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下一届政府可能会对俄乌冲突的政策方向做出调整,而欧洲国家似乎并不打算改变自己的立场,这事儿最近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德、法、英这仨铁杆盟友一口气发表了个联合声明,说要给乌克兰提供「稳固安全担保」,意思就是继续送军备、站外交台子啥的,一点也没含糊,这么大张旗鼓地表态,怎么看都像是给俄罗斯放了句狠话,同时也是捎带脚回应一下美国国内那些「可能削减援助」的风声,但你说这里面有没有点政治操作成分?估计多多少少还是有吧,不然咋这么赶巧就在美总统竞选期间冒出来。
不过说到这里,还真不能忽略特朗普这个名字,他可是明确表示过,如果他重新入主白宫,会优先考虑国内事务,对外干涉政策能省就省,所以不少分析家已经开始琢磨,美国万一真的变脸,那乌克兰怎么办呢?欧洲又能撑多久呢?这种问题乍听上去挺吓人的,但欧盟那边看起来倒是一副「不怕风浪」的架势,他们好像早就料到这一手,于是提前把话撂明白了:「即使美国退缩,我们也不会后撤半步,」但咱平心而论,要是真的只剩下欧洲单挑俄罗斯,这局恐怕没那么容易赢。
眼下战场上的焦点落在波克罗夫斯克这块地方,说起这个城市,它可不是普通的小镇,它的位置几乎卡住了东部战线的命门,你想啊,从地图上一瞧,它离顿巴斯重镇也就1公里左右,而且周围还有几个大型煤矿和钢厂,这是乌军补给链的重要节点,更别提它还兼具交通枢纽功能,所以谁控制住这儿,基本等于掐住了一大片地区的脖子,目前俄军正在一点一点蚕食外围阵地,有些特种部队甚至已经摸进城郊区域搞破坏,据前线传来的消息来看,连当地铁路系统都被炸断好几次了,可见双方争夺之激烈,就差摆擂台喊「来决斗」了。
如果波克罗夫斯克失守的话,那对泽连斯基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因为除了物资运输受阻之外,还直接威胁到了恰索夫亚尔附近的整个防御体系,更糟糕的是,现在冬季临近,大雪封路时兵员调动将更加困难,因此有专家猜测,泽连斯基很可能希望拖延时间,把防线扛到明年夏天,好为新一批北约武器运抵留足窗口期,不过问题来了,人力资源毕竟有限,再加上高强度作战导致士气下降,「死扛到底」未必真能实现,说实话,用一句俗语形容,就是既想马儿跑,又不给草吃,可咋办?
至于国际社会对此如何反应嘛,这次德国、法国和英国表现出了极大的团结精神,他们不仅同步发布声明,还强调将从多个方面继续支持乌方,比如追加军事装备供应,加大经济援助力度等等,看起来确实相当慷慨,但与此同时,也有人提出质疑:这样的举措是不是有引火烧身之嫌?因为历史告诉我们,每逢大战升级,总会伴随着意料之外的大规模冲突风险,就拿普京最近签署的新核威慑政策来说吧,其中明确指出,只要非核国家参与敌对行为,那么俄罗斯保留采取包括核反击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你品品,是不是味道有点复杂?
当然啦,从莫斯科传出的官方声音中,我们还是可以捕捉到一些耐人寻味的信息,比如佩斯科夫曾公开表示:「俄罗斯并不追求单纯停火,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和平解决方案,」换句话讲,他们希望通过强硬态度迫使西方低头,让谈判桌成为唯一选择,不过以目前局势来看,各方僵持阶段尚未结束,在彻底分出胜负之前,很难期待出现什么突破性进展,再者,即便未来某一天达成协议,新边界划定以及赔偿条件仍旧存在巨大分歧,到时候指不定又是一轮拉锯战。
综合这些信息来看,无论美国是否改变策略,无论俄欧博弈最终走向何处,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也许最重要的问题依然是: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看到曙光呢?