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礁位于北纬8度04分至17分、东经113度15分至23分之间。其低纬度靠近赤道地理位置,非常适宜在柏礁南端填海造陆,建设大型人工岛,进而在此建造我国最南端的航天发射场。相比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此处发射航天器更经济,燃料消耗更低,并能承载更大质量的航天器发射任务。
安波沙洲位于柏礁南面约40公里处,在琼台礁露出水面成为沙洲之前,一直是我国最南端的陆地领土点。因距离较近,安波沙洲上富余的蔬果肉类常运往柏礁供应。虽然安波沙洲与琼台礁更靠近赤道,但两者礁盘面积均仅约2平方公里,不适宜大规模填海建设航天航空发射中心,因此柏礁成为最佳选址。
柏礁,一座大型封闭环礁,礁坪广阔平坦,水浅,极其适合进行填海造陆工程。它呈长条形,南北延伸,东西狭窄,卫星图像显示其礁盘扁平细长,略带弧度,形似展翅飞翔的大雁。南北长度约33公里,东西宽度最大约5公里,最小不足1公里。礁盘面积达66.4平方公里,其中礁坪面积49.5平方公里,为南沙群岛所有岛礁中面积最大者。
柏礁低潮时部分礁石露出水面。该礁盘主要特征是礁头众多。「鸟鱼锭石」位于东北端,高出水面1.8米,形似船锭,其头部酷似鸟头。「单柱石」位于西南端,是一块高出水面4.6米的大礁石。
柏礁地貌狭长,虽然限制了开发,但其整体建设潜力仍显著高于永暑礁和美济礁。永暑礁礁体面积达108平方公里,但可低成本吹填的礁坪仅27平方公里;礁盘破碎,施工难度大,不利于大规模填海,目前仅在西南主礁坪填海2.8平方公里。美济礁礁坪面积约10平方公里,实际填海造陆面积也只有5.6平方公里。
柏礁南北两端拥有适宜填海造岛的礁坪,北部礁坪长约8公里,宽1.2至1.8公里,面积约11平方公里;南部礁坪长约8.6公里,宽约1.5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 两端礁坪资源充足,分别具备建造面积超过8平方公里的岛屿的条件。
柏礁,如同永暑岛,呈西南-东北走向,与南沙海域盛行风向基本一致,这使其成为建设海上机场的理想场所。其北端可建设一条长达3000米的跑道,建成后可兼顾军民两用,成为连接南沙中部与中国内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并担当起南海空域巡逻管控的重要军事基地角色。
柏礁是个珊瑚环礁,中间的潟湖面积达16.9平方公里,但缺乏天然水道,船只无法直接进入。潟湖周围礁坪大多不足1公里宽,限制了开发潜力。不过,可在潟湖两侧人工开凿水道,加深潟湖水深,建设可停靠海军和海警船只的深水港,以满足包括航天发射大型火箭运输在内的各种需求。而开凿水道挖出的砂石,还可用于拓宽潟湖两岸礁坪,为港口建设提供必要的建筑材料。
南沙柏礁海域,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水产资源极其丰富。柏礁潟湖水域宽阔且水浅(1.5-3米),非常适合渔船作业和停靠,可在此建设渔港及渔业加工基地,方便渔民就近加工鱼产品,降低成本,有效促进南沙渔业发展。此外,潟湖面积广阔,还可规划部分区域发展海水养殖,进一步提高渔业产量,保障我国渔民的生产生活。
柏礁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附近海域是中国的传统渔业资源,中国渔民历来称之为海口线。其名称曾于1935年公布为霸加那大礁,1947年更名为立威岛,最终在1983年被政府正式定名为柏礁。1946年,国民政府海军收复了曾被日本侵占的南沙群岛,其中柏礁由中国台湾地区实际控制,但于1960年被台湾当局放弃。20世纪70至90年代,中国多次组织考察队前往柏礁进行科考,并设立主权碑。
柏礁战略地位重要,使其成为周边国家觊觎的目标。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宣称对柏礁拥有主权,导致局势复杂化,形成四方角力。1978年,马来西亚率先非法占据柏礁,但因驻守困难,最终撤兵。
一九八七年二月二十一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委员会年会在其总部通过了【全球平面联测计划】。该计划明确规定中国需建设五个海洋观测站,其中三个位于中国大陆沿海,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各设一个,并共享观测数据。越南虽参与了此次会议,并未公开反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建设观测站,实际上默认了中国对西沙和南沙群岛的主权。然而越南随后迅速变卦,撤销了其参会代表的职务,并宣称将阻挠中国建站,同时非法侵占柏礁,修建高脚屋并驻扎军队。
1987年,中国海军与国家海洋局两次赴南沙群岛考察,为建设联合国74号海洋观测站选址。柏礁、六门礁、南华礁等岛礁都曾纳入考虑,但因柏礁距离大陆遥远且周边有外国非法占据的岛礁,出于安全因素最终放弃。最终,条件相对优越的永暑礁被选中。 永暑礁建站期间,海军曾考察柏礁,计划将其作为永暑礁的防御据点,但鉴于柏礁距离永暑礁较远,且华阳礁已在两者之间被我方控制,故未予驻守。 战略意义重大的柏礁因此与我国实际控制失之交臂,实为憾事。
为加强对柏礁的实际控制,越南在该礁石上分三个地点修建了六座礁堡。2014年和2015年,越南分别在柏礁北部和南部礁堡附近开挖航道,以利于礁堡与本土间的交通运输和物资补给。2015年,越南还在柏礁南部增建了一座新的礁堡。驻守柏礁的越南军队人数也因此从约四十人增至近百人。
