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法国缘何接连从非洲撤军

2024-12-22军情
【国际观察】
作者:张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12月10日,数架法军战斗机自乍得首都恩贾梅纳的一处空军基地起飞,但这一次它们不会再返航。与此同时,约1000名法国士兵也将陆续从乍得撤军。自1960年从法国殖民统治下独立以来,这将是乍得土地上第一次没有法军的驻扎。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11月28日,乍得政府决定正式终止与法国的安全与防务合作协议;12月20日,乍得要求法军在2025年1月31日前完全撤离乍得,而不是两国最初商讨的2025年3月前。继马里、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后,法军撤离乍得标志着法国军事力量将进一步退出非洲萨赫勒地区(编者注:萨赫勒地区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一个宽320公里至480公里的狭长地带,横跨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尼日尔等国。)。
在法军撤离乍得的同时,塞内加尔总统迪奥马耶·法耶也表示,法国军队在该国继续维持存在是不恰当的。近年来,驻扎非洲的法国军队陆续接到「逐客令」,这似乎标志着法国「非洲宪兵」的时代即将落幕。
半推半就的军事撤离
2013年以来,法国深度参与萨赫勒地区的反恐行动,高峰期曾派兵5000余人与地区国家共同作战。不过,联合反恐效果不彰。过去十年,恐怖组织势力从马里北部向南部的几内亚湾扩散,地区安全形势持续恶化,当地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020年起,马里、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军方相继夺权,军方领导人批评民选政府反恐不利,指责法国以反恐为名,行干涉内政之实,与法国外交、军事合作关系逐步破裂,法国军队黯然撤出。乍得曾被视为法国在该地区最后的「忠实盟友」。今年3月,法国总统马克龙特使博克尔曾访问乍得,向乍方强调「法军必须留在乍得」,结果却事与愿违。今年5月,乍得过渡总统穆罕默德·代比正式当选后,乍得政府持续释放信号,要求驱逐外国驻军。乍得外交部在声明中指出,终止与法国的防务协议是为「维护其充分、完整的主权」。就在乍方发表声明当天,法国外长还在乍得与苏丹的边境地区访问,法国政府其他部门和军队似乎也未提前知晓乍方的决定。
巧合的是,11月28日塞内加尔总统法耶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法国军事基地与塞内加尔主权「不相容」,将来「需要关闭」。如果再撤离塞内加尔,法国在整个萨赫勒地区的军事存在将彻底「清零」,在全非也将仅剩驻扎在科特迪瓦、加蓬的少量军队和驻扎在吉布提永久军事基地的1500人。
尽管如此,法军撤离在某种程度上也契合了马克龙政府对非军事战略的转型策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任总统都提出要「重塑法非关系」,实现法非关系「正常化」,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军事战略调整,摘掉法国「非洲宪兵」的帽子。
2022年4月,马克龙总统第二任期伊始就着手调整法国在非军事部署,后还任命特使专门负责与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加蓬和乍得政府进行商讨。经过两年多时间的酝酿,2024年11月博克尔向马克龙提交了最终报告。据法国媒体报道,此份报告明确提出要将法国在非驻军从目前的2300余人减少至600人,即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加蓬各100名驻军,乍得300名驻军。除缩减驻军外,法国还将与非洲国家建立「新型法非合作伙伴关系」,与非洲国家共建基地,根据需要派遣更加灵活的小型特遣队执行任务。因此,尽管乍得要求法军全部撤出超出了法国设想,但总体上仍符合法国削减在非军力部署的转型思路。
左支右绌的对非政策
