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福建舰内部的诸多细节曝光,令不少军迷朋友大呼过瘾。这也间接表明福建舰的海试进展顺利,可能已进入试航与巡航相结合的阶段,许多细节逐渐展现出来,尤其是船舱内部的诸多画面。从中可以看出,俄式技术正逐步被淘汰,开始采用美式装配的机库设施,显然我们对损管的重视程度不逊于西方国家。
根据视频显示,这次福建舰内部曝光的细节主要集中在机库大门。可以直观看到,机库大门的尺寸确实非常巨大,身高超过1米7的成年人站在面前显得格外渺小。顺便放出福建舰、山东舰和辽宁舰三艘航母的机库对比,大家可以一眼看出,尺寸一个比一个大,8万吨级重型航母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目测都能感受到其强大。
这个机库大门的设计也颇为讲究。从侧面观察可以明显看出,它采用了双面双层结构,估计厚度在10到20厘米之间,属于防火门。大门之所以设计得如此厚重,除了防火之外,还要考虑防爆的需求。在实际作战环境中,一旦舱室受到攻击或内部发生意外起火,机库内的航空燃油或弹药很可能会被引燃,进而引发爆炸。因此,大门必须具备一定的装甲防爆能力。美式航母普遍采用这样的装甲门,而这种技术在国产航母上是首次应用,早期的辽宁舰则采用了俄式卷帘门。
卷帘门大家应该并不陌生,许多商场都会安装防火卷帘门。它的优点在于结构轻薄,重量较轻,平时可以收纳在顶部,几乎不占用空间。然而,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只能防火和阻挡有毒烟雾,但无法抵御爆炸冲击。相比之下,装甲防爆门则恰好相反,它不仅重量更大,而且厚度较厚,占用舰内空间较多。至于选择采用俄式技术还是美式风格,这就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由于辽宁舰最初是在瓦良格号基础上进行改造的,这艘航母本身就是俄式设计,因此辽宁舰和山东舰在内部布局上基本延续了俄式风格。不仅是机库的装甲门,甚至机库的大门也采用了这种设计。
例如,辽宁舰的机库大门采用了一体式设计,而福建舰则采用了类似福特级航母的三段式大门。这样的相似细节还有不少。显然,美式航母在设计上更加注重损管与安全,这或许与美国航母多次在战损中幸存的经验密切相关,从而奠定了西方航母在设计上更侧重安全性的基础。
相比之下,俄式航母常常给人一种在损管设计上不够重视、粗糙草率的印象。甚至在船坞进行维修时,都有可能因为一场大火而损毁严重。既然正反两方面的教材已经摆在眼前,我们自然要汲取更先进的经验。
除了展示内部机库的情况,福建舰甲板上的照片也透露出令人惊叹的细节,尤其是关于弹射器所用的「弹射梭」。简单来说,这个部件是连接飞机与弹射器的核心组件,也是电磁弹射动能传递的关键所在。那么,这个部件的难点究竟在哪里呢?别看它只是一个小小的装置,弹射时必须承受至少7个G的过载,对其结构强度、耐高温性以及应力形变的要求都非常高。我们可以推测,先进合金技术的突破应该已被实现,这部分的技术水平绝对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福特级航母的标准。
事实上,在航母技术领域,我们始终清楚自己起步较晚,因此在许多方面都虚心向西方海军学习。毕竟,只有不断壮大自身,才能避免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将他人的先进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在积累中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其实,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非常困难,学透别人的东西并非易事。否则,过去几十年里,为什么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航母发展上赶上美国呢?福建舰的进展显然超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预期。中国不仅仅是拥有了一两艘航母,而是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直接达到了可以对标福特级的水平。换作任何人,都会感到压力山大。而这一切,还是在西方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科技封锁的背景下实现的。福建舰的诸多细节,的确让美国大为紧张,捏了一把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