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海参崴是第二大城市,更是远东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俄罗斯海军五大舰队之一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就曾驻扎在这里。
可是,在一百多年前,这里四处都能看到中国人,有商人、小食品店主、农民还有港口工人,就连中国人居住过的城区遗址都保留到今天,足以证明痕迹;中国味十足的海参崴早已成为俄罗斯的「远东明珠」,造成一切变化的根源,就在于俄国的掠夺。
屈辱的历史
彼得大帝时期,政府曾讨论过一个问题:俄国应该占领哪些必不可少的出海口岸?
讨论极为激烈,有人提出「要将土耳其人赶出欧洲」,可彼得却直言:「黑龙江口」。
尼古拉一世时期,沙俄就已经决定找到一条为俄国商业向东方开辟的道路,尼古拉一世更是在1847年挑选了一个能执行任务的人:穆拉维约夫。
君臣谈话期间,穆拉维约夫就已经明白了沙皇的用意,他更是不顾俄国外交部的反对、冒着与中国决裂的危险在黑龙江流域开展起军事探险活动,目标直指「俄国的黑龙江」。
三番五次的试探与准备后,穆拉维约夫率兵举起屠刀杀向黑龙江,另一边,驻守黑龙江的奕山却一味求和,严令部队切勿滋生事端。
奕山这个人的狗血剧情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就体现出来了,当时英军进攻广州时,奕山见无力抵抗,甚至找来道士用乌鸡白狗血作法,想用这种办法抵抗英军。
结果就是【广州条约】的签订,奕山也被送到东北主持事务,想要让这种将领死守黑龙江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穆拉维约夫的军队很快就能够在黑龙江肆意妄为,结果反对他们的并不是清廷,而是英法联军。
1854年一场狗咬狗的战争就在黑龙江口上演,700多名英法联军扑向黑龙江口的俄军,没想到俄军在困兽之斗的情况下竟然大败英法联军,没了阻拦后,沙俄便实际控制了黑龙江左岸。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还同时忙于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战争,沙俄找到机会再度裹挟清政府。
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已经无力顾及那么多,再加上英法联军都已经直逼天津城下了,奕山则再度出动,与穆拉维约夫谈判。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其实就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
谈判过程可以总结为:俄国人的气氛自信而快乐,中方谈判代表卑躬屈膝。
臭名昭著的【中俄瑷珲条约】就是谈判的结果,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中俄「共管」,穆拉维约夫在谈判结束后甚至高呼「亚历山大皇帝万岁」,他本人成为了民族英雄;奕山作为败方代表仅被革职留任,不久后又重新恢复了御前大臣的官职,对他个人而言没有太大影响。
最苦的就是那些黑龙江的老百姓,他们明明如此热爱脚下这片土地,就这么被清政府给舍弃了。
到了1860年,沙俄更进一步,以【中俄北京条约】将「共管」地据为己有,海参崴彻底离开祖国怀抱。
两年后,这座饱经风霜的城市则改了另一个名字:符拉迪沃斯托克。
按照俄文的翻译,这个词语的名字为:征服东方。
看得出来,在穆拉维约夫眼里这只是侵入中国的第一步,海参崴最初也确实是被俄方用作海军基地的,并长期被列为禁地。
俄国外交部还认为黑龙江流域比较荒凉,需要人去开发,穆拉维约夫则把原本在尼布楚服役的矿工派遣去黑龙江两岸,用开采的方式渐渐蚕食。
一批新的移民抵达后,穆拉维约夫又召集了一支12000人的骑兵部队,专门来保护被他们侵占的土地。
完成了沙俄的使命后,穆拉维约夫从东波利亚总督一职退休,此后移居巴黎养老。
他幸福的晚年生活,是东北无数被欺辱的老百姓用他们的生活换来的。
海参崴从中国领土消失后,只有民国海军去过一次。
沙俄在强占海参崴后就开始搞起了军港建设,作为天然良港,此地可停泊万吨巨轮多艘。
当地还有很多中国老百姓一直居住在那里,华侨有2万多人,他们主要聚集在中国街,靠着做小买卖、开店铺为生。
1917年,俄国远东地区局势混乱,北京政府外交部密函海军部商量派遣军舰去保护华侨,最终决定让「海容」号巡洋舰前往。
这艘舰船是二等巡洋舰,还是清政府为重振海军特意从德国订造的,此次执行任务是从上海起航。
抵达海参崴的时候,此地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街上只有极少数的俄国警察站岗,为了维护治安,每个国家的军舰都会派遣海兵轮流值班。
「海容」舰在俄国驻防期间没有参加战斗,甚至没有航行纪录,就这么停在港口内,舰船底部还吸附了很多贝类生物。
维护治安期间美军还举办了一次运动会,这事关中国荣誉,中国官兵当时也非常重视,马上投入准备工作,此次中国海军代表队还获得了总分第二的好成绩。
历经2年的驻扎后,「海容」舰返回上海,北洋政府还给这些在外驻防的官兵放了两个月假期。
每一位官兵都清楚这里曾经是属于中国的,可如今却要来此地与其他国家「联合驻防」,那种悲痛的心情可想而知。
已成为俄罗斯的远东明珠
海参崴不该被淡忘,但历史已经将此地交给了俄国。
