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6年9月22日,一位名叫陈毓祥的中国香港人,与17位友人乘着一艘货轮驶离码头,向着广袤无垠的深海进发。
然而,货轮刚驶不久,他们便遭遇了日本舰艇和战机的围追堵截。
陈毓祥似乎早就料到会这样,他不慌不忙地让舵手稳住方向,继续驾驶船只进入中国东海地区。
照常理说,中国人搭货轮去东海地区没什么问题,可日本为啥大费周章,派舰艇、飞机一直骚扰陈毓祥他们?
原来,陈毓祥还有「全球保钓华人联盟」主要领导这层身份。他此行是要带领「保钓者」们登上钓鱼岛,毁掉日本右翼分子在岛上竖的灯塔,并在岛上重新竖中国国旗。
嗨,你知道吗?钓鱼岛一直都是中国的领土,跟日本可没关系!
那陈毓祥到底有没有在钓鱼岛上成功插五星红旗,来宣示咱们国家的主权呢?
【一、钓鱼岛乃中国自古以来固有领土】
钓鱼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这一点确凿无疑,而且在许多历史典籍中都有记载。它是中国台湾省东北方向的 8 个小岛的统称。
根据资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我国渔民、官员就已经前往钓鱼岛方向活动了。
据【三十六姓指路针本】(公元 1368 年至 1398 年成书)记载:「钓鱼台(钓鱼岛古名)是琉球到中国福州的航海针路,里面有‘钓鱼台开船’的明文记载。」
还有一本明朝的典籍【顺风相送】,原本收藏在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博物馆。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向达把它抄录回中国,主要内容是:「太武放洋,用甲寅针七更的船去乌坵……用甲卯及甲卯的方向去钓鱼屿。」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从福建梅花所船坞出发,经过小琉球、钓鱼屿(钓鱼岛)、赤坎屿,到达枯美山,最后到达琉球国的过程。【三十六姓指路抄本】和【顺风相送】完整记录了中国古人发现钓鱼岛的前后情况。
这两本距今 600 多年的古籍,其实是明证,证明钓鱼岛从明朝洪武年间就属于中国了。
除了这几本民间文书,明清两代官方文书也提到过钓鱼岛。
嘉靖十三年,南京太仆寺少卿陈侃被任命为册封使,要去琉球处理事务。他把路上的事写成了【使琉球录】。
这本书里有这么一段关于钓鱼岛的记载:
初十,刮南风,速度很快,船行驶得像飞一样,经过平嘉山、钓鱼屿……十一日傍晚,看到古米山,属于琉球。
「古米山」也叫「姑米山」,是琉球西南方界上的一座山,它的具体位置已经无法考证了,大概在福州五虎门到琉球航线的中途。
徐葆光认为,中国和琉球的分界线是古米山,古米山以外属于琉球,以内属于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中国国境线最东端的岛屿,所以是中国的固有疆域。
陈侃之后,嘉靖皇帝派了好多使节去琉球国,郭汝霖、萧崇业、夏子阳都写过公文,这些公文里都提到了钓鱼岛。
公元 1633 年,即崇祯六年,李自成带领队伍东渡黄河,与高迎祥会师。
那时候,朱由检派胡靖跟着使者杜三策出使琉球,胡靖所写的【琉球记】里记载:「初八日傍晚,过姑米山……镇守姑米的夷官远远地望见了我们的官船。」
明朝亡后,关外八旗夺中原,海外诸岛皆不平,谋独立。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大军取澎湖,建言朝廷「赦抚」郑氏,求祖国统一。康熙帝允其招抚,自此台湾为清疆域之一部。
施琅收复台湾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被清政府纳入管辖,朝廷派了很多官员去治理台湾、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留下了很多文字记载。
巡台御史黄叔璥,对台湾岛及周围岛屿有详细记录,其中包括钓鱼岛
同治年间,台湾知府周懋琦对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考察。
光绪八年(1882 年),黄逢昶在【台湾生熟番事·台湾生熟番舆地考略】中明确提到了钓鱼岛。明清两朝对钓鱼岛的记载非常多,包括民间文书、航海指南、官方正统资料等。
总而言之,在明朝嘉靖至崇祯年间,每一位出使琉球的官方使者,都确凿地记载了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并且这一事实也得到了琉球国的认可。
清代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了正式行政管辖,还把钓鱼岛划归台湾管辖。福建漳州和泉州的渔民经常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活动,这证明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值得注意的是,1785 年,日本人林子平在【三国通览与地程主图】中明确记载钓鱼岛属于中国,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19 世纪,西方完成两次工业革命,实力赶超中国,频繁派兵侵扰我国海域。
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初,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导致中国台湾岛以及钓鱼岛的归属权被当成筹码,在列强之间转手倒卖。
