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印军又有异动,500印军装甲车开上达拉克,维修坦克只是表象

2024-05-17军情

四年来的中印边境冲突告一段落,然而印度再次派遣了500辆装甲车驶入拉达克地区,引发人们对其意图的质疑。虽然边境对峙导致印度遭受了重大损失,但为何印度至今仍未放弃?他们所谓的修建维修站只是表面行动,其真正目的恐怕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偷袭中国」!

冲突结束四年,500印军装甲车开上达拉克

据5月16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印度在与中国接壤的拉达克地区设立了两个装甲车辆维修设施,用以对该地区部署的500多辆印军装甲车辆进行后勤保障。

根据印度军方所述,在中印实际控制线附近设立了相关设施,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类似装备维修基地之一,海拔超过4400米。由于装甲车辆的部署地点位于高海拔地区,因此其部署和撤离都面临巨大挑战,印度军方希望能够就地解决装甲车辆的后勤维修问题。

这则报道进一步详述了印度军方设立的两个维修基地的情况,分别位于尼奥马市和陶贝奥迪军事基地,主要任务是维修印度军队所使用的T-72、T-90坦克、BMP步兵战车以及K-9自行榴弹炮。

据报道,在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低。一般的发动机在此地区会感到严重的不适,因此需要进行改装,安装增压系统以提高功率。然而,增压系统的安装会导致燃油消耗增加,发动机转速增加,加速发动机的磨损,进而增加维修压力和频率。

距离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已经过去将近四年。

在这段四年的时间里,尽管中印两国边境地区未再发生大规模冲突,但小规模的摩擦一直在持续。印度此次在边境增设装甲车辆后勤保障基地,可视为其在边境问题上立场的延伸。尽管目前未能取得重大突破或与解放军发生大规模冲突,但印度仍通过这种看似威胁性的小举动来彰显在边境问题中的存在感,向中国表达威慑之意,并展示自身军事实力的强大。

装备远远落后于中国,印度不甘心失败

印度之所以采取这种做法,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加勒万河谷冲突是一场至今外界仍知之甚少的边境冲突。这种情况的发生,与中方出于维护两国关系而采取相对低调的宣传策略,以及印度方面为了保持面子而大肆进行虚假宣传,有直接关系。

这次冲突被印度军方视为一场经过精心策划的突袭行动,他们认为利用优势兵力以少胜多的战术一定能够取得相当的成果。因此,他们从多达18个营级单位中调动人员加强了执行突袭任务的比哈尔营,旨在确保每个营都能够取得战功并受到表彰。

然而,在后续的冲突中,印度军队的低下战斗力和糟糕的组织水平暴露无遗。当他们面对我军绝对的人数劣势时,很快就溃不成军。被80人追着打的600人,可谓丢尽了面子,在冷兵器格斗的环境下,遭遇了彻底的失败。虽然后来印度方面通过造谣和歪曲事实试图挽回颜面,但是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仅仅依靠人数优势是无法与解放军对抗的。在当前的边境对峙中,必须依靠各种武器装备才能有所作为。

然而,尽管如此,印度在武器装备领域仍然落后于中国,其差距之大甚至遥遥领先。一方面,印度作为一个初步工业化国家,其国内军工生产能力不足,技术水平滞后,因此印军必须大量依赖国外采购武器装备;另一方面,由于青藏高原的阻隔,印度在中国方向的武器装备效能常常受限,这导致印军和印度政府更倾向于在中国边境增派人员,而非大规模增加武器装备。然而,这一情况在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发生了改变。解放军展现了出色的后勤保障能力,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在某次两军边境军长级谈判结束后,一张照片显示大量解放军装甲车辆在谈判地点附近活动,表明解放军已成功解决了高原地区的后勤保障问题。

维修坦克只是表象,为了更好偷袭中国才是目的

印度显然心知肚明,他们在边境附近建立装甲车辆后勤保障基地的举动,旨在获取与解放军相匹敌的能力,以抵消解放军在边境地区的武器装备优势。在现代战争中,装甲载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部队机动性的保障,它们能够有效实现各种战术和战役目标。从小的方面来说,装甲车辆可以轻松碾压铁丝网,为己方部队清障;而从大的方面来看,相较于步兵,车辆的机动性更高,在执行偷袭行动时效果更为显著。

加勒万河谷冲突时,中印双方由于先前的默契,在接触边境时默认不携带枪支弹药,而仅带有一些冷兵器。这一举动让印度人产生了幻想,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偷袭和近身肉搏来击败解放军。然而,随着加勒万河谷冲突的结束,这种幻想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幻想,即使用装甲车辆袭击解放军,用火力武器对付他们的冷兵器。印军设立了两个保障点,除了为了应对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优势外,显然也是出于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的驱使。

中印边境矛盾的根源在于印度对外扩张的需求,这种需求源于对自身安全的焦虑,迫使其急于试图分裂青藏高原与中国脱钩。与此同时,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在地区上实行霸权主义,在南亚地区肆意妄为,并对任何反霸权力量持天然排斥态度。

最后,尽管印度对自身的国际地位有着清晰的认识,但这种认知与印度民众对更高国际地位的渴望存在差异。要想稳步提升国力,印度的执政党和政府必须行动更迅速,否则将难以满足选举政治的需求。

因此,印度政府需要与中国这样一个被公认为大国的国家展开长期的、看似反复无常的较量,以证明自己与中国享有同等地位的大国地位。这种通过捷径一举达成目标的方式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反复支持「台独」势力、越南在南海问题上反复对抗中国、以及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反复否认侵略的逻辑是相似的。它们都是当客观现实与主观认知产生分歧时,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顾实际情况,反而沉湎于唯心主义反动思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