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局势不断升温,许多讨论围绕着解放军和美军的动态。然而,作为另一个关键参与者,台当局和岛内武装力量的反应同样值得深入探讨。台当局非常清楚自身在军事硬实力上的不足,与解放军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因而,他们制定的军事对抗策略,核心在于尽可能拖延战争进程,争取更多时间。
岛内智库的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他们普遍认为,解放军若真的展开登岛作战,规模一定不会小。这种观点建立在解放军现有世界上顶尖的两栖投送能力基础上。为了确保后续作战的顺利推进,解放军绝不会仅依赖小规模部队,而这种大规模的投送能力,是岛内武装力量难以匹敌的。
根据岛内智库的一些推测,如果解放军要收复台湾,第一波登陆部队可能达到5万人规模。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依据解放军现有的作战单位改造和合成化改编得出的结论。现在,解放军已经完成全军的合成化改造,特别是在东部战区,可以动用多个海军陆战旅和陆军两栖合成旅。
一个旅级战斗队的人数通常在5000到6000之间,12个这样的旅级单位,总数确实在5到6万人。如果这支部队能够全部登陆成功,台当局的反登陆防卫就会岌岌可危。在现代战争中,虽然数量并非唯一取胜之道,但充足的兵力仍然是掌握战场主动权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条件下,解放军的快速突击和高效投送无疑将会占据上风。
岛内智库还进一步指出,解放军的登陆作战将会是立体作战,海上登陆与空降部队相互配合。空降部队的任务至关重要,在作战初期可能会在海空军的掩护下直接突降中部,意在切断南北联系,制造战术上的分割。更大规模的空投部队可能会利用运20运输机,在岛东部进行大规模伞降,并在多个登陆点展开攻势。
岛内的武装力量,其规模相对有限。如果要应对这种多点进攻,就必然需要分散其兵力。这使得解放军有机会逐个击破,迅速达成战术目标,完成全面控制。尽管有人认为城市巷战可能会拖慢解放军的推进步伐,并造成高昂的伤亡,但解放军会首先确保岛内武装力量指挥系统的瘫痪,切断各单位的协调能力,使其不能有效联合作战。
解放军对岛内地形与道路的熟悉也为其快速作战奠定了基础。在模拟西北训练场中的演练,解放军已经实战化训练了对岛内关键城市的攻占战术。一旦登陆成功,其展开作战的速度将非常惊人。岛内的武装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采取极端措施。
焦土政策成为台当局可能的选择。这种策略源远流长,本质是通过摧毁一切可能被敌人利用的资源来拖延进攻速度。虽然焦土政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成功案例,但在台湾这种高城市化和人口密集地区实施,其结果将会是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代价。这种做法不仅会延缓重建进程,还会给战后的恢复带来巨大的挑战。
如果台当局真的执行焦土政策,受害最深的将会是留在岛上的平民。即便中国拥有强大的基建能力,要恢复到战前水平也需要多年时间。尽管这一策略表面上是为了拖延敌军进攻,实质上却带来了更大的破坏和混乱。然而,由于岛内武装力量的历史背景,其前身国军在破坏基础设施和利用平民做掩护上有过不少前科,因此这种模式并非不可能继续延续。
在2024年围台军演中,岛内武装力量曾将重要的反舰和防空导弹阵地故意设置在一家酒店后面,并利用地下停车场进行部署。这种做法显然是要利用平民建筑来增加对方打击的难度。而当时,这家酒店甚至还在正常营业。这样的策略,让解放军在攻击这些阵地时,不得不面临平民伤亡的重大风险。
真实的战争一旦爆发,这种利用平民作为掩护的行为恐怕不会是孤例。解放军需要提前做好应对平民附带损伤的预案,为此付出更多的心力和准备。对于台海局势的未来发展,解放军的强大与台当局的焦土策略,注定会让这场冲突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