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美海军破大防!胡塞导弹落在航母200米开外,竟完全没被拦截

2024-10-17军情

还记得今年6月,也门胡塞武装宣称用弹道导弹成功袭击美国海军航空母舰「艾森豪威尔」号吗?当时美军坚称没有被击中,但各种证据证明胡塞武装确实发起了袭击,而且还多次声称「袭击是成功的」,到底谁说谎?外界众说纷纭。

但如今这事有了新进展,美国「西点打击恐怖主义中心」最近发表了一篇【平局即胜利:胡塞武装经过一年战争】的文章,暗示当时胡塞武装的导弹落点距离航母只有200米左右,虽未击中,但并非没有效果。

关键问题还是:偌大的航母打击群,竟完全没有进行拦截,可以说破防破得很彻底。

(胡塞武装在阅兵式上公开的导弹,外界认为是伊朗支援的)

「西点打击恐怖主义中心」(CTC)是西点军校下属的一个研究机构,成立于2002年,旨在通过研究和政策分析提高美国民间和学界对恐怖主义的理解,并在全球范围内应对恐怖主义的挑战。

能看出来,CTC有很明显的美国军方背景,虽说这会让研究工作不可避免地带上美式霸权的气息,但无疑让这篇报告引用的数据和资料有了较强的权威性。

从标题来看,CTC似乎肯定了胡塞武装这一年来的战斗,特别是「平局即胜利」这句,颇为无奈地点出了美国在这场称不上战争的战争中,其实处于相当尴尬的位置。

因为对方是个连国家都还不算的民兵武装组织,而且频频遭到美英空军的空袭,却能与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打成平手」,用的还不是多么先进的武器。

这样说下来美军在尊严上破的防,恐怕不比当时看到导弹落在距离自己200米地方的「艾森豪威尔」号大兵们差多少。

(CTC制作的导弹射程半径图,黄圈为300公里,白圈为600公里,红圈为1000公里)

CTC用了大段篇幅分析胡塞武装何以能做到把弹道导弹打在航母附近,因为以目前的战术理论来说,使用弹道导弹打击航母这样可以在开阔水域进行快速机动的目标,实际上难度相当大。

根据公开资料,航母的最高航速为30节(约56公里/小时),而无人机飞行300公里大概需要100分钟,这期间航母可以机动70公里以上。

这个距离在海上不算远,天气和海况好的话依然没有脱离目视距离,但对杀伤半径最多几百米的弹道导弹来就是任务失败。

所以弹道导弹反舰作战,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定位和追踪航母的位置,但胡塞武装有一个可以利用的优势,那就是为了确保护航效果,美军航母不得不在狭窄的红海和亚丁湾行动,这就大幅降低了追踪难度。

CTC认为胡塞武装首先利用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信号来甄别目标,这是一种任何军民用船只都要安装的基本通讯系统,会自动发出关于本船的位置、航向和船名等信息,而且门槛也不高,胡塞武装可以轻易获得这种接收装置,并将其用在袭击过往船只的行动中。

(曼德海峡卫星图,可见极其狭窄)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目标消息来源,胡塞武装还使用了远程电子情报收集系统,窃听美英军舰之间的通信。为此美军还专门空袭过也门境内的信号转播塔和GSM(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信号塔,胡塞武装可以通过这些民用电信服务器,对来自海上的无线电信号源进行三角定位。

另有迹象显示,胡塞武装还从伊朗获得了雷达信号接收机,这样就可以将船舶监控和无线电测向结合起来,以及侦察无人机和搭载实时监控设备否认小型船只。

除了这些,CTC倾向于胡塞武装的导弹有半主动雷达制导系统,无人机则配有光学摄像机,反舰弹道导弹中「也有某种形式的制导系统」。于是,这样一个集广域监视、近距跟踪和终端制导相结合的海上监控和感知体系下,胡塞武装的导弹成功造成了近失弹效果。

(美军消耗数百枚各种导弹,护航行动实质上失败)

近失弹指的是炸弹或导弹未能击中舰船,但落在距离目标很近的位置,由于强大的动能往往会激起剧烈的冲击波,这种冲击波一般会作用在舰体结构上,比如龙骨和主肋骨,从外观很难看得出来。

所以即便当时近失弹造成损伤,外表也不会有什么明显变化,但从不久后「艾森豪威尔」号撤离红海返回本土来看,损伤肯定有,只是没有太大而已。

不过这次袭击给美军造成的震动更多在心理层面:胡塞武装区区一个民兵武装组织,海上追踪定位方式也堪称土法上马,不过是利用部分简技术简陋的装备,就成功实现了初步反介入作战。

那么拥有更强大探测和打击能力的伊朗呢?俄罗斯呢?中国呢?特别是中俄,都拥有较为完备的海基和空基侦察感知能力,甚至天基侦察能力也不比美国逊色,中俄如果也发起反介入作战,依然还会只是近失弹吗?

(讽刺美国的漫画作品)

这个答案想必不算得出来,所以理论上来说,「艾森豪威尔」号舰长希尔上校说这是二战以来最艰难的最危险的战斗倒也不为过,只不过可能更艰难的战斗,还在后面等着美国人,在红海的这段时间,就当是热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