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空军的米格21系列战斗机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朝鲜空军的整体实力。朝鲜的航空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单凭自身力量无法设计和生产多种类型的主力战斗机。目前,朝鲜空军的战机主要以米格系列为主。据国外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朝鲜空军大约拥有500架不同型号的战机。
其中,100多架歼5和米格17战机、100多架歼6和米格19战机、100多架米格21和歼7战机、30多架米格23ML战机、30多架苏25强击机以及30多架米格29战机。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朝鲜空军中的战机数量众多,但其中许多战机的战斗力实际上只是象征性的。在朝鲜空军里,只有米格29和米格23战机具备使用中程导弹的能力。
朝鲜空军的米格29系列战斗机
米格29战斗机是第四代中型战机,也是朝鲜空军的主要战力。然而,朝鲜空军的米格29数量相对较少,总计仅有30余架。实际上,朝鲜曾拥有建立米格29生产线的机会。在1980年代末期,苏联与朝鲜达成了一项协议,计划向朝鲜出口米格29的生产线,由苏联提供零部件和发动机,而朝鲜则负责组装和生产米格29。当时,朝鲜预计能够生产150架以上的米格29系列战机。
然而,到了80年代末,苏联经历了长期的不稳定,已无法向朝鲜供应战机生产线。1991年,苏联解体。90年代初期,朝鲜通过多种方式,从苏联的各个前加盟国进口了30多架米格29战机。这些战机大多是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生产,属于米格29系列的早期批次。早期的米格29战机主要装备了R73空对空导弹和R27中程导弹。
朝鲜空军的主要战斗机
R27格斗弹是一种半主动中程导弹,起源于苏联于80年代的研发。自90年代起,出现了多种改进型号,如R-27T、R-27R、R-27ET、R-27ER、R-27EM以及R-27AE等。R27系列导弹的长度为4.08米,总重量为253公斤,最大射程超过40公里。然而,由于苏联和俄罗斯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发展滞后,R27系列导弹的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差,这成为其最大的弱点。
此外,R27系列中距弹作为半主动雷达制导武器,其使用时必须依赖战机进行数据引导。这一引导过程显著限制了战机执行其他战术动作的能力。自90年代以来,各国陆续研发出主动雷达制导的中距弹,例如俄罗斯的R77、美国的AIM120、中国的霹雳12以及法国的米卡等,这些武器都是在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相继推出的主动中距弹。
俄罗斯的R27系列中程导弹
在21世纪初,朝鲜显然无法独立研发主动中距导弹。从朝鲜的多项新闻报道来看,朝鲜空军的米格29战机通常装备的是R27中距导弹、R73或者R60格斗弹,并未使用其他类型的导弹。严格来说,这种装备方式在21世纪初还算勉强合适。但到了2010年代,这种配置已显得非常落后。随着科技进步,各大强国相继推出了中远程空空导弹。
21世纪的初期,各国都在发展中程导弹,其射程大致在60至80公里之间。进入2010年代后,美国、中国和法国相继推出了各自的新一代中远程空空导弹,例如美国的AIM-120-D5、法国的流星和中国的霹雳15等,这些导弹的最大射程可达到150公里左右。同时,各国也陆续装备了五代机或四代半战斗机,与新一代导弹形成有效配合。与前述国家相比,朝鲜空军的差距相当显著。
我国在90年代引进的R27中程导弹。
在2010年代,朝鲜在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借助外部技术支持对30多架米格29战机进行了中期现代化升级和机体延长使用寿命的改造。根据海外媒体的推测,经过这些升级后,这些米格29战机将具备挂载主动中距导弹的能力。然而,朝鲜并不具备研发和生产中距导弹的能力。截至2024年,朝鲜的新闻报道中并未提及米格29战机挂载其他中距导弹的相关信息。
最近两年,朝鲜在其国防展览上公开展示了自制的格斗弹和中距弹。朝鲜的国产格斗弹与我国的霹雳10格斗弹在气动布局、设计理念和引导模式等方面高度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朝鲜所公布的国产中距弹更是引人注目。
朝鲜的战斗导弹和中程导弹
朝鲜推出的国产中程导弹在外观设计和整体布局方面,与意大利的阿斯派德导弹或中国的霹雳11非常相似。阿斯派德中程导弹是意大利于1988年服役的半主动导弹,长度为3.7米,重230公斤,最大射程可达80公里。而我国的霹雳11半主动中程导弹则是在意大利阿斯派德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仿制和改进,于2004年左右定型,并开始批量装备部队。
美国的AIM-120中程导弹系列
无论是意大利的阿斯派德,还是中国的霹雳11,这些都属于半主动中距导弹。进入2020年代后,朝鲜再发展半主动中距导弹实际上已经不再具有太大意义。作者认为,朝鲜所推出的中距导弹大致上是在阿斯派德或霹雳11的外形设计上进行借鉴。至于导引方式,采用了主动雷达导引头。例如,我国霹雳11的后期改进型为了与霹雳12中距导弹竞争,确实出现了主动雷达制导的版本。
中国霹雳12与霹雳15同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