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140米巨炮藏地下,瞄向伦敦但未曾开火!二战德国疯狂的计划

2025-01-01军情

1945年,一门长达140米的超级火炮静静地躺在法国海岸的地下深处,它的炮口曾瞄准伦敦,却从未真正发出过一声怒吼。

这门被称为V3的火炮,是二战期间德国最疯狂的军事工程之一,它的诞生源于一场试图改变战争局势的野心,却最终以失败告终。

V3火炮 炮身全长140米,差不多是一座小型摩天大楼的高度。 它建在法国加来海峡省的米莫耶克小镇附近,所以也叫「米莫耶克炮」。

炮身由多个部件拼接而成,最后20米是一体化设计,其余部分由32个独立部件通过厚法兰和螺栓连接。

炮尾部分用了当时常见的sFH 18型150毫米野战榴弹炮的设计,配备了锁杆和拉绳式扳机,确保发射的稳定性。

这门火炮的目标是从法国跨越英吉利海峡, 直接炮击伦敦。 这种想法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德国人却当真了。他们相信,这门火炮能改变战争的局面。

V3火炮的炮弹设计很超前,和现代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很像。炮弹的长度和重量各不相同,最短的1.3米、重78千克,最长的3.25米、重140千克。为了让炮弹飞得更稳,尾部加装了尾翼,确保弹头始终朝向目标。

发射过程很复杂:先把带有弹托的炮弹装入炮膛,然后填充发射药和标准炮壳。关闭炮膛后,拉动发射绳,击针撞击底火,点燃发射药。

炮弹在炮管内移动时,经过多个辅助推进药室,不断加速,最终以超过4倍音速的速度飞出炮口。弹托在飞行中脱落,炮弹直奔目标。

这种发射机制需要极高的精度和复杂的操作。每次发射都要大量人员和时间来完成装填和准备工作。这种复杂的操作,让V3火炮的射速远未达到预期,成为它在实战中的一大弱点。

因为V3火炮不能移动,德国人为它建了庞大的米莫耶克要塞。这座地下掩体深入山体106米,内部错综复杂的隧道网络为火炮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

要塞里有5条倾斜50度的坑道,每条坑道周围都覆盖着厚达5.5米的混凝土和200毫米的钢板,只留出供炮弹射出的孔洞。

要塞还配备了地下火车站和铁路网络,用于物资和弹药的运输。内部的画廊通道和通风竖井确保了人员和设备的顺畅运作。 原本计划建两个掩体,每个掩体有5条坑道,但因为盟军的轰炸,最终只完成了一个掩体,坑道数量也缩减到3条。

这座要塞的建造需要巨大的资源和人力投入,但德国人似乎对此充满信心。他们相信,这座要塞能保护V3火炮,让它免受盟军的攻击。

V3火炮的实战表现远未达到预期。复杂的装填过程让射速大幅降低,理论上 每天最多只能发射1200发炮弹 。1943年11月,施工仅两个月后,盟军的轰炸迫使德国缩减了计划, 火炮数量从50门减少到15门 。1944年7月,英军的轰炸更是严重破坏了要塞结构。

1944年12月30日,一款缩短版的V3火炮被用于炮击卢森堡,但效果不佳。炮弹的爆炸威力有限,高穿透力对无防护目标几乎无效。1945年1月11日,随着盟军的逼近,V3火炮的射击被迫停止。

同年9月,加拿大第三步兵师占领了米莫耶克要塞,发现里面已经空无一物。丘吉尔下令将其彻底摧毁,盟军先后用10吨和25吨炸药进行爆破,封闭了入口。

尽管V3火炮在战场上没能大放异彩,但它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设计却被现代坦克广泛采用,成为穿甲弹技术的先驱。如今,米莫耶克要塞遗址已成为一座博物馆,每年夏季向公众开放。游客可以参观铁路隧道和部分画廊,还能看到为纪念在建设和轰炸中牺牲的劳工及盟军机组人员所立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