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警惕!别高估中国,西方欲击败俄罗斯需自强

2024-09-18军情

西方高度评价中国工业制造能力

近期有报道指出,西方国家对中国工业制造能力的评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有些过分夸大其词。这其中的一个例子是关于俄罗斯如何利用中国制造的航空发动机和零部件,生产出名为Garpiya-A1("加皮亚-A1")的新型远程攻击无人机,并将其用于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

据一家欧洲的情报机构透露,俄罗斯去年开始使用中国厦门公司生产的发动机及零部件,组装出这款无人机。Garpiya-A1无人机的起飞重量超过300公斤,其最大航程可达1500公里。这使得这款无人机具备了远距离打击的能力。

对比之下,2022年美国曾向乌克兰提供了价值不菲的「扫描鹰」固定翼无人机,尽管其续航能力较强,达到25小时,但其最大航程同样为1500公里,且主要功能是进行侦察而非直接参与战斗。然而,「加皮亚」无人机的起飞重量接近300公斤,这意味着它能够携带更多战斗装备,增强其战斗力。

这个例子展示了中国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强大实力,能够提供高性能、高负载能力的无人机关键部件,同时也凸显了西方对中国工业能力的极高评价。这种评价不仅体现在无人机领域,可能还延伸至其他高科技产业,显示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无人机技术助力俄罗斯

路透社报道试图让外界认为中国在帮助俄罗斯,但我觉得这只是在美化中国的作用。实际上,中国自己就有着强大的民用发动机技术,能轻松造出能承载300公斤货物,在1500公里内飞行的发动机。

根据路透社收集的信息,比如与「加皮亚-A1」无人机相关的合同、生产过程的文件和财务记录等,他们发现从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由俄罗斯国有武器制造商金刚石-安泰公司的下属工厂——伊热夫斯克库波尔机电厂,生产了超过2500架「加皮亚」系列无人机。

美国有个名为新美国安全中心的智库,其兼职高级研究员塞缪尔·本德特表示,如果报道属实,这意味着俄罗斯军队可能不再完全依赖伊朗制造的远程无人机。他提到,在这场俄乌冲突中,双方都在使用大量来自中国的部件来制造无人机。

中国无人机技术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

塞缪尔·本德特说话时很直接,他提到现在俄乌双方都在利用中国的零件制造无人机。但这里有个秘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去年5月透露过一个惊人事实:自2022年2月战争开始以来,伊朗向俄罗斯送去了超过1000架名为「见证者」的自杀式无人机。这些无人机的目标是削弱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并攻击远离前线的基础设施。

「见证者」无人机,也被称为「小摩托」,因为它们的发动机是小型摩托车引擎改造的,机身用的是胶合板和玻璃纤维,装有民用GPS或格洛纳斯卫星导航模块,还有民用摄像头。简单来说,它们虽然看起来不怎么高大上,但功能实用。

更有趣的是,「小摩托」无人机使用的发动机是仿造自市场上常见的、价格亲民的林巴赫L550E四缸二冲程航空发动机。据传,这种发动机在中国的价格仅为1万元人民币。这说明,中国生产的发动机在这场无人机竞赛中给俄罗斯带来了天然的优势。

所以,塞缪尔·本德特的话揭示了中国在无人机技术领域的影响力,以及这种技术如何在实际战场上影响战局。

林巴赫L550E:多国受欢迎的两冲程发动机

林巴赫L550E是一种特殊的发动机,它有四个气缸,工作方式是两冲程,而且它的气缸是水平排列的,就像是一对对的兄弟一样面对面。这个发动机是由中国的一家公司引进了德国的技术制作出来的,现在它在很多地方都很受欢迎,比如法国、南非、泰国、新加坡,还有中国的科研机构和航天系统。

这个发动机可以用来驱动各种飞行器,比如那些可以跑起来起飞的飞机,或者是那种既能滑行又能垂直起降的飞机,甚至还可以用来驱动小型的直升机或者旋翼飞行器。它非常适合那些重量在200到450公斤之间的飞行器,或者是在100到160公斤之间的直升机和旋翼飞行器。

