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长津湖战役,27军三炸水门桥,为何参加任务的志愿军连长心有不甘

2024-07-29军情

导语:电影【长津湖】的宣传照中,有一张就是「钢七连」战士(演员)站在背景为著名的水门桥前的合影。

在真实历史中,志愿军27军80师240团3营7连就是第3批次执行炸桥任务的部队之一。

当时,连长姜庆云身负重伤被抬下火线。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起当年的战斗,老英雄泪流满面,对于没有彻底完成任务心有不甘。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姜庆云老人留下了遗憾呢?这还要从长津湖战役爆发时说起。

长津湖战役起因

1950年10月底,志愿军数十万大军秘密入朝,打了联合国军一个措手不及。

即使这样,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还是狂妄地发起了「圣诞攻势」。他向美国媒体承诺,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的战事,让美国大兵们回家过节。

麦克阿瑟认为自己一方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兵力士气占据绝对优势,面对支援而来的数万中国军队和所剩不多的朝鲜军队,一定可以一锤定音。

可让他始料未及的是,面对两线出击的联合国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西线埋伏了4个主力军,而东线,原来准备攻台的第9兵团已经紧急入朝,在长津湖地区扎好了口袋。

志愿军的战术虽然是极其高明的,但通过接下来的作战发现,我军也有两点准备不足:

1、极端低温气候

1950年,朝鲜遭遇了百年以来的寒冬。到了11、12月份,长津湖附近最低气温降至零下40度。

第9兵团(含20、26和27军)共计15万人,原来是驻扎和战斗在我国江南的三个军,因为紧急军情,大部分战士直到上了火车,才知道要去朝鲜战场参战。

9兵团路径东北时,才有少量部队得以换装,绝大部分战士还穿着南方过冬所发的单薄冬装,以至于刚到朝鲜便有数百战士因冻伤退出了作战序列。

长津湖战役爆发,9兵团因冻伤减员的士兵数量比战斗减员数量还多1倍,可见对当时极寒天气准备不足,产生了多么严重的后果。

2、美军高科技武器和技术

在开战以前,志愿军官兵心中已对武装到牙齿的世界第一强军的战力有所警惕和高估,可是在把以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适用的成功经验,用在对美军作战时,并不完全奏效。

在战役之初,我军的作战目的是全歼被围之美军,或者重创其主力。可在实际作战中,志愿军即使动用5倍的兵力,想要消灭美军一个整团,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接下来我们重点要讲的「水门桥战斗」中,美军的「骚操作」,简直颠覆了志愿军官兵的认知,以至于很多志愿军老兵再回忆起这次战斗时,留下了无奈与遗憾的泪水。

水门桥的重要性

1950年11月25日,第2次战役爆发。因为天气原因,第9兵团所在的东线推迟了两天才开打。

11月27日晚,第9兵团20和27军共计10万大军对美陆战1师和美第7师发动突袭。没有丝毫心理准备的美军主力,在一开始就被志愿军分割成五段包围了起来。

战斗打到第二天天亮,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终于意识到了危机,根据情报显示,在西线作战的中国军队至少有5个军,而东线不可能低于2个军。

显然联合国军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了中国人所设的陷阱,早前所制定的进攻计划全盘落空,没有再执行下去的可能。

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联合国军主力尽量减低伤亡的撤出来。为此,麦克阿瑟下令组织强大的海空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帮助美陆军撤退。(西线暂且不谈,在这里,只谈与文章相关的东线内容)

在东线,莫名其妙遭到志愿军突袭的美军接到了总部的撤退命令,陆战1师和美7师便制定了详实而又可靠的撤退计划:

