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美国的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发生了重大的事故,原因不明,它撞上了南海的底部山脉。起初,美国对此事件保持秘密,但在中国的追问下被迫作出回应。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美军海狼级核潜艇的质疑。三年后,随着中国解密部分有关文件,这起充满谜团的事故再次引发广泛关注。根据新披露的信息,中国在南海发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新线索,但起初并未公开,而是希望深入研究。不巧的是,美军恰好在这个错误的时候和地点进入此区域,最终无奈而逃,没有达到原本意图给中国制造麻烦的目的。
美国核潜艇在南海海底遭遇撞击沉没事件。
2021年10月2日,美国的康涅狄格号潜艇(SSN-22)在南海与一座水下海山发生碰撞。起初,美国没有对此事件进行公开,而是待中国发现并要求解释后,五天后美国海军才发布了这一事故声明。他们表示,这艘潜艇在地图信息不足的区域中高速行驶时遭遇了意外。在通常情况下,为减少噪音,潜艇往往不会以高速度行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这艘潜艇的船员认为需要进行机动呢?此次事故导致至少11名船员受伤,而该核潜艇在坠毁后前往关岛途中还失去了雷达罩。
康涅狄格号核潜艇作为「海狼」级别的核攻击潜艇,是美国海军最强大、最致命、最复杂且造价最高的舰艇,专门设计用于敌方沿岸展开精锐作战任务。这次事故对其声誉造成了沉重打击,也引发了人们对美国海军战斗力和安全管理能力的质疑。随后进行的调查表明,此次事件是由于船员在航行计划上的失误以及对南海的不熟悉所导致。美国方面指出,这些错误「远低于美国海军标准」。
然而,这种说法并不令人信服,因为美国早已充分掌握了南海的水文情况。美军的测量船和航空母舰等频繁在这一地区活动,同时,通过飞机等手段,美军也在南海布置了大量探测设备。那个著名口号「声纳无铜,捞之无用」正是为了应对中国渔民打捞美军探测器而设立的。而且,在南海周边有许多美军基地,他们随时准备收集相关情报。如果说因为对南海水温的不熟悉导致事故,这一说法恐怕连美国自己都难以相信,但却又找不到其他更合理的解释,只能无奈接受这个理由。
调查还发现,航行评估小组未能识别和标记搁浅地点附近的十个或更多水下危险。此外,潜艇缺乏有效的领导,使得船员无法对航行中的失误与不足承担责任,这表明潜艇上普遍存在质量控制的问题。
美国在潜艇沉没后的反应和行动引发了人们的猜测。
事故发生后,美国的反应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首先,美国在揭示事故信息上拖延了很长时间,并且对事故的关键细节采取隐瞒态度,这让人们难以信任。中国国有媒体【环球时报】对此报道表示遗憾,认为美国未能公开核动力潜艇事故的重要信息。
其次,在美国事故后的调查过程中,似乎更多地将责任归咎于船员的个人失误,却没有对其在南海的军事活动进行深刻反思。这种做法被看作是逃避责任,试图掩盖其在南海不当军事行为。美国以「航行自由」为名,在南海频繁进行军事挑衅,从而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而此次事故也使人们更加清楚,美国这种军事行动不仅威胁地区安全,也给自身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尽管如此,美国的不断施压反而推动了中国军事科技的进步。面对美国的逼迫,中国别无选择,只能加速发展。2016年的南海危机,正是美军试图通过武力迫使中国妥协的一次尝试。然而,那一次美军却显得有所顾忌。从美国的视角看,那个时刻或许是一个绝佳机会。但自那以后,中国坚定决心大力推进军事建设,如今在多个领域已经与美国抗衡甚至做到超越,因此美国不再敢如此张扬行事。
中国在美军核潜艇进入南海之前就注意到了该区域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漩涡。
2021年9月,南海出现了一道延绵数百公里的巨大漩涡,此漩涡不仅会导致水流混乱,还有可能影响海底声纳信号等,沿途的一切生物和设施均受到威胁。在发现南海下方的这一巨大漩涡后,中国立即派遣了最先进的科研船和规模最大的无人机群,从空中、地面以及水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监测。无人机编队在漩涡中心探测到一个位于距海面约50至150米(164 - 492 英尺)的高温核心;而靠近海面的地方则发现了一个低温核心;另外,在200米(656 英尺)深处又发现了第二个高温核心。大量海水以每秒约0.4米的速度绕着这些核心顺时针旋转。
科学家们指出,尽管这个速度看似不快,但在潜艇穿越该区域时,海水的温度和密度可能会剧烈波动。同时,无人机编队还发现了距离海面约 600 米(1968 英尺)处存在悬浮波导。科学数据由参与此次行动的研究人员于上个月发表在中国学术期刊【中国陆地科学】中。中国科研团队认为,这种异常的大气现象可能对无线通信效率以及雷达的正常运行造成负面影响。目前尚无法确认漩涡与康涅狄格号潜艇碰撞是否相关,但有一些专家对此事件表示出微妙的联系。
在此次事件中,中国发挥了关键作用。首先,中国对美国核潜艇事故的关注与质疑,促使美国更加公开地披露事故信息,并反思其军事行动。此外,中国媒体的报道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美国在南海军事活动及其地区安全影响的更大关注;而中国对南海巨漩涡的监测和研究,则为揭示核潜艇事故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公众带来了更多思考方向。
中国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努力彰显了其对南海地区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中国在南海的正当权益与行动,有效地对美国的军事挑衅形成制约,使得美国无法对此置若罔闻。中国始终坚持通过沟通与协商来解决南海争端,以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而美国则不断鼓动其代理人与中国交锋,同时也频繁派遣军舰干扰中国在南海的布署。最近发生的美方核潜艇事故再次显示出,其在该区域进行军事活动是极为不负责任,必然会加剧局势紧张。
2021年,美国核潜艇在南海撞山的事件引发了众多谜团和争议。
三年后,随着中国解密了一部分文件,人们对该事件的理解得以加深。虽然尚无法确认南海的大漩涡与潜艇碰撞是否存在直接关联,但这一事件揭示了美国在南海军事活动所带来的风险及其不负责任的态度。在此事中,中国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关注、质疑、科研和合法行动,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展望未来,国际社会应携手合作,促使美国更加谨慎地处理其在南海的军事行为,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同时,各国还需加强协作,共同研究南海的科学奥秘,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2021年美军核潜艇在南海撞上山体事件是否与中国发现的南海巨大漩涡有关,至今仍然是个谜。然而,仔细分析事件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这一情况提醒我们,南海的局势并不需要外部势力的干预,而应依靠周边国家共同维护区域和平与稳定,而不是通过军事挑衅和冒险行动来破坏。这真的是纯属偶然吗?或许只有时间能揭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