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想以一敌三?英国上将:中俄伊威胁大,到2030年,陆军实力翻3倍

2024-09-27军情

曾几何时,大英帝国雄踞七海,日不落国「威名」远扬。

然而,随着历史向前,昔日荣光渐渐褪色。

2024年初春,美国【国家利益】杂志。

在一篇【英国皇家海军的航母时代结束了】的文章中,以冷峻客观的笔触,直指英国当前的军事实力现状。

文章认为,曾经傲视群雄的日不落帝国,如今已降为中等强国。

这一评价,如一把利剑,直插英国人心窝。

文章直言不讳地指出:

英国应该正视现实,不要再将宝贵的资源投入到航母建设和维护上。

相反,应该将这些资金用于发展潜艇、两栖作战舰等其他军备系统。

最后给出了一个严厉的警告:

「如果英国执迷不悟,固守过去的荣光,不仅无法维持中等强国的地位,更有可能沦为三流国家。」

这番话语虽然刺耳,却也不无道理。

01

一个时代结束了

十八世纪,大英帝国如日中天。

其殖民版图之广,令人叹为观止。

从东方的印度次大陆,到西方的北美大陆;

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到北方的加拿大,英国的旗飘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正是这广袤的疆域,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意思是,无论何时,总有一片土地沐浴在阳光之下。

然而,正当英国人沉浸在帝国中时,衰退的迹象已逐渐显露。

许多史学家认为,早在十八世纪后期,英国就已显露颓势。

工业革命带来的繁荣,掩盖了内部渐生的隐忧。

转眼间,两次世界大战爆发。

英国虽然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却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的欧洲列强,如今不得不屈居于新崛起的超级大国之下。

英国也不例外,从曾经的世界中心,沦为美国的「小弟」。

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影响力,都已无法与昔日相提并论。

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

曾经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一个个离英国的掌控。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挣脱了英国,宣告独立。

随后,帝国的版图不断缩小。

非洲大陆上,曾经的殖民地纷纷觉醒。

从1950年代开始,加纳、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国相继独立,英国影响力日渐式微。

这段时期,被历史学家们称为「非洲独立浪潮」。

中东地区,苏伊士运河危机后,英国在这个战略要地的影响力大幅下降。

加勒比海地区的殖民地,也纷纷脱离英国的统治。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

随着英国在亚洲最后一块殖民地的离去。

一个时代结束了。

02

失去殖民地、话语权,债务重重

英国失去了对其殖民地的直接控制,同时,也失去了大量的资源和市场。

必须重新调整,其贸易模式,寻找新的市场和合作伙伴。

投资流向和资本积累,发生变化,需要重新配置资产。

失去帝国后,英国更加注重与欧洲大陆的关系。

最终在1973年,加入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自此,英国从一个全球性的帝国,转变为一个主要在区域和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普通国家。

二战后,英国还面临了巨额战争债务。

英国在战争中的支出,导致了国家债务的大幅增加。

战争结束,英国国债已经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近250%。

战后,英国不得不将大量预算,用于偿还债务利息。

这限制了在其他领域的投资。

如基础设施、社会福利和教育。

为了重建战后破碎的经济,英国不得不寻求美国的经济援助。

1946年,英国与美国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议】,获得43亿美元贷款。

后来通过【1947年英美财政协定】得到了进一步的资助。

由于财政压力,英国在1949年被迫将英镑贬值,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从4.03美元兑换1英镑,降至2.80美元。

这一贬值措施,原本是想提高英国的出口竞争力,但同时也说明了英国经济实力下降。

2024年夏天,伦敦泰晤士河畔透着一股难言的忧虑。

7月28日,英国财政大臣站在唐宁街10号门前,向全国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国家正面临破产的边缘。

这番话,敲在每个英国人的心头。

曾几何时,大英帝国的金融中心伦敦城是何等的繁华,而今却陷入了窘境。

03

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然而,就在这样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英国军方却传出了令人费解的声音。

今年6月,刚刚就任的英国陆军参谋长罗兰·沃克。

居然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他声称,英国正面临来自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地缘政治威胁,以此为由呼吁大幅增强军事实力。

沃克的目标,是在短短三年将陆军实力翻倍。

到2030年,要达到目前的三倍。

这样的言论,不禁让人想起了英国历史上那些辉煌的时刻。

特拉法加海战中纳尔逊的英勇,滑铁卢战役中威灵顿公爵的果断。

然而,今非昔比,当年叱咤风云的大英帝国,如今却难以维系基本的财政收支。

今天的英国军队,却在不断缩减。

截至最新统计,英国军队总人数仅有13.81万人。

不仅是陆军,就连引以为傲的皇家海军和曾经叱咤风云的皇家空军,也都在经历着人员裁减。

再看陆军装备,变化更是触目惊心。

2016年,英国陆军还拥有4129辆各类火炮和车辆。

短短七年过去,这个数字骤减至3207辆。

坦克装甲车的数量,也从1198辆锐减至882辆。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英国「挑战者-2」主战坦克也将进一步削减65辆,仅剩148辆将升级为所谓的「挑战者-3」。

就连曾经傲视群雄的英国海军,如今也难掩颓势。

2020年,英国政府雄心勃勃地宣布投入80亿美元建造新型军舰。

然而,尴尬的是,这些新建的军舰,却因为预算不足而无法配备必要的舰载机。

由于武器装备短缺和军人数量减少。

英国在军事上,可能将更加依赖美国。

英国皇家海军和国防工业的状况,也令人担忧。

近年来,英国在海外使用军力的尝试,特别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并未取得预期。

阿富汗,尽管英国和其他国际部队长期驻扎。

然而,事实却远比想象的要艰难。

尽管英国和其他国际部队。

在阿富汗驻扎多年,但塔利班的反抗活动如同野火,屡屡死灰复燃。

2003年,英国又参与了伊拉克战争。

这场战争在英国国内引发了巨大争议,成千上万的民众走上街头抗议。

然而,时任首相布莱尔,还是坚持。

战争的结果并未如英国所愿,反而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冲突中。

这两场战争,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代价。

截至202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英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损失了179名军人,在阿富汗战争中更是失去了453名宝贵的生命。

不仅如此,这两场战争还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根据一些估算。

英国在这两场战争中,总支出可能超过200亿英镑。

这笔巨额开支,本可以用于改善国内民生,发展教育和医疗事业。

04

英国的出路

历史的意义,不仅在于回顾过去,更在于启迪未来。

如今的英国,已经不再是那个能够主宰世界局势的超级大国。

然而,有些英国政要似乎仍然沉浸在过去的荣光中。

妄图与中国、俄罗斯、伊朗等新兴强国较量。

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不禁让人想起唐·吉诃德与风车决斗的滑稽场景。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大英帝国恐怕真的会沦为三流国家。

长期以来,英国一直紧随美国的步伐,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忠实盟友」的角色。

然而,这种策略,是否仍然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值得深思。

也许,是时候跳出这个固有的思维模式,重新制定符合自身利益的外交政策了。

只有夯实经济基础,提升综合国力。

英国才能在国际上,重新赢得尊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