凭借地理位置优势,越南在柏礁非法填海造陆,修建港口方便渔民停靠。初期,受限于技术,越南只能依靠船只将沙石从国内运往柏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再通过人工施工逐步扩大陆地面积。然而,这种人工岛屿地基不稳,易受风浪侵蚀,迫使越南不断改进造陆技术,特别是加固工程。
自2022年起,越南大规模开展南海岛礁填海造陆工程。他们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并借鉴中国技术,就地取材利用礁砂,迅速推进吹填作业。仅一年时间,便在非法占据的11个岛礁上新增近2平方公里的人工岛屿,其规模超过越南过去十年总和。 此次柏礁填海行动更是不同以往,并非局限于礁堡附近的小规模扩建,而是直接在柏礁中部潟湖两岸最宽阔的礁坪上大兴土木,填筑大型人工岛并开挖航道,建设大型渔业港口。至2023年底,已形成超过0.96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
自2023年11月起,越南在非法占据的中国南沙岛礁上大规模填海造陆活动显著加快,新增陆地面积达2.8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过去两年总和的两倍。数据显示,越南在南沙海域的累计填海造陆面积已达9.55平方公里,约为中国同区域填海面积18.81平方公里的一半。
南威岛礁坪面积有限,越南遂将重点放在南沙北部鸿庥岛、敦谦沙洲以及中部柏礁的填海造陆上,旨在将柏礁建成其在南沙中部和东南部的军事指挥中心。最新卫星图像显示,柏礁陆地面积已扩张至1.67平方公里,长度超过4300米,具备建设大型军机机场的条件。目前,柏礁是越南占据岛礁中唯一可建设3000米级跑道的岛礁,此前越南已在南威岛建成一条1300米长的机场跑道,可供其大部分军机使用。
柏礁礁坪辽阔,具备大规模吹填造陆的潜力。若将潟湖浅水区一并纳入,完全可以通过吹填技术,将其改造成超过30平方公里的岛屿。 一旦越南完成柏礁吹填计划,该岛礁极可能发展成为一座可容纳十余万居民生活和工作的海上城市。 因此,我国必须密切关注越南在柏礁的动向,居安思危,预防其大规模造岛及移民行为。
柏礁地处南沙群岛中心,战略意义重大。方圆五百公里内,南海绝大多数岛礁在其掌控范围,影响力辐射广泛。其北距永暑岛145公里;西北约92公里处是尹庆群礁、南威岛及日积礁;东北方向有南华礁、毕生礁、六门礁等,距美济岛约308公里;东南则为弹丸礁、南海礁、光星礁、榆亚暗沙等。依托柏礁建设大型海洋保障基地,可有效支援整个南沙群岛,并使其成为南沙巡航的最佳枢纽,大幅提升效率。
柏礁距西沙永兴岛945公里,距海南三亚1200公里,距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1300多公里。虽然地处我国大陆较远海域,但它与曾母暗沙临近。我国南海驻军最南端的岛屿是华阳岛,柏礁位于其南95公里。 若收复柏礁并建设大型海空军基地,可将我国南海防线南移近百公里,显著提升南部海域控制力。 柏礁具备建设便捷物资中转站的深水港条件,有利于完善周边岛屿配套设施。其地理位置靠近马六甲海峡,是南海通往印度洋的必经之路,控制柏礁可守护我国南海航道安全,保障中西贸易畅通无阻。此外,控制柏礁也有助于加强对南沙四大油气富集区的巡逻,有效保护南海油气资源。
柏礁填海造陆形成的30平方公里巨型岛屿,具备建设海空军基地、海警基地、渔港及渔业加工养殖基地的条件,还可规划住宅区、商业区、学校和医院等配套设施。计划迁入10万居民,发展旅游业,打造类似马尔代夫的度假胜地,并以此带动创业就业。参考马累岛1.96平方公里面积居住24万人,以及澳门44平方公里居住67万人的例子,柏礁完全能够承载10万人口。未来,柏礁有潜力成为南沙中部地区重要的行政和经济中心,与永暑岛、美济岛形成战略犄角之势。
柏礁建设海上城市,关键在于解决淡水和能源供应。柏礁风电装机容量在南海诸岛中位列第三,是南海风力发电的理想地点,可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并建设微型智能电网。此外,建设液化天然气储存和输送系统,以保障生产生活用气需求。通过在柏礁礁坪南北两端分别挖掘小型湖泊,并在潟湖南北两端建设大型湖泊,逐步将其改造为淡水湖,同时完善雨水收集系统并配合海水淡化工程,即可有效解决淡水供应问题。
越南拥有强烈的海权意识,其新一轮填海造陆行动值得高度关注。中国如何应对柏礁局势?一方面,需加强舆论宣传攻势,积极揭露越南在南沙大规模填海造陆、非法扩张以及破坏珊瑚礁生态环境的行为,争取国内外媒体关注,从而对越施压,避免其在柏礁等战略要地秘密扩建。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只要占据道德制高点,便可理直气壮地反制越南,并在时机成熟时采取各种手段收复被占岛礁。
越南军队抢先在柏礁修建了三个礁堡,并在两处地点填海造陆,意图阻止其他国家在此立足。然而,这种分散的布局使其难以有效防御整个礁盘,而柏礁南北长达33公里。中国仍有机会在礁盘上选址建设,形成对峙局面。 只要越南不进行大规模填海造岛和移民,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双方可以维持现状。但若越南非法扩张,中国将坚决阻止,凭借强大的基建实力逐步压缩越南军队活动空间,最终使其前期投入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