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海军
战场在哪里
海军军医的战位就在哪里
近日,海军军医大学某基地
组织海军某试训基地
海军军医大学3所附属医院
海军第905医院等
6支医疗队进行基地化驻训
暨海上实战化演训
△「伤员」上舰后紧急转运。
△舰载直升机前出。
空中战机呼啸
海面舰艇驰骋
海军邓世昌舰、戚继光舰、肇庆舰
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团的舰载直升机
为此次演训搭建海空立体保障平台
△舰艇编队协同训练。
△小艇紧急转运「伤员」。
△医护人员在邓世昌舰甲板收治「伤员」。
清晨,海上薄雾弥漫
飞行甲板上
涂着红色十字的集装箱模块
让邓世昌舰变成一座流动的海上医院
内设手术室、分级病房
化验室、X线室等
可进行伤病员的检伤、分类和救治
同时可以开展多台复杂战创伤手术
△医护人员把「伤员」信息录入海上卫勤信息系统。
伴随着大批量「伤员」转运上舰
海上机动卫勤分队的医护人员快速就位
身穿深蓝色马甲的检伤分类员
手持智能终端
读取「伤员」的军人保障标识牌后
将人员信息
快速录入海上卫勤信息系统
△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伤情检查分类。
△医护人员快速登机前出。
△救治情况量化考核打分现场。
此次演训有两种「伤员」贯穿全程
一种是由专家扮演的受伤舰员
他们可以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
对其操作进行量化考评
针对性更强、精准度更高
另一种是仿真模拟的「智能伤员」
内置智能化控制模块
可模拟各种海战伤情及情况变化
实时显示救治效果
△医护人员在医疗模块内开展手术。
烧伤炸伤、流血骨折、失温休克……
特效化妆后的「伤员」伤情更加逼真
让战伤救护硝烟味更浓
无影灯下
医护人员准备进行脾脏器官破裂手术
与以往不同的是
手术组成员只有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两个人
主刀医生不再有助手
很多工作需要独立完成
且在舰艇航行过程中
救护环境远不如陆地医院的手术室
这也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提出更高要求
△医护人员在夜间开展伤情检查分类。
△海军邓世昌舰在海上航行。
近年来
该基地在提高卫勤保障能力的赛道上
分秒必争
全流程模拟作战舰艇、编队救护所
医院船、后方医院
不断完善卫勤模块化编组训练方法
提高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卫勤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