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北约轰炸牺牲的许杏虎夫妇:家乡改名杏虎村,父母姐姐被特别照顾

2024-09-16军情

2000 年 5 月,首都机场。一架飞机降落,机上乘客不是活人,而是一对年轻夫妻的骨灰。

这任务光荣啊,没人会质疑,这对英烈夫妻为世界和平把命都搭上了,还年轻着呢。

与此同时,有一群人在机场大厅等了好久了。

当两个沉重的骨灰盒出现在眼前时,老人再也忍不住泪水,扑在骨灰盒前,号啕大哭。

「宝贝们,你们可算回来了!到了祖国就安全啦,再也没有战乱和炸弹啦……」

在场的人,不管是谁,都被感动了。

许杏虎和朱颖这对英雄夫妇,在离世一年后,终于回到了祖国。

他们满怀改变世界的美好愿望而去,却以如此惨烈的方式归来。

那么许杏虎夫妇是怎样的人呢?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言传身教培养出色少年】

许杏虎是后洛北村的农家少年。

虽然许杏虎出身贫苦,但他很幸运,有一位高瞻远瞩的父亲。

我父亲许金荣,也是穷苦农民出身,可他脑袋瓜好使,还一心为村民谋福利呢。

许金荣家境贫寒,自幼没念过什么书。童年历经艰辛,成天为生计奔波,替人看牛,做苦力。但凡能活命的机会他都不放过。

这段艰辛的经历让许金荣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他下定决心,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就算全家砸锅卖铁,也得供他读书识字,不能像自己这么辛苦。

许金荣没有因出身低微而受限,他努力求生的同时,也成了对百姓有帮助的人。

最终,他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在生产队的带领下,整个村子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

许金荣正直、有头脑、有远见,年轻人敬佩他,长辈也看好他。

后洛北村后来年年丰产,粮食产量把周边村子远远甩在后面。

后来,许金荣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家庭,还生了一儿一女。

他对孩子们没有过高的期望,只是一直告诫他们要脚踏实地,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

父亲为村子奋斗的样子,影响了许杏虎很多年。

言传身教,许杏虎幼小的心灵埋下报国效民的种子。

虽然许金荣不富裕,但他让孩子读书,没让孩子当劳动力。

许杏虎感激父亲的深谋远虑,也为父亲的忠厚正直所感动。在他看来,其貌不扬的许金荣,却有着高大的身影,为村民们遮风挡雨,也保护了全家人。

什么时候起,他变成了个双肩跟他爸一样厚实的少年。

在学校里,许杏虎总是很安静,这个年纪的他本应该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可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专注课本,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从不觉得板凳冷。

每次期末考试,许杏虎的成绩都遥遥领先,奖状多得数不过来,从来没有落空过。

许杏虎成绩优异,还心怀集体和同学,他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也乐于帮助同学,大家都由衷认可他的善良和能力。

许杏虎 14 岁入团,常带班级参加活动,成绩优异。

同学们都真心实意地信任和敬仰许杏虎。

有回,班上同学被道数学题难住了,都急得不行,可就是算不出来正确答案,老师也傻眼了。

许杏虎将题目牢记于心,只用了短短一个晚上就找到了答案。当他在黑板上快速写下演算过程时,全班同学都惊讶地看着他,对他的崇拜之情也达到了极点。

少年的意气风发,也就这样了。

【毅然决然选择小语种】

这少年朴素、聪慧又善良,好像什么都得来全不费工夫,但其实许杏虎的成长过程也挺不容易的。

许金荣虽然是村里的大队长,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小领导也就是个贫民。

许杏虎一家生活不易,从小吃穿简朴,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褂子褪色发白,上面全是补丁。

许杏虎就着咸菜酸瓜吃粗粮窝窝。

但他没抱怨过父母和生活,还常回家帮长辈下地种田。

为了让儿子好好学习,许金荣夫妻经常把他赶回家里。但许杏虎倔脾气一上来,就直接下地,用行动表示自己的态度。

村子里的很多人,都觉得许杏虎很孝顺,也都知道他很努力。

乡亲们都觉得许杏虎这孩子以后肯定能出息,飞黄腾达。

1986 年 7 月,许杏虎高考,考了 515 分,被北京外国语大学录取了。

摆在许杏虎面前的是大好前程,在乡亲们眼里,许金荣现在可是飞上枝头当凤凰了。不出意外,他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过。

然而,许杏虎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他没有选择英语、法语等热门专业,而是成为了塞尔维亚语专业的一名学生。

那时候,这门语言大部分人都没听过,大家都不理解许杏虎为啥会选这个。

掌握越普及的语言,以后在社会上获得的机会就越多。

许杏虎想谋生计,可他目光长远,知道语言是与他国沟通的桥梁,优秀外语人才是良好外交的基础。

热门语言有很多人才深耕,但像塞尔维亚这样不太出名的语言,也需要年轻人去接触。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投身这冷门领域,就为了能更好地报效国家。

【事业与爱情】

在大学四年里,许杏虎是同学们和老师们眼中的拼命三郎。他的成绩在系里是最优秀的,老师们都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入学前,很多人不看好许杏虎,但事实证明,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这工作多体面啊,还跟国际接轨,老洋气了!