1879 年,日本强占中国琉球群岛。当年,中日双方就琉球归属问题展开谈判。谈判期间,双方均确认钓鱼岛等岛屿不包含在琉球 36 岛之内。
1885 年,日本想把钓鱼岛群岛作为扩张目标,但被清政府阻止了,没能成功。
1894 年,中日爆发「甲午海战」。1895 年 1 月 21 日,日本内阁决定要强行占领钓鱼岛,并在岛上立个标牌(实际上也没建成)。
1895 年 4 月 17 日,中国被要求签订【马关条约】,根据条约,中国要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
1900 年,日本政府把钓鱼岛等岛屿称为「尖阁群岛」。
1945 年,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二、华人保钓历史大事】
二战结束后,日本失去了对这些岛屿的控制,「宗主国」美国却以占领军的身份,扶植了一个又一个日本右翼政权。
日本政府把钓鱼岛等附属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交给美军占领,琉球群岛(冲绳)是美军基地,钓鱼岛归美军托管。
这些日本鬼子竟然无视历史事实,还不要脸地说钓鱼岛是他们的,他们之前还跟俄罗斯在千岛群岛的归属上有过争端。
1968 年 5 月,美国打着「联合国亚洲经济委员会」的旗号,在台湾海峡以北开展海底石油勘探,结果发现钓鱼岛与赤尾屿之间蕴藏着丰富的油矿,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1969 年,琉球八重山公所往钓鱼岛上立水泥标。同年 9 月 15 日,日本地质学家称在中国东海「尖阁列岛」(中国钓鱼岛)发现石油资源。
日本政府马上成立调查组,前往钓鱼岛海域勘查海底资源。当时的日本首相佐藤荣作访问美国,和尼克松达成协议:「琉球群岛的行政管理权将在 1972 年交还日本,钓鱼岛属于琉球西南诸岛,会一并归还。」
1972 年,中日正式建交。周总理提议搁置钓鱼岛等岛屿的归属问题,待时机成熟再解决,中日双方就此达成协议。
1978 年,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邓小平同志明确表示:「钓鱼岛问题先搁置起来,以后再慢慢解决。」
1979 年,日本在钓鱼岛上修建直升机场,海峡两岸都对日本提出交涉和抗议。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美国和日本两国飞扬跋扈,无视国际法规和确凿证据,强行占据中国的固有领土,引发了一系列由中国民间团体发起的「保钓」行动。
1990 年,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建灯塔,掀起了新一轮保钓浪潮。
1992 年,中国通过【领海及毗连区法】,强调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领土,日本随即提出「抗议」,中国外交部也多次强调:钓鱼岛属于中国。
1996年7月14日,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新设置了灯塔,中国外交部表示对这一事件「严重关切」,海峡两岸都强烈抗议。
1996年9月,中国香港成立「保钓行动委员会」;9月8日,3000多名香港民众参加首届「保钓大游行」。
9月16日,全球华人「保钓大联盟」宣布率先乘坐「保钓号」货轮赶赴中国钓鱼岛,「保钓号」成为首艘在香港出发向日本抗议的船只。
【三、壮士一去不复还】
陈毓祥是「保钓联盟」的主要负责人,他在出发前和联盟会员商量后,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毁掉日本右翼分子在钓鱼岛上竖起的灯塔,在岛上重新竖起中国的五星红旗,以此表明中国的主权。
准备工作完成后,陈毓祥决定在 1996 年 9 月 22 日,从香港码头乘船出发,乘坐「保钓号」货轮。
陈毓祥 1950 年 10 月生于广东潮阳,客家人。自幼随父母移居香港,因学习成绩优异,考入香港名校英皇书院。
1975 年,陈毓祥拿到了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学士。那时,他特别喜欢参加社会活动,当过电台时事评论员、中学老师、节目主持人、电视部总监等。
1980 年,陈毓祥拿到了香港中文大学分院的哲学硕士学位,随后去了英国,攻读了多项文凭。
1985 年,陈毓祥当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可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他就积极参加保钓运动了。
1971 年,陈毓祥当香港学联保钓运动中学生组组长,特积极参与保钓。
听同学和家人说,陈毓祥热心参与保钓行动,不为利,也不是为了老百姓,只是想帮中国把钓鱼岛收回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陈毓祥的人生信条。
陈毓祥拳拳爱国心,多次参加保钓运动,证明他的爱国情怀伟大且高尚,因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领土完整不容置疑。
就像【团结保钓共同宣言】里说的,「爱国不分先后,保土不分左中右,守护钓鱼岛是全体中国人的神圣使命。」
看到日本右翼分子在岛上为所欲为,张贴反动标语,陈毓祥非常愤怒,于是联合联盟成员一起前往钓鱼岛。
出发前,有数百名香港市民自愿到港口为陈毓祥等人送行和助威。成员们都信心满满,并向大家保证,这次一定要挫败小日本的锐气,扬我国威。
