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被遗忘的苏30战机:解放军总计有百架,有必要进行改进升级吗?

2024-07-30军情

俄制苏 - 30 战斗机是一款颇为成功的战机,亦是俄罗斯迄今出口量最多的战斗机。我国、印度、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等多国先后引进该型号战机,其中印度引进苏 - 30 达 260 余架,此战机迄今仍是印度空军的主力。我军引进苏 - 30 的数量仅次于印度,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军以 45 亿美元先后订购 76 架苏 30MKK 战机与 24 架苏 30MK2 战机。2000 年 12 月,首批苏 30MKK 战机交付我空军(有说法称首批可能包含我军以素质优良闻名的空 3 师),并获我军高度认可。

客观而论,彼时我空军引进这批苏 - 30,恰似「雪中送炭」。需知,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我空军的境况远逊当下。那时,我军的主力战斗机为歼 - 6、歼 - 7 与歼 - 8 系列,这些战机实质上均属苏/俄的米格系列,皆为轻型、中型战斗机,用以保卫国家尚可,然而若用于海上巡逻及对地对海作战,则略显乏力。特别是在飞豹出现以前,我军几乎无一款战机能够在不实施空中加油的情形下赴南海巡航,此状况无疑给我国海防带来极大压力。

其次,20世纪90年代,日本、韩国等已配备F - 15、F - 16战斗机,就连台地方武装空中力量亦拥有F - 16等先进战机。故而,我方急切需要一款同代战机,以在空战争夺中占据优势。综合而言,这一百架苏 - 30 的抵达,可称极好地契合了我军上述两大需求,此战机不但性能卓越,且为双发重型战斗机,具备强大的对地对海作战能力。总体来讲,苏 - 30 战斗机与苏 - 27 战斗机支撑起了本世纪初我国空军的「半壁江山」。并且,经由对苏 - 30 和苏 - 27 等侧卫系列战机的探究,我军于战机研发领域颇受启发,对我国空军的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

然而,时移世易,伴随我国包括最强的歼 - 20 战斗机等的相继入役,俄制苏 - 30 战斗机在我国军队中已非最为先进。但需知,苏 - 30 的总数达百架之多,此数量绝非少数,仅这百架苏 - 30,置于全球任一地区,皆可与一个现代化空军强国相较。既然这般,我们是否应将其予以大规模升级改良,令这些苏 - 30 得以继续「贡献力量」呢?

当下而言,如此行事的必要性相对较低,此状况主要源于两点。其一,歼 - 16 已大量投入服役。实质上,歼 - 16、歼 - 11、歼 - 15 以及苏 - 27、苏 - 30、苏 - 35 等战机均可视为著名的「侧卫」系列战机的组成部分。然而,伴随技术发展,歼 - 16 战斗机的外观虽与侧卫系列战机颇为相似,但其核心已发生根本性变革,该型战机的性能不但远超苏 - 27 和苏 - 30,甚至较俄制苏 - 35 更为出色,堪称实至名归的「最强侧卫」。

现今,歼 - 16 战斗机的技术趋于完备,其服役数量已逾三位数。在此形势下,以歼 - 16 战斗机逐步取代原本的侧卫战机,实乃明智之举。当性能更为强劲的歼 - 16 战斗机大量投入服役之际,进一步改进苏 - 30 的必要性着实显著降低。

其次是苏 - 30 自身的因素。前文提及,首批苏 - 30 的交付时间为 2000 年,迄今已逾 20 载。通常来讲,战斗机的服役期限约为 30 余年。故而,即便我们对这批苏 - 30 进行改造,实际上它们不久后便会退役,既然如此,倒不如多制造几架歼 - 16 更为妥当。

然而,不实施「大规模改动」,并非表示不开展「小规模改动」。此前已有苏 - 30 战斗机挂载我国自行研发的霹雳系列空空导弹的相关画面传出,这或许表明苏 - 30 战斗机已进行了小幅变动与升级,使其除能适配俄制原版导弹外,也可与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匹配,而其航电等设备,或许亦会进行小幅度升级。虽无法达到歼 - 16 战机的水准,但相较于初到我国之时,很可能已有显著提升。

笔者以为,经小范围改进升级后,这些苏 - 30 战机大概至多还会为我们效力十年左右方会退役。确信在我空军的悉心维护下,这些服役已久的「老兵」,必定可以继续履行好最后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