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西方航空发动机绝密技术,却被中国一位小伙攻克,获国家百万奖励

2024-09-17军情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常言说得好,是金子到哪儿都能发亮,洪家光就证明了命运是自己说了算。

2018年,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被洪家光拿下了。

2020 年 11 月 24 号,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2022年3月2号,洪家光荣获了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名号

2022 年 11 月 7 号,洪家光拿到了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里的大国工匠奖。

2024 年 1 月 19 号,洪家光荣获了「国家卓越工程师」的称号

可要是我跟您说,咱国家这位特别重要的技术工程师,以前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就一技校毕业的,只有大专学历的普通工人,您信不?

1998 年的沈阳,在机械厂的车间中,有个身形瘦弱的人匆忙地来回走动,这人是洪家光,这少年的眼里满是对机械的喜爱。

他没意识到,命运早给他安排好了一条能抵达航空科技顶端的道儿。在这道儿上,他靠自己的双手打造出中国航空工业的耀眼珍宝,给祖国的蓝天事业奏响了一首感人的奋斗之歌。

最后西方那边给出几十万美元的高薪想请他,可他却摆摆手,说自己的心在祖国,只会给祖国干活儿。

那洪家光咋就从一个技校工人,变成咱国家最牛的航空工程师了呢?咱一起来瞧瞧这段传奇故事。

【一、从贫困少年到技校尖子生】

1979 年,洪家光在辽宁沈阳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出生。他父亲是个实实在在的农民,母亲在公司干着收拾垃圾的活儿。家里经济挺困难,可这并没打消小洪家光对机械的喜爱。

村里的机械制造厂是小洪家光的快乐之地。只要一有闲工夫,他就会悄悄跑进厂里,瞅着那些个大家伙轰轰响,金属在机床上被弄成各式各样的形状。

这些情景在他小小的心里播下了梦想的苗儿。

年少的洪家光可不只满足远远看着。他老是趁着工人没留神,悄悄去碰那些凉凉的金属,体会机械的跳动。有时候,他还会学工人的样儿,装作自己在操控机床。他对机械的这份着迷,给日后他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打下了基础。

1995 年,16 岁的洪家光进了技校。因为喜欢,他果断选了车工专业。不过,上学这事可不轻松。他每天得坐好几个小时火车,在学校和家之间来回跑。

洪家光一点儿没让长途跋涉的疲惫影响自己的学习热情。反倒把在火车上的时间给充分用上了。他老是怀里抱着厚厚的技术书,眼睛紧盯着书页不挪开,就好像要把每个字都深深记在脑子里似的。

在技校的那三年,洪家光拼命地吸收知识。他不光重视课堂学习,还时常找老师求解难题。课余时候,他老是待在实习车间,不断地操练各种操作本事。这般勤奋刻苦的劲头没多久就有了收获。

1998 年,洪家光从黎明技校毕业,他在全班成绩第一。他的成绩单上,专业课和实践操作的成绩特别高。就因为这出色的成绩,他得到了去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工作的机会。

得知自己被分到了这家有名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洪家光兴奋得觉都睡不着了。他盼着马上开启的职业生涯,想着自己能给中国航空事业出份力。

不过呢,他压根儿不知道自己将要踏上一段满是挑战与磨炼的征程。

【二、初入工厂:迷茫与坚持】

1998年夏,洪家光满是热忱地走进了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可没承想,现实立马给这个满怀抱负的年轻小伙来了个沉重打击。