1、从开阔的长津湖区域撤退到有简易机场的下碣隅里集结,等待空中的补给和火力支援。

2、从古土里经水门桥撤往咸兴,期间步步为营,相互掩护撤退。

3、美军主力从兴南港乘船逃回朝鲜南部休整。

水门桥位于朝鲜古土里附近水力发电站上的一座便桥,全长不到10米,宽度不过5米,然而它是美军撤退路上的必经之地,距离美军控制的兴南港基地仅有60公里。

围绕水门桥的战斗,可以说是整个长津湖战役的关键性战斗之一。

如果志愿军能够成功炸毁水门桥,美国陆军就不得不放弃所有重装备轻装撤退。没有了机械化运输,大量的美军伤员(数千人)因为行动不便,就只能向志愿军投降。

对于志愿军来说, 水门桥犹如一扇大门。只要关紧了这扇门, 既可以接收美军大量来不及炸毁的重装备(坦克、大炮、卡车),又可以俘获数千名美军伤兵。有了这样的战果,可以说已经达到了重创美军主力的战略目的了。

由上可见,水门桥之战关系到整个长津湖战役的成败,间接影响着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进程。

撤退之路

面对志愿军的分进合击、穷追猛打,美军的撤退虽然缓慢,但也算步步为营。

在战役初始阶段,27军集中5个主力团的兵力,在夜间发动猛攻成功吃掉了驻守在新兴里的美陆军31团。(北极熊团)

美陆战5团和7团却在地空火力的配合下,突破了志愿军的包围网,艰难撤退到了下碣隅里与美陆战1师主力汇合。

美军一心一意想跑,志愿军却想着「包饺子」。

双方的高级指挥官不约而同地把注意力放到了一个战略要地「 水门桥 」上,可以说谁控制了此桥,谁就获得了先机。

为此,9兵团立即调整部署,下令所有穿插追击部队全力阻击下碣隅里南逃的美军。

于是,朝鲜战场上最为惨烈的阻击战打响了。尽管美军有飞机、坦克和大炮的轮番轰炸,成百上千吨的炮弹在志愿军阻击阵地上炸响,但志愿军战士们几乎都展现了宁死不退的大无畏精神。

在这场战斗中,志愿军第一个「特级英雄」诞生了。杨根思是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他生前的最后一个任务是率领战士们据守1072高地。

经过一番苦战,阻击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2个负伤的战士还活着。在敌人最后一轮冲锋中,杨根思命令伤员撤退,自己却抱着炸药包与美军同归于尽了。

就这样,在不到20公里(到水门桥)的撤退路上,美军突围的过程异常艰难。一路上,不断有杀红眼的志愿军战士拉响手榴弹,视死如归地冲向他们 ……

有个随军的美国记者曾问一个正在撤退路上的士兵:「如果我是上帝,你可以从我这里获得一切,你想要什么。」

美国大兵头也不抬地回答:「我只想要明天!」

可见,当时美国部队的士气有多低落,士兵的内心有多沮丧!据战后统计,在这段撤退的道路上,美军战损超过2000人。

一炸水门桥

在长津湖战役中,水门桥这座看似普通的建筑物,不论是对志愿军,还是对于美军,都是具有特殊战略价值的。

通过水门桥,就是地势平坦的开阔地,美军完全可以利用机械化的速度优势,迅速摆脱志愿军的追击,顺利到达兴南港,从海上逃得一命。

志愿军想要扩大战果,甚至「关门打狗」,水门桥就必须摧毁!

于是,志愿军「三炸水门桥」的故事就此上演了。

早在12月1日,志愿军60师的一支营级侦察分队就穿插到了桥附近,他们也严格按照作战指令对木结构桥梁进行了爆破毁坏。

因为是长途奔袭,所以战士们身上携带的炸药并不多,他们仅仅是在夜晚将桥面炸毁了。

按照志愿军战士以往的经验,想要在这种「鬼天气」把桥恢复到能通车的程度,没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是不行的。

可让志愿军战士惊奇的是,一个美军工兵营开车拉来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机器,仅用半天时间就用一堆木料把桥修好了。

