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国防部最近通过一个电子招标系统首次公开招标,计划购买20,000架无人机,总价值达到30亿格里夫纳,相当于5.6亿人民币。他们在招标平台详细列出了所需无人机的型号,包括15,000架DJI的Mavic3型和5,000架Mavic3 Thermal型。这两种都是Mavic3系列的产品,其中Thermal型号配备了红外视觉功能的特殊版本。
尽管乌克兰已经披露了这一采购计划,这显然违反了中国公司的禁售政策。即便乌克兰最终能够采购到这些无人机,这也涉及到官方层面的违法行为,即非法走私。自从俄乌冲突开始后,原本是民用的无人机在战场上被双方改装,变成了强大的战争工具,不仅用于侦察、监视和情报收集,还能被改造为一体化攻击无人机,对地面目标进行打击。大疆,作为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见证了其无人机在战场上的广泛军事利用,因此在2022年4月决定停止向俄罗斯和乌克兰销售无人机。
即使如此,大疆公司依然无法阻止其无人机通过走私方式落入俄乌双方手中。乌克兰有专门的设计和制造团队,开发无人机搭载武器的套件,并已批量生产供应给乌军。经过两年的发展,这些挂载武器的套件已变得十分成熟,适配的无人机和炮弹种类也非常多样。
事实上,虽然欧美也有不少生产民用无人机的公司,但它们的产品很少出现在俄乌战场上,这是因为俄乌双方对大疆的无人机更为偏好,因为其性能明显超越其他品牌。例如,法国的Parrot无人机在十年前还是大疆的主要竞争对手,但经过几年的发展,无论是设计还是性能,Parrot都已经无法与大疆相提并论。虽然Parrot的无人机也曾在战场上出现,但其数量相对较少。它们主要的客户群是美国及其盟友,比如美军、英军和美国的FBI、CIA等,尽管美国政府已禁止采购大疆的产品,但许多美国地方警力甚至美军基层部队仍然更倾向于使用大疆的无人机。无人机的硬件只是基础,更关键的是其背后的高级算法,大疆在这方面领先。
不难理解,国外的军队和警察部队为何青睐民用无人机,主要是因为它们性能出色且性价比高。民用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它们在批量生产时成本极低,相比之下,虽然军用无人机性能更强,但成本也高得多。在巨大的成本优势面前,军用无人机略高的性能优势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此外,除了基本的拍摄功能,民用无人机还具有更多用途,如低空运输、巡线、消防灭火、喷洒农药等。例如,用于灭火的无人机可以装配发射器发射灭火弹,这些发射器稍作改动就能变成发射炮弹的装置,从救火工具变为致命武器。但是否应该因此而责怪无人机本身呢?显然不应该,决定无人机用途的,是其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