洪家光给分到了个又小又热的车间,这儿压根没他想的那种高科技设备,就有几台瞅着挺旧的普通机床。

每天的工作内容跟他期待的差得远呢,没啥挑战性,多数就是些重复的简单加工活儿。

这枯燥的工作使洪家光挺沮丧,也挺迷茫。他琢磨着自己是不是选错路了,是不是该撂下这活儿,去找更有前途的机会。可他心里对机械的那份喜爱,一直招呼着他呢。

洪家光琢磨了好久,决定接着干。他心里想,既然环境没法变,那自己就变一变。然后,他抓住每一分钟,学习并提高自己的本事。

休息的时候,洪家光老是偷偷跑到别的车间去。他仔细瞧着那些技术厉害的老师傅咋操作机床,偶尔还会不顾脸面地询问一些技术方面的难题。

虽说偶尔会挨训,可他压根没当回事,还越发使劲地学习呢。

为了能多些时间钻研技术,洪家光自己主动要求搬到厂里住。每天下班,别的同事都赶忙回家,可他却老是待在车间,一次又一次地练习各类操作技法。

夜深人静的时候,洪家光老是一个人站在机床跟前,闭着眼,用手指头比划着机床的各个部件,就好像在跟机器默默地交流。他这近乎着迷的举动,使他对机床的构造和运作原理有了更深的领会。

虽说工作的环境跟条件都不咋好,可洪家光一直都有着很积极的心态。他觉得只要不停地学习、积累,迟早能有突破的机遇。

这股子执着劲儿没多久就被车间主任瞅见了。主任开始给洪家光派些稍微难一点儿的加工活儿。洪家光可高兴了,对每个任务都使足了劲儿,就想做到顶好。

就这么着,洪家光在平常的岗位上悄没声儿地干着活儿。他的技术水准不知不觉就提高了,给往后的重大突破打下了牢牢的根基。

【三、金刚石滚轮加工技术的突破】

2002年春,一个偶然的契机让洪家光的职业道路变了样。厂里接到个急活儿:给航空发动机制造高精度的金刚石滚轮。

这项目技术难度特别高,对产品的尺寸公差以及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那是相当严格。

不过呢,工厂里就刘永祥一个人会这门技术,可他突然生病请假了,活儿都没法干了。眼瞅着工期越来越近,车间主任那是一个犯愁啊。这当口,24 岁的洪家光挺身而出。

「洪家光的语气坚定又自信。车间主任瞅着这个年轻人,惊了一下,迟疑片刻,最后点了下头,表示同意了。」

接到这个任务,洪家光立马就紧张地干起活来。虽说以前没碰过这么精细的加工活儿,可他一点也不怕。反倒啊,这个挑战把他心底的那股子劲儿给激起来了。

白天,洪家光在车间不停地操作机床,一遍遍地调试参数,精准到微米那程度。到了晚上,他回宿舍后,就一头扎进厚厚的技术资料跟图纸里,使劲儿找突破的地方。

连着十天拼命干,洪家光几乎就没睡过觉。他那双手,由于长时间操作,都起了老厚的茧子,眼睛也因为老长时间盯着精密仪器,变得红彤彤的。可他一直没撂挑子,他心里明白,这没准是他能证明自己的独一份机会。

嘿,到了第十天的大半夜,洪家光总算成功啦!他把金刚石滚轮阴腔精度提到了 0.003 毫米,这精度比原先规定的还高呢。他拿着加工完的零件从车间出来时,人都累得不行了,可脸上却满是成功后的高兴劲儿。

这一技术突破在厂内外一下子就炸锅了。好多人都觉着难以置信,一个年轻的技校毕业的人,居然能搞定连老师傅都犯难的活儿。洪家光的名号很快就在整个工厂传开了,也引起了上级部门的留意。

这次成功让洪家光获得了众多认可,关键是,还让他更坚定了要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继续深入钻研的决心。