如果有人听说俄罗斯制造的「加皮亚-A1」无人机使用的是林巴赫L550E发动机,那他们可能得到这种发动机的途径有很多。除了直接从中国购买之外,他们也有可能从其他国家购买,比如法国、南非、泰国、新加坡,这些国家都是这种发动机的销售市场之一。当然,他们也可能直接从德国的林巴赫发动机公司购买。

俄无人机发动机来源:涉中国供应链

路透社在进行报道时发现了一些关于俄罗斯军用无人机使用的发动机来源的信息。他们注意到,俄罗斯国防部与位于乌德穆尔特共和国首府伊热夫斯克的伊热夫斯克库波尔机电厂(IEMZ Kupol)在2023年的第一季度签订了一份合同。这份合同价值超过10亿卢布,大约相当于1000万欧元,其主要内容是建立一个专门生产无人机的工厂。

报道指出,伊热夫斯克库波尔机电厂在2020年收购了当地的一家前水泥厂,并将其改造成了生产无人机的设施。这一信息让路透社对无人机的潜在技术来源产生了兴趣。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信息,路透社通过社交媒体平台Telegram上的视频,确认了伊热夫斯克库波尔机电厂的确切位置。接着,他们在2023年第二季度的公司文件中找到了与这家俄罗斯企业有业务往来的供应商名单。在这些供应商中,有两家位于中国深圳的公司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两家公司为中国企业提供飞机发动机、晶体管、电子模块、连接器、插头和插座、备件和组件等产品。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交易都被标注为「一般民用」、「一般工业」或「一般民用」,这意味着这些产品在商业领域内具有广泛的应用,而不一定是专用于军事用途。因此,尽管存在一些关联,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这些中国公司直接向俄罗斯提供了用于军用无人机的特定型号或规格的产品。报道强调,这些发现还需进一步调查和分析,以更准确地理解这些交易的实际军事应用背景。

俄罗斯无人机生产与战略影响

在【大毛的秘密:上下同欲者必胜】的第1388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展中心研究员张慧女士的文章【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期间的国防工业回顾】。这篇文章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俄罗斯在鞑靼斯坦共和国建立了一个无人机工厂,专门生产名为「天竺葵-2」的无人机,年生产能力可达6000架。有趣的是,「天竺葵-2」实际上是伊朗「小摩托」无人机的俄罗斯版本。

文章中还提到,有专家建议为「天竺葵-2」装备拖曳诱饵,利用这些小型无人机来「戏弄」乌克兰军队的防空系统,以此导致对方经济上的压力。想象一下,在地图上找到俄罗斯的鞑靼斯坦共和国和乌德穆尔特共和国这两个地方,它们地理位置相邻。路透社发现,位于伊热夫斯克的库波尔机电厂在2024年上半年的「加皮亚-A1」无人机产量已经翻倍,达到约2000个。而鞑靼斯坦共和国的「天竺葵-2」工厂则具备每年生产6000架无人机的能力。

这意味着,如果俄乌冲突持续至2025年,俄罗斯的无人机生产能力将会显著提升。同时,西方国家试图通过对中国施压来削弱俄罗斯军事能力的计划也将难以实现。这个故事展示了俄罗斯在无人机技术上的发展及其对战略的影响。

中国外交回应:坚定反击不实指责与误解

我认为当前我国外交部的回应变得越来越坚定有力了。按照国际外交的常规说法,就是我们不会接受那些试图把乌克兰问题的责任推给我们,并对我们进行无端指责的行为。在武器装备出口方面,我们一直秉持谨慎和负责任的态度,对军民两用物资,特别是民用无人机,有严格的管控措施。

我们要明确一点,中国并不是乌克兰冲突的始作俑者,也不是直接参与者,但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动和平对话,寻求解决方案。指责我们,无法解决问题。另外,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是公开透明且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原则的,它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也不会受到外界的施压或干涉。

对于某些西方国家企图通过给中国扣上责任,意图限制中俄之间正常贸易,甚至想要削弱俄罗斯军事能力的行为,我认为这是极其天真幼稚的想法。如果要击败俄罗斯,那只能靠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