1917年,海参崴市中心的广场上还建起了一座纪念1917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远东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这也是远东最大的纪念碑。
俄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同样如此。
辛亥革命后国内政局总是在发生着变化,也在看向外部世界。
一次次的欺辱,使得中国人对西方列强早已彻底失望,而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却两次发表了对华宣言,尤其是废除过去沙俄时代与签订的条约在中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也正是这句话,让中国很多人开始注意到十月革命的积极意义,也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
显然,无论是沙俄还是苏联,他们都是不愿意真正放弃也已被侵占的领土,这些承诺最终还是没能兑现。
直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才彻底密切起来,这也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与中国互补是最好的立足方式。
无论中俄之间的关系如何紧密,但那段屈辱的历史都不会被抹去;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中,落后就要挨打,世界上太多国家曾卷入瓜分中国的行动之中。
好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走了下去,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后,很多旧账就没法再慢慢算了。
再加上当下社会的秩序是以二战结果为基础建立的,如今不断找回的利益,都是1949年之后新中国用实力冲击国际秩序得来的。
历史终究是历史,很多事情已经难以改变了,它们变成了藏在内心深处的伤疤,谁都不愿意伤痛再来一次。
那么,放在以经济实力为国家强弱标志的当下,很多人也看到了与俄罗斯深入合作的共赢性。
俄罗斯同样拥抱世界,不过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阻挠下,他们的选择面并没有那么宽,对中国的关系维护就更加重要,四次归还给中国领土,也是如此时代背景下的事件。
1992年7月1日,海参崴港正式对外开放,也吸纳游人进入。
当游客走进海参崴后,除了那条过去的中国街,这里已经很少有中国元素了,早已被时光与俄国人抹平。
俄罗斯人用了一百多年来建设这里,到处都是欧洲风格的建筑,包括博物馆、教堂、大学,总会有一种穿越历史长河的感觉;这里还留下了250多个历史纪念碑和历史遗址,诉说着过往的一切。
显然,俄罗斯人不会诉说「这是从中国抢走的」。
尽管列宁的承诺在后来没能成为现实,但海参崴市中心的广场依旧矗立着列宁塑像纪念碑,只要在这个广场走一圈,更是能强烈感受到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气息。
哪怕到了现在,海参崴是俄罗斯远东最大的军港,市区内也经常能看见各式军装的士兵。
想要在这种情况下让俄罗斯交出这个出海口,肯定不可能。
俄国就算地大物博,但缺少优良港口都是他们的一大弱点,这不是现在才有的情况,而是早在彼得大帝时期就被拉出来讨论了,为了港口他们打过的仗也不少了,这些地方有点风吹草动都不行。
这也正是当年穆拉维约夫占领此地后能如此激动的原因,更是他被后世纪念的原因:多了一片出海口,就多了更多可能。
若是没有扩张之路,那么俄罗斯想要解决出海口问题恐怕只能等到北冰洋解冻了。
2015年7月14日,俄罗斯总统府宣布总统普京已批准开放海参崴为自由港,法案于2016年1月生效,有效期为70年。
海参崴地处俄、中、朝三国交界,更是三面临海的优良天然港湾,货物吞吐量在整个俄罗斯范围内都是最大的。
普京的决策依据也是:一旦开放海参崴,该港将起到东北亚三国物流枢纽的作用。
海参崴成为中国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的中转口岸,也是中俄经贸合作的一个新突破;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1到4月中俄贸易额已超730亿美元,对中国东北而言开放口岸本就是个利好政策,因为在内贸和中俄跨境贸易的强力推动下,东北GDP增速也明显提高。
海关总署也解读过:东北是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和商品粮的生产和储备基地,由于运力有限,过去物资很难及时运出,也使得我国其他地区难以有效利用这些资源。
多了海参崴这条路,也就多了一种可能。
海参崴回不来了,中国能做的就是加深与俄罗斯的合作,朝着未来看去。
两国在远东地区的合作潜力是巨大的,未来也可以开展更加深入和多元的互利合作;不过,尽管中俄两国是好邻居,企业之间的利益还是更加注重共赢。
参考资料
1.海参崴对华开放,中国东北迎来哪些机遇? 海外网
2.环球时报驳斥「中俄关系完蛋了」:别幼稚了!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