他清楚自己的技术水平能有不少提高的地方,在航空发动机制造这一块儿,就需要他这种敢去挑战、不停创新的年轻人才行。

打那往后,洪家光越发使劲地学习和琢磨。他着手全面地探究航空发动机的各类部件,尤其是关键零件的加工技法。

经过好多好多回的尝试,洪家光总算攻克了金刚石滚轮成型面加工的技术难题,把加工精度提高到原先的五倍,到现在给企业创造的产值已经超过了 6500 万元。

【四、航空发动机叶片技术的攻关与荣誉】

洪家光的金刚石滚轮技术获得成功,这使得他在厂里出了名。他的技术水平被大家完全认可,也给他带来了更多机遇和挑战。

2007 年,洪家光光荣入党。同年,他代表公司去参加「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虽说最后没进前三,可这场比赛让洪家光晓得自己和全国顶尖技术人才的差距在哪,也让他下定了继续攻克更高难度技术的决心。

2003 年,他顺利搞定了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涡轮叶盘加工工装的制造技术,这不仅改变了得靠从国外购买的状况,而且把工序降低了四成,让加工周期缩短了将近一半,给企业省下了 600 多万元的成本。

2007 年,他整出个能在普通卧式车床上搞磨削加工的玩意儿,把零件合格率从 70%提到了 100%,每年能给企业省下 800 多万的加工费。

过去这十几年,洪家光设计制造了 56 套好用又方便的专用工装,搞了 100 多项技术创新,攻克了 300 多个技术难关,大家都把他当成技术行家跟能工巧匠。

而且,别人一年干满 4000 个工时就挺难了,可洪家光每周起码工作六天半,一年能整出 7000 多个工时呢;工作特别忙的时候,他甚至一个月都抽不出一天来歇着。

2011 年,他带的猎豹青年突击队荣获了沈阳市优秀青年突击队的称号。在他的引领下,这个团队齐心协力,把一个又一个艰难的任务给拿下了。

2011 年,洪家光的付出有了收获。他获公司授予首席技师的名号,这表明他的技术能力得到了最高认可。就在同一年,公司打算组建一个团队,专门钻研航空发动机叶片的滚轮精密磨削技术。而洪家光被挑中成为这个团队的带头人。

碰上这个重大任务,洪家光领着团队没日没夜地干活儿。他们一次次地做试验,不停地改进加工参数,尽力让叶片的加工精度变高。这当中满是挫折和难题,可洪家光跟他的团队一直没撂挑子。

努力了好几年,他们总算有了突破性的成果。洪家光领着团队,顺利把叶片精度提高到了 0.02 毫米,这种精度在国际上那都是领先的。

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这让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获得了强大推动力。

2017 年,洪家光靠着这一技术突破,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对他长久以来努力的最佳回馈。不过,这些荣誉并没使洪家光止步不前。他明白,技术创新是个没尽头的事儿。

为了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洪家光搞了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他把自己多年攒下的经验和窍门梳理出来,做成【车工技能操作绝技绝活】,全都教给年轻人,盼着给中国航空工业的将来培育出更多技术能手。

他和团队一块儿使劲儿,让工作室成功申请到还拿到了 31 项国家专利,搞定了 84 个创新和攻关的项目,这里头有 63 项顺利把成果给转化了,解决掉 65 个突然出现的技术难题,得到了好几百万的奖励和资金扶持。

在工作室中,洪家光老是跟年轻人讲:「把活儿干好,得靠本事说话。本事从哪儿来?就得不停地学习、钻研。」

洪家光的事儿鼓舞了好多年轻人。他以自身的经历表明,就算出身一般,只要心怀梦想、愿意下功夫,在航空这种尖端科技的领域里,就能获得非凡成绩。

【结尾:】

从普通技校生成为航空领域技术突破之人,洪家光的成长之路反映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进程。他的事迹不但体现了个人拼搏的能量,还凸显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才智与创造力。

现今,洪家光仍旧在生产一线坚守着,不断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出力。

他的经历表明,只要心里怀揣梦想,脚下积极行动,啥技术难题都能拿下,肯定能给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那份力。

【:】

从农村孩子到首席技能专家——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洪家光的成长历程 【源自【中国青年报】(2013 年 9 月 12 日 08 版)】

洪家光:我为鹰击长空铸羽 2022 年 9 月 29 日 8 时 14 分 信息源自: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