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国际局势瞬息万变的背景下,军事装备的发展和更新换代显得尤为重要。
最近,大家应该看到了一段振奋人心的视频,展示了中国新型电子战机——歼-15DH在航母「山东」舰上进行起降作业的情景。
这一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议。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歼-15DH,它的「H」后缀意味着什么?也许代表着「滑跃」,这也暗示着未来还有可能出现的弹射型电子战机歼-15DT。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新型战机已经问世,为什么还是继续使用旧款的俄制AL-31F发动机,而不换上国产的「太行」发动机呢?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老话:「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在这个复杂的军事环境下,保障和维护战机的效率是尤为重要的。
从「能否快速出动」到「保障的及时性」,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而歼-15DH的存在,不仅将为中国海军扩展更多的战斗选项,也考验着我们对其维护工作的思考。
简单来说,歼-15DH电战机和舰载的歼-15所使用的AL-31F发动机形成的统一,能有效简化后勤保障工作。
对于这款源自苏联的AL-31F发动机,其的确是中国海空军和相关军工院所多年来的「老朋友」。
自1976年开始研发以来,它的各项性能得到了多次验证,如推重比7.1、最大加力推力122.6千牛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维护高效,无疑是我们现阶段所望的。
毕竟,舰载机的保障环境比陆基飞机更为复杂,框架可谓是「小而多」、「快而频」,这背后的难度显而易见。
首先,舰载机的保障空间狭小,怎么在有限的甲板上高效运转?再者,舰上飞行的作业要求时间紧迫、任务繁杂,面对多个机型的保障任务。
可想而知,若是将「太行」发动机加进去,那么势必会造成后勤保障力量的翻倍增长,那种情况下,不仅维护人员将会疲于奔命,战备能力可能受到影响。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之前的AL-31F进口量逐年减小的趋势,反映出我国在军工领域的技术进步,以及对国产化的逐步重视。
在小涵道比加力式涡扇发动机的研发上,我们已经取得了经验的积累。
甚至于在近期的珠海航展上,最新款的歼-15T弹射型舰载机已经开始使用国产的「太行」系列发动机,这证明国产发动机的性能开始逐步接近甚至超越老旧型号。
从各个角度来看,选择与其他战机使用同一型号的发动机,一方面可以极大降低维护成本,减少零部件种类和数量,提升维修效率。
此外,随着维护的难度减小,战备状态显著提升,战斗机可以更快地进行轮换出击。
对于歼-15DH的采用AL-31F发动机,不难发现:这是对大环境、对整体作战能力的全盘考量。
而且从今后的装备动态来看,光从外部变化上来看,我们也可以组建起多样化的战机阵容。
显然,歼-15DH的型号定位,让我们更清晰地意识到在海上战斗环境中,电战角色的重要性。
当然,随着国产「太行」发动机的逐步成熟,未来我们也可以预见,歼-15系列战机终将逐步实现完全国产化,甚至在未来遇到俄制发动机老化、维护难度增大等问题时,国产发动机将获得广泛应用。
再说到这里,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话:「不谋万事,不足以谋一事。」所以,就算在一时看似合适的选择背后,实际上无不反映出各方谨慎考量的决策过程。
既然未来歼-15DT会有「太行」发动机的支持,想必在国家整体军力建设的策略中,我们的目标早已不是单一的发力点!未来几年的发展将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不难判定,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中国航母战斗群的组合将会更加多样、能力更强。
各类型战机能够形成良好的配合,互为依托,发挥团体的整体效能。
或许不久之后,当新一代的歼-15DT在福建舰上飞行时,我们将看到一个全新的航母打击力量的崛起!最后,我想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对歼-15DH和未来战机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呢?一架战机的背后,是多少决策和未来战略的深思熟虑,你觉得在未来的现代化战争中,怎样的武器组合最为理想?给大家留一个话题,期待更多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