不仅士兵在上面走过没问题,就连载物的卡车从上面经过也不见桥晃动。

侦查分队的官兵这下可着急了,完不成任务挨批评不说,怎么对得起一路上为了阻击美军献出生命的其他同志呢?于是,大家一合计,决定当天晚上继续炸桥。

二炸水门桥

12月4日夜,志愿军炸桥突击队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照明弹和岗哨,在雪地中匍匐前进,将炸药安装在了守卫严密的水门桥上。

在成功引爆桥上的炸药后,他们还不忘将碓置在桥周围的木料炸毁。

就在志愿军战士们为第二次炸桥成功高兴欢呼时,一支装备更加奇怪的美军机械化部队在白天赶来支援,他们用携带的钢制材料和残留的木料,居然又快速修建了一座钢木结构桥。

看起来比以前的桥更加坚固,因为志愿军战士们眼睁睁地看着有数十辆坦克「轰隆隆」地开过去。

此时的侦查分队已经无炸药可用,面对美军创造的「奇迹」。可以说无计可施。因此,他们不得不向上级寻求支援,并把他们所见到的一切,向上级作了汇报。

就在侦查分队等待支援的时候,美军也意识到了此桥的重要性。为了牢牢守住此桥,美军派出了一个加强坦克营,整整40辆坦克、数十门火炮、还要大量轻重机枪组成火力网,向志愿军展示了其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死守这座桥的态度。

想要再次偷袭已不可能,为了炸桥,只能实施强攻!支援上来的志愿军战士们为了完成任务,打算「以命相博」了。

三炸水门桥

6日夜,志愿军支援部队赶到,在几乎没有重火力的掩护下(小口径迫击炮),数百志愿军战士反穿棉袄(白色在外),身背炸药包,从四面八方向水门桥发起了攻击。

80师240团3营7连就是炸桥突击队的一部分,连长姜庆云率领连队赶到水门桥时,已经断粮两天了。

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 忍受着严寒和饥饿,在美军机枪的扫射下全力向桥头冲锋。在距离桥头还有30米处,姜庆云被两颗子弹击中,倒在了雪地上。

「在那种气候下,人一失血就站不起来了……」姜庆云提起当年那场战斗,不无遗憾地说道。

姜庆云倒下后,他的战友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冲破了美军的火力封锁,第3次把新建的水门桥连着基座全部炸毁。

当天亮后,志愿军的一位师级首长通过望远镜仔细地观察战果,发现原本的桥基已经全部被炸毁的情景时,高兴地向军团首长汇报:水门桥已被完全摧毁,美军已无路可退!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就在当天,美军8架C-119大型运输机从日本将整整8套巨大的钢制建桥组件(M-2型钢桥)空投到了水门桥附近。

8日白天,对志愿军现有装备来说,一座不可摧毁的全新钢结构桥梁连接到两座悬崖之间。

就在这座桥建好后两个小时内,美军主力(1000余辆汽车)源源不断地通过此桥,一路畅通地撤往海边基地。对于志愿军来说,这个结果既苦涩,也无奈。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冰雕连」的故事:当美军通过水门桥,发现竟然没有遭到志愿军的阻击时,感到十分疑惑。

于是,他们派出小股部队到附近搜查,结果发现大约有上百人的志愿军战士呈战斗队形已经冻毙在阻击阵地上,而这些战士就是志愿军58师172团的两个连。

结语

长津湖战役,让中美两个对手都有了充分的了解。

美军从综合实力看,不愧为世界强军。尤其在武器装备、后勤补给方面,是志愿军短期内无法相比的存在。

通过这次斗智斗勇的较量,志愿军顽强的作风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也让美军敬佩。从此,美军开始把志愿军当作同一个级别的对手来看待,再也不敢掉以轻心。

十分遗憾的是,这次战役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也把美军打回了38线,可歼灭美军主力的目标并没有实现。

假如志愿军有充足的后勤保障,哪怕是仅仅有棉衣穿、有东西吃,美军王牌陆战1师可能早被取消番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