蔽,高地斜射过来的火力都被躲开了。

与此同时,美军盲目使用照明弹,结果导致多个巡逻小队的踪迹完全暴露,沈秀魁等人轻松地将这些人解决了。不仅如此,沈秀魁隐约发现还有几人活着,这下连俘虏都不用抓了。

作为一个冷静的侦察员,沈秀魁没被近在咫尺的胜利冲昏头脑。他让士兵继续潜伏,等确定高地上的火力减弱后,才悄悄冲上去抓了几个疑似「装死」的俘虏。

然后,沈秀魁他们带着这些俘虏到了比较安全的地方。好在其中有个美军只是脚受伤了,说话没问题。

然而,当这名美军被带回我军营地时,他很快就交代了自己的身份,并将 275 高地的所有部署情况和盘托出,并没有坚持太久。

了解了这些关键信息后,85 团指挥部立即制定了合适的作战计划,然后迅速向 275 高地发动了攻击。

美军虽然做了准备,但还是被我军打得节节败退。而且 85 团的信息掌握得很准,所以打得很轻松。

在激烈战斗一晚上后,我们成功占领了 275 高地,还全歼了那里的守军。为了抢回这个高地,联合国军只好把上甘岭战场的部分火力调过来帮忙,85 团圆满完成了既定战略任务。

此战结束后,沈秀魁及 13 名侦察兵均荣立个人三等功,以表彰他们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

【结语】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联军使出了不少卑鄙的作战手法,还靠这些占到了一些便宜。好在志愿军很快就学乖了,也找到了管用的应对策略。

正因为如此,抗美援朝战场上才会出现这种「诡异」情况:我军士兵听到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后,抬手就给对面一枪。

【血战上甘岭:抗美援朝回忆】——邓铁膺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的情报战是怎么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