近年来,随着国际格局加速演变,非洲政治生态、大国力量对比发生悄然变化,法国既有的对非政策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形势,这正是法军不断遭遇「逐客令」的原因。
首先,法国对非军事战略无法有效回应非洲国家维护主权、谋求战略自主的诉求。自殖民体系瓦解以来,法国一直靠在非洲驻军对非施加影响力。然而这种被泛非主义先驱恩克鲁玛称为「新殖民主义」的形式在当前非洲政治生态下已严重水土不服。过去几年,非洲国家反干涉、反制裁、反霸权诉求日益增高,要求独立自主决定本国事务,维护本国发展与安全权益,萨赫勒地区国家就是典型代表。
其次,非洲日益成为各方竞相争夺的重点合作对象,非洲国家的选择更加多样化,法国对非政策不再具有「独特魅力」。法国国会在2023年的一份报告中提到,法国已不再是非洲「唯一的依靠」。例如,乍得已经与以色列、阿联酋、土耳其等国展开防务合作,对法国的军事依赖下降。2024年10月,乍得曾经发生一起特大恐袭案,「博科圣地」分子袭击导致40余名乍得士兵身亡,乍得政府指责法国驻军「未能提供应有的协助」,这也成为此次法军被驱逐的「导火索」。
在各大国中,俄罗斯在非洲的力量上升令法国感到最强烈的危机感。据西方媒体测算,俄罗斯目前在非洲拥有的各类武装力量已达数千人。法国【2022年战略评估报告】指出,俄罗斯在非洲发动针对西方的「混合战争」,将「极具侵略性的外交操控」「反西方信息战」和雇佣兵相结合,与法国形成事实上的「对抗」。法国国内各派的共识是,俄罗斯在萨赫勒地区的行动是法国在非影响力式微的重要原因。
最后,法国对非战略在本国支持度下降。法国在非洲反恐十年不仅导致近60名士兵阵亡,还背负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每年在非军事行动开支超10亿欧元。近年法国国内经济表现欠佳,民众对于海外军事行动的态度愈发保守。2023年,法国Odoxa民调显示,六成受访民众认为如果非方不希望看到法国在非军事存在,法国就应当放弃。法国军队、外交等部门以及智库学者也认为法国对非政策「过度军事化」,忽视安全问题背后的发展根源,应借撤军之机加快调整对非战略。
风云变幻的区域形势
法国撤出乍得,无疑将导致法国在非军事力量的大幅缩减,这必将对地区局势和法国、欧洲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短期内,萨赫勒地区将出现「安全力量真空」,地区动荡风险上升。长期以来,法国驻军虽然饱受批评,但其在一定时期内确实发挥了协助所在国政府维护政局稳定的独特作用。就乍得而言,该国国内和周边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各类武装团体持续作乱。法军撤离后,恐怖分子等武装势力或趁机作乱,乍得军队面临的维稳和反恐压力将成倍增加。法国军方也担忧,失去了法国驻军的威慑,萨赫勒地区或将形成「恐怖主义黑洞」,法国及欧盟国家的安全也将受到威胁。
法军撤离乍得将进一步削弱法国在地区安全事务治理的影响力。有西方媒体指出,乍得政府与俄罗斯关系走近,2024年1月时任乍得过渡总统的代比访问俄罗斯并与普京会晤,已然引发法国的战略焦虑。此时法军撤出或将为俄进入乍得进而「全面接管」萨赫勒地区「打开大门」,法国和欧盟在该地区的势力将遭到「彻底挤压」。
法国撤军也将导致欧盟对萨赫勒战略碎片化。2011年以来,欧盟加大与萨赫勒国家在管控非法移民、打击恐怖主义及发展领域的合作,并先后推出两版萨赫勒战略,法国均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法军撤出,法国在萨赫勒事务治理中影响力下降,加之受俄乌战事牵制,欧盟的萨赫勒战略实施也将陷入困境。此外,法军的撤出也导致欧盟成员国对萨赫勒国家政策发生分歧。德国、荷兰等国不愿效仿法国对地区军政权采取强硬政策,而是以务实态度与地区国家探讨深化双边合作。
法国在非军事影响力衰退已是既定事实。法国政界和军队的普遍共识是,军事是法国维系对非影响力的重要支撑,完全撤出非洲「不符合法国的国家利益」。非洲安全与法国和欧洲安全息息相关,为更好维护法国在非利益,法国需要军队留在非洲。不过非洲国家追求战略自主性的强烈意愿和随之而来的对外部军事存在的反感也令法国无法忽视。因此法国对非军事战略调整必须在追求自身战略利益和尊重非洲国家主权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否则法国在非洲的麻烦不会减少。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21日 08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