但货轮刚进入公海,就被日本海警船和战机围追堵截。陈毓祥有丰富的保钓经验,对此早有准备,他让舵手稳住船,别受日本右翼分子影响,全速朝钓鱼岛开。
1996 年 9 月 26 日凌晨,「保钓号」货轮历经三天三夜连续航行,终于抵达了钓鱼岛附近。
除了陈毓祥一行人之外,现场还有来自「保钓联盟」其他分支机构的人员。大家一起商量后,决定在同一时间登上钓鱼岛。
然而,日本海警船不愿罢休,他们向中国保钓船喷射高压水枪,用光照射保钓人士,还 24 小时不间断地干扰中国人登中国领土。
最终,在日本军舰和飞机的逼迫下,其他三批保钓者不得不原路返回,只剩下陈毓祥与 17 位勇士孤军奋战。
26 号早上,陈毓祥带领的「保钓号」货轮离钓鱼岛很近了,马上 18 位勇士就能登岛了,结果出意外了。
刹那间乌云密布、风浪湍急,周围海域天气极差,十分不利于登岛行动。况且「保钓号」还是一艘作为老旧船只,若持续处于风暴漩涡,极有可能「船毁人亡」。
出于安全考虑「保钓号」船长魏立志建议陈毓祥放弃此行,返回香港后从长计议。
18 位勇士考虑再三,他们已经航行了 4 天,好不容易才突破了日本的封锁线,胜利就在眼前,要是现在放弃,都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才能登上岛。
陈毓祥决定带着其他 5 名勇士成员,坐橡皮艇去游钓鱼岛。
现在「保钓号」离钓鱼岛才 1.5 海里,这么看陈毓祥的这个提议没什么问题。
风浪大,大船靠不了岸,橡皮艇游行太危险,随时可能出事。
这个时候,日本的海警船和飞机也都到了钓鱼岛附近海域,陈毓祥等人要是再不行动,可能就没机会了。
1996 年 9 月 26 日上午 9 点 25 分左右,陈毓祥带着另外 5 名突击队员,决定不坐船,直接跳进海里,朝钓鱼岛方向游去。
哎呀,这速度,真够快的!陈毓祥二话不说,直接跳海里了。
日本海警船迅速赶到,绕着「保钓号」打转。风大浪急,附近海域瞬间涌起一波又一波巨浪,其他 5 名突击队员未能及时下海,陈毓祥独自面临万分危急的情况。
船上的工作人员立刻用中文和日语向日本海警船发出警告,还提醒他们有人已经跳海了,千万不要乱来,啥事都能商量,先把人捞上船再说。
日本海警船不管不顾,持续骚扰「保钓号」。
这时,「保钓号」船长魏立志发现陈毓祥右脚被货轮尾部的绳索缠住,无法动弹,他的头部还被一股一股的浪潮裹挟着撞在船舷上,看起来已经没有意识了。
他赶紧向其他联盟成员报告这事儿,其他几名突击队员冒着生命危险跳进海里,使了好大的劲,才把陈毓祥拉上船。
哎呀,陈毓祥躺在地上,闭着眼,脸乌漆嘛黑的,白沫子直冒,肚子还鼓得老大,一动不动。
船上的工作人员立刻对陈毓祥展开急救,用卫星电话向上报了这个情况。
有些「保钓联盟」成员都急哭了,他们冲着陈毓祥大喊,让他别睡了,赶紧醒过来继续登岛。
更气人的是,这时候日本海警船还在旁边晃悠,想随时攻击「保钓号」货轮。
风浪太大,救援船 26 号下午 1 点左右才到钓鱼岛。抢救人员检查后,宣布陈毓祥死亡,45 岁。
他去世后,母亲、妻子和一双儿女还在家里。
平心而论,陈毓祥要是不参与保钓行动,靠着之前攒下的钱,完全可以跟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不至于人生就这样结束。
老话说得好:「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华夏男儿一腔热血,战争年代为打跑日寇,纷纷告别父母,投身抗日队伍。
在和平年代,为了保卫中国的固有领土,与右翼分子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陈毓祥等人决定登岛去除日本灯塔,他们就没想过活着回来,他们是和平年代的英雄,保卫中国固有领土的勇士非他们莫属。
香港传来消息,全球华人都震惊了。1996 年 9 月 29 日,超 5 万香港民众齐聚维多利亚广场,参加六大保钓组织举办的集会,追悼英雄陈毓祥。
1996 年 10 月 6 日,陈毓祥出殡时,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的保钓成员联合开展了新一轮保钓行动。
我们租了上千条渔船去钓鱼岛,日本的海警船拦不住,最后在 10 月 7 号,有几个保钓人士成功登上了钓鱼岛,在岛上举着五星红旗。
他们还带上了陈毓祥烈士的遗像,以告慰他在天之灵。
2003 年 12 月,全球华人保钓论坛在福建厦门召开,称赞陈毓祥是中华保钓烈士,我们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将永远活在保钓者和全体中国人心中。
【结语】
陈毓祥烈士已经离世 26 年了,他不是第一个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而牺牲的烈士,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可能没多少人记得他的名字了。
中国军力和国际地位提升迅速,2012 年 9 月,我国开始对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常态化监视监测。2012 年 9 月 11 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放钓鱼岛天气预报。
2016 年 9 月 24 日,中国海警编队去钓鱼岛巡航。现在,中国海监船在那海域巡航,管着那的渔业生产,保卫钓鱼岛及附近海域。
这些都表明陈毓祥烈士的牺牲并非毫无意义。无论是民间保钓团体还是中国政府及,都以实际行动向他证明:「钓鱼岛终究会回到祖国人民的怀抱,他们的付出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