许杏虎在外面是大家敬仰的知识分子,但是在办公室里,一旦工作起来,他就会把外界环境忘得一干二净。

他对待工作超认真,态度老专业了,大家都可认可他了。

有时候得值夜班,因为不同时区的国家随时可能发生重大新闻事件。许杏虎值班时可不敢打瞌睡,总是提心吊胆的。

在工作期间,他也没有漏掉任何突发新闻,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精彩的国际时事。

许杏虎和同事相处时,非常随和、热心,他从不把事情分成「你的」「我的」。

他觉得大家在报社,都是为了传播、沟通国际事项,没必要各自打扫门前的雪。

许杏虎总是帮同事解决工作问题,而且从不计酬劳和时间。多年后,他的亲切和无私仍留在记者们的记忆中。

许杏虎年龄渐长,专业能力愈发成熟,可终身大事还没着落,这可急坏了一众平时对他欣赏有加的领导和家人。

但许杏虎并不着急,他一心扑在事业上,而且婚姻也不能强求。他始终相信缘分,大不了就和事业共度一生。许杏虎心里这么想着。

就在这时候,有个女孩闯入了他的世界,然后一段浪漫且特别令人感动的美妙缘分开始了。

刚到这儿,朱颖心里挺慌的,也有点担心。就怕自己哪没做好,或者跟同事关系处不好。

朱颖年轻漂亮,性格开朗,还爱笑,眼睛总是笑成了月牙。她和许杏虎有个共同点,都爱把办公室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她常去其他部门串门,有时还会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打扫卫生。

活泼的朱颖慢慢地进入了许杏虎的视野,朱颖也对这个实在、勤奋又有才华的男人有了好感。

是谁先捅破窗户纸的呢?原来是朱颖和许杏虎陷入了热恋,随后就结为了夫妻。

【为新闻事业献身】

两人新婚正甜蜜呢,战争说来就来,夫妻俩只好迅速投入工作。

那会儿科索沃和南联盟关系紧张,科索沃想打南联盟,抢土地、争权力。

但美国也在眼巴巴地盯着,想捡现成便宜。

在美国的掺和下,国际环境变得越发骚动不安。

中方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世界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笔,人类应该、也必须将其记录下来。

就这样,许杏虎还在和妻子休假,就被紧急召回了。因为他是少有的塞尔维亚语人才,并且有着出色的新闻能力,所以许杏虎被派去做战地记者,深入前线。

炮弹不长眼,去了就意味着有危险和苦头。许杏虎没犹豫,想接这指令。但一想到新婚妻子,他又犹豫了。

朱颖懂他的挣扎,也懂他的志向。她拉着许杏虎的手,特认真地说:「你就放心去做想做的事吧,不管去哪,我都跟定你了。」

许杏虎感动得不行,这才是真正的知己啊!

他们很快就出发去了南联盟,然后住进了大使馆。

在那座满目疮痍的城市里,许杏虎来不及歇脚,就开始了连日的奔波。

他怀揣新闻理想,定要将这座不幸之城的消息传出,让全世界的人都了解战争的实情。

为了及时拿到新资料,许杏虎背着镜头,往一个又一个被划为危险区的地方冲。在很多时候,旁边都有朱颖那娇小却坚韧的身影。

好几次,他们都命悬一线,差点被战火给埋了。

许杏虎驱车去采访地,还没到,天上就响了一声异样的动静。炸弹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不断落到地上。

许杏虎紧急掉头,躲避不及,最后侥幸逃生。

可危机一过,他还是跳上车,继续前行。在他的使命面前,生死根本不算啥。

许杏虎能投身事业,离不开朱颖的理解和支持。她用心照顾丈夫,帮他整理资料。而且,她从不抱怨被带到危险中,也不反对丈夫一次次冒险。

朱颖的灵魂一点不比丈夫差。

许杏虎本可以与妻子衣锦还乡,然而美国却将中国视为眼中钉,决定给中国大使馆点颜色瞧瞧。

1999 年 5 月,一架轰炸机神不知鬼不觉地飞到南联盟大使馆上空,然后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扔下了好几颗炸弹。

转瞬间,大使馆成了废墟,工作人员急忙逃跑,集合时却发现,许杏虎夫妇不见了。

大家都慌了,心里直打鼓,预感不好。废墟中,救援人员找到了许杏虎和朱颖的遗体,夫妻俩竟然都没了。

英雄夫妻的事迹很快传回国内,人们听闻后,既悲痛于许杏虎夫妇的离世,又对美国的残忍手段感到愤怒。

各地的游行和组织让美国倍感舆论压力,但他们并未作出补偿,仅仅用一句地图出错来掩饰心虚。

当许杏虎夫妻去世的消息传回国内,他的父母二老直接悲痛欲绝。

但老夫妻也为孩子们感到骄傲,他们是为了和平的事业牺牲的,是为了造福人类而献出了生命。

许杏虎夫妇的故事家喻户晓,后洛北村更是将许杏虎视为全村的骄傲,在政府的支持下,将村子改名为杏虎村,以此来纪念这位备受全村人喜爱的年轻人。

许杏虎的父母年纪大了,许姐姐为了弟弟的学业放弃了自己的未来,政府给了这对老夫妻很好的待遇,也给许姐姐安排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许杏虎夫妇英年早逝,但其生命价值重于泰山。

中国知网:【「他们是丹阳人的骄傲」——许杏虎家乡群众深切缅怀许杏虎朱颖夫妇】

中新社:【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 1999